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年遊記:南京南京

那年遊記:南京南京

2016年底,進行了一趟長途的自駕游。去了好多地方,朋友圈裡看到朋友們一直記掛,有人要看照片,有人要發遊記,還有人問是否有艷遇。其實我是帶著見世面的目的去的,並沒有游的心態,反而成就了我別樣的旅遊心態。

到南京的時候,已經是大年二十九的凌晨3點了,我從中山陵、明故宮、玄武湖附近開車駛過,因為疲憊,只是把它們當作這座城市曾經的記憶,並沒有往日裡頭腦清醒時那種膜拜感。

找到酒店就倒頭睡著了。

約莫下午三點的時候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預定年夜飯,出門時習慣性的問問前台本地都有什麼可以旅遊的名勝。前台告訴我們本地人過年會去夫子廟、秦淮河,要是有時間去去紫金山和中山陵也不錯。最終前台小姐說的地方我都沒去,原因是她在形容了當地名勝之後,總有一句話:其實沒什麼意思。

這裡有個小插曲,吃完飯在竹山路的一家小便利店補充旅途飲食,進店挑選商品時,聽到店員在極為著急的為外籍人士解說商品,對方操英語、夾雜著印度口音,而店員和人家說的壓根不是一回事。情急下我用著自己不太操練的英語上陣,為店員解圍:原來對方是留守學校的留學生,他的同學要麼回家過年或者旅行了,他只好一個人出來買泡麵,因為信仰原因,他不吃豬肉或者牛肉,最好是吃雞肉和蔬菜的,但是商品上只有中文。

問題當然很快解決,這哥們thanks了好幾回,我一時嘴快,問人家是印度人?怕人家沒聽懂似的連問兩遍,才醒悟:這不是巴基斯坦人吧?真有涵養,竟然沒打算揍我一頓。遂用一句:「no thanks」結束對話。出門時,售貨員用很客氣的微笑和極富讚賞的眼神向我的英語老師表達了至高敬意。

事情本身不大,可久久讓我思之又思,素質教育這些年,改革開放、民主革命一大堆辭彙都變成歷史,可很多實情依然沒有變化:我們對「老外」的陌生感和隔閡,英語更多時候像是高考中的一門學科,而不是一種語言。

回到酒店,春晚自然是不會看的,其餘則一夜無話,無需筆墨。

江寧織造府

第二天是除夕,一大早我們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停好車步行途中,意外發現了另外一個景點:江寧織造府。

旅行需要計劃,而旅行的驚喜或者旅途的意外之樂來自計劃之外。江寧織造府是我專門拍照留念的景點之一。由此多了很多談資,讓我很快把東吳、六朝古都、石頭城、江寧、金陵、明南京、國民政府首都等很多個概念繫於一地。有人說現代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水泥鋼筋的,沒什麼歷史文化可言,更沒有什麼古風韻味。

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此次旅行,讓我不再這麼看法,至少有了變化,從城市的發展到夭亡,歷史不會湮滅,無聲的訴說可能通過一條條街道的名稱,或者還在被利用著的名勝稱謂,地名、風土、民俗都會說話,只待有心者傾聽,而旅行的意義可能就是發現與聯繫吧。

古的一瞬而過,接下來就是悲的緬懷。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我相信國人沒幾個不在這種地方心情沉重的,因而請恕我不再像寫一般遊記一樣按照方位介紹這裡那裡。說些印象深刻的吧。

一、紀念館外邊的雕塑似曾相識又觸動人心,要說我麻木了您信嗎?心情是沉重的,但這些年的抗戰影像實在多了些,以至於真的到了這裡,我不那麼悲憤了,反倒客觀些把自己當作一枚旅客,好讓自己看的更清楚些、全面些。

二、歷史文物在這裡,何必再去爭吵和魔化日本人的侵華史實。納粹德國的對華援助和國際友人當年對我受難同胞的幫助是沒有被我們很好的認識的,常懷感恩心總是好的。

三、參觀一半的時候,紀念館迎來一個日本旅行團,我專門看了他們的面部表情:肅穆但不過分神傷,瞧不見多少同情。我想大抵他們只是來看看史實的吧,和我參觀別的紀念館一樣,看看、然後判斷自己想知道的常識。

四、我見過陰魂未散的萬人坑、未朽的骨殖,也僅僅心懷不忍,參觀即將尾聲的時候,我見到一面巨大巨大的牆,牆上是按照字母排序的檔案櫃,柜子里存放的都是受難者檔案,是可供查閱的,我沒有勇氣打開其中任何一冊,我僅僅是看到它們就已然心顫。

五、參觀完紀念館,出門以後,我多了項毛病,我不停地猜度城市的土地下哪裡還有未挖掘、被埋沒的受難者屍骨,我想像著南京的河流、土地當年會是一處屠殺場。

?一隅長安

南京長江大橋

參觀完畢,駕車專門去了南京長江大橋。因為大橋在維修無法靠近,我們又繞出很遠的距離,佔據制高點遠眺。和小時候課本上的氣勢不同,大橋更像是英雄遲暮,滄桑和局促並存。原來的長江第一橋,被課本渲染的好多光環,不知覺也暗淡了。橋在那裡,和爸爸年輕時在橋邊拍照時的感覺不同,和課本里描述的也有了差異,我想這或許就是時代的位移。

我在一隅長安等你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隅長安 的精彩文章:

TAG:一隅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