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十全武功」3:入侵緬甸,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進兵越南

乾隆「十全武功」3:入侵緬甸,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進兵越南

乾隆「十全武功」3:入侵緬甸,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進兵越南

但是,乾隆年間所進行的戰爭,並非都具有這種積極的歷史作用。作為一個封建大國的專制君主,當其統治受到影響,地位受到挑戰的時候,往往會憑藉武力進行鎮壓。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入侵緬甸,進兵安南,以及鎮壓台灣林爽文起義,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戰爭。

緬甸,安南都是與我國西南地區接壤的小國。在封建時代,中國曆來以宗主國自居,而把周邊各小國視為藩屬。在這種宗藩關係下,屬國向宗主國承擔朝貢的責任,宗主國則對屬國具有保護的義務及控制的權利。乾隆年間對緬甸、安南進行的戰爭,正是這種國與國之間的特殊關係所造成的。

中緬邊界延袤數千餘里,當地土司既接受清廷統治,同時又向緬甸納貢。十八世紀中葉,緬甸木疏部崛起,統一各部,建立了新緬甸國,為使各土司照舊交納貢賦,緬甸數次興兵至中邊界地區,騷擾土司。乾隆認為緬人「野性難馴,敢於擾害邊境,非大加懲創,無以警凶頑而申國法」,下令發兵進剿。務必「窮力追擒,搗其巢穴」(《清高宗實錄》謄751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庚申)。由於地形惡劣,糧餉難繼,再加上瘟疫盛行,清軍深入緬境後,屢遭敗績。清廷先後數次增兵換將,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才攻至緬甸國都阿瓦附近。此時中緬交戰已交戰四年之久,雙方都精疲力竭,難以為繼,於是議和罷兵,緬甸進表朝貢。中國則歸還木邦諸土司人口。

安南自明中葉黎氏重建大越國以來,一度分為南北朝,繼又分立大越、廣南二國,但黎氏政權始終向中國奉使朝貢。乾隆中葉,阮文岳起兵奪取了廣南政權,其弟阮文惠利用大越內部爭權奪利之機,出兵攻掠其國都河內,國王黎維祁出亡。大臣阮輝宿帶領王族成員二百人內附清廷,進入我國廣西境內。清廷以保護屬國的名義,大興問罪之師,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出兵安南,一路破關斬將,順利攻克河內,重新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不料阮文惠逃歸廣南後,發兵偷襲河內,清軍倉促應戰,大敗退回,黎氏再度出亡。此時,阮文惠雖再次佔據河內,但立國未穩,深恐清軍復出,便上表謝罪乞降,請求清廷冊封。乾隆見黎氏懦弱無能,不足立國,阮氏又表示願奉使朝貢,便頗順水推舟,接受阮氏求降,並冊封為安南國王,這樣,清廷使用武力,恢復和保持了與安南以及緬甸之間的宗屬關係。

至於鎮壓農民起義,歷代封建王朝莫不如此,清代也不例外。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灣爆發了林爽文領導的漢族、高山族農民大規模起義。起義軍鬥志昂揚,紀律嚴明,所到之處又注意實行恢復生產、安定秩序韻措施,因而深受當地群眾歡迎,數月之間,連克彰化、淡水、諸羅等地,並圍攻台灣府城。清廷聞訊震驚,急派常青率兵前往鎮壓,不久又改派福康安為統帥,增兵進剿。在清軍優勢兵力的攻擊下,起軍戰敗,林爽文被俘犧牲。

以上便是乾隆在位期間,先後進行的十次較大規模的戰爭。這十次戰爭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勝利。對此,乾隆頗為自負,每次戰爭結束後,他幾乎都要下令方略館纂修方略,記述源委,以示後人,有時甚至親自撰文賦詩,勒石太學,立碑當地,藉此炫耀武功,懾服民眾,特別是乾隆五十七年再次戰勝廓爾喀入侵者後,乾隆志得意滿,認為大功告成,賦詩自誇「十全大武揚」,又親撰《十全記》一文,以「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釋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全武功」(《清高宗實錄》卷1414乾隆五十七年十月戊辰),並以「十全老人」自稱,可見其重視的程度。

然而,任何戰爭總是有其負面效應的,乾隆的十全武功,即便是那些對社會發展有著一定積極意義的戰爭也是如此。長年不斷的征戰,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嚴重的破壞,僅在十次戰爭中傷亡的人員,就多得無法計數。特別是邊疆地區一些少數民族時服時叛,清統治者對他們抱有很深的成見,因而往往借平叛之機,大肆屠戮,給當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而清王朝本身也因屢興大兵,耗資數以億計,使得國家大傷元氣,人民苦不堪言,所謂的康乾盛世,終於走到了終點。嘉慶以後,清王朝由盛轉衰,日益孱弱,其端即肇始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哥撩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的侄兒諸葛恪的悲劇人生,一代神童最後被殺
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荊軻為何冒死刺秦王,有4點原因

TAG:兵哥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