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劍英:蘇州悠悠曇花庵

魏劍英:蘇州悠悠曇花庵

曇花的憂傷

 曇花的憂傷

明月微風;琴韻香荷 

00:00/05:24

蘇州悠悠曇花庵

文 | 魏劍英

百度曇花庵位置圖

蘇州園林之奇、之幽、之美天下人皆知。蘇州寺院之多也能位列全國之最。漁洋山北塢的曇花庵在蘇州算不上名寺,也算不上大寺。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對當時一個死裡逃生、心灰意冷、大病待愈並必須面對生死的我來說,它是一個值得一去並能「療傷」的地方。

漁洋山山勢綿延,形如鰲首,景觀豐富。三面臨湖,東接胥口古鎮。總面積約11平方公里,主峰高171米。其北塢2000多年前曾是吳國的水師基地。曇花庵座落其中,佔盡天時地利。

漁洋山頂的四面觀音殿

我到漁洋山曇花庵一定是命運的安排。在無法找出為啥要去的理由時,我這樣想。

第一次去是2016年8月14日上海中山醫院第二次治療結束後。當時心情異常糟糕。疾病的折磨讓我對未來的生活不抱任何幻想。不想見熟人,更不想見朋友。情緒一落千丈;不想回張掖,也不知道去何處。只想找一個寂靜的地方,使自己異常的心緒變得安靜下來。我知道,這是在逃避;但我又逃到哪裡去?妹妹說,你何不到蘇州曇花庵逛逛,也許對調整你的情緒有好處?

8月里的蘇州對怕熱且生病的北方人來說並不是個好地方。但是,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面對的也許會成為唯一的選擇。我選擇了去蘇州漁洋山曇花庵,妻子陪我前往。尋找屬於自己的心靈底料。

從上海虹橋火車站坐高鐵半小時抵達蘇州站。上二路地鐵到廣濟南路轉一路到木瀆鎮。坐691路公交即可到達曇花庵附近的將墩鎮,對面是太湖。

太湖晚景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太湖。那浩瀚壯闊的太湖,令人頓感心胸開闊。太湖古稱震澤,又名五湖,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這裡山水相依,景色秀麗,在面對這秀色可餐的太湖風景時,我的心情已經好了許多。

連接曇花庵和環太湖大道的防火公路

曇花庵的路牌,旁邊是環太湖大道

沿剛剛建成的環太湖大道,行走十多分鐘,按路牌指引,左轉進入鬱鬱蔥蔥的一片樹林,即有一條小路通向漁洋山北塢。沿小路再步行600米後到達曇花庵。大約花費了我兩個多小時。

走近曇花庵,滿身的燥熱和無奈即刻除祛。煩亂的心聚然頓時安靜了下來。

冬天的古銀杏

遠遠望去,一座黃牆黛瓦的廟宇隱隱約約出現在茂密的樹林之中。其建築自下而上,錯落有致。院內一棵高大的銀杏樹,竄出圍牆,高過房頂,遮天蔽日,透著幾分蒼勁與神秘。整個寺院在建築布局上並沒有完全按照傳統寺院建築上中規中矩的標準進行;而是與周圍森林樹木與自然山形山勢融為一體,依山勢地形而建,打破了寺院建築的傳統格局。寺院周圍,谷深塢幽,高處更是雲霧繚繞、氣象萬千。仔細品味曇花庵,它選擇了漁洋山北塢;是集蘇州環境天氣、漁洋山山勢地氣、 大湖浩浩水氣、悠悠歷史人氣等綜合因素為一體的好地方。其建築群中很多的室外空間,把自然很好的包容在其中,融合天地之靈氣,集中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

曇花庵外景

庵內殿堂僧舍,多為廡殿式建築,屋頂正脊兩端有均有龍吻。牆塗深黃,頂蓋黛瓦。門前立有紅柱,四角上有飛檐;山門內外門樓灰磚雕有飛禽走獸。凸現出一幅古代皇家氣派又宛如一幅青山水墨畫,正所謂「深山藏古寺,寺在深山中。」令人神往!

徵得主持永樂師父的同意,我在這裡住了下來。

前來團年的居士

每天早上五點多,木魚聲如期而止。不習慣於早起的我,早早起來。走出寮房,總有徐徐的清風攜著潤潤的空氣撲面而來。天空中雖很難見到久違的北方明媚的陽光,但庵內庵外,景色蔥鬱,鳥語陣陣,花香撲鼻,耳目清新。令人如置身瑤林仙境,如痴如醉,如夢如幻。讓我心致趨好!

傍晚時分,山門關閉。我便從側門而出,沿小路穿過樹林直到太湖邊上,沿環太湖大道散步。

這裡人員車輛來往很少,顯得空曠而寂靜;夕陽西下之時,光芒撒向微波蕩漾的湖面,金光燦爛。幾隻回家的小船,穿行在道道晚霞中,由遠方逆光緩緩馳來,小船和主人便像一幅黑白剪影的畫,讓你產生無限的遐想。那情那景,頓時讓我忘記了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憂傷。

曇花庵山門

曇花庵及周圍絕美的景色撫慰了我幾度崩潰的意志,也治療著我受傷的心靈;然而,更具魅力更想讓人探究的是塵封在曇花庵歷史中的幾個人物,在「命懸一線」時在此「避難」度過餘生的故事。似乎印證著曇花庵從它存在的那天起,就承擔著「悲天憫人」的使命!

第一個故事:明建文帝在此出家為僧。據史書記載,曇花庵原為永樂皇帝國師姚廣孝(法號道衍)的別院。

傳說,靖難之役之後(1402年7月),建文帝命懸一線。六十七歲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心生後悔。所以派人讓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將朱允炆(建文帝)皇帝悄悄保護起來。

曇花庵西方殿

在朱棣攻陷南京後,讓人在宮中放火掩蓋其蹤跡,把建文帝從南京送到蘇州漁洋山藏在自家別院。姚廣孝非常清楚,只有將建文帝藏身自己別院,憑藉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和朱棣的個人私交,才是最安全的。當時宮裡所有人對他都不會有絲毫懷疑。建文帝畢竟是正統即位皇帝。他只要皇位,不取性命。遂將別院按皇宮規制改建為覺城禪寺。建文帝在此藏身出家修行。姚廣孝和溥洽和尚同為僧人,同朝為官早有來往,且交情頗深。雖然姚廣孝幫助雄才大略的朱棣奪取了政權,但面對天下百姓和自己良心,總覺得心中有愧。讓同為僧人並與朱允炆關係密切的溥洽保護落難皇帝,也在情理之中。當時,宮中就有人懷疑溥洽知道建文帝的下落;在尋找未果時,朱棣便將溥洽打入大牢,關了十年之久。這也許是朱棣派人全國尋找多年找不見建文帝的原因。

姚廣孝墓

在姚廣孝八十四歲即將告別人世時,只對朱棣提出一個要求,就是放了還在獄中的溥洽。也證明了姚廣孝與此事的某種關聯。建文皇帝在此學佛修行後深悟帝王將相不過是曇花一現,兩年後的1404年將寺名改為曇花禪寺。

現在庵里供奉著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像也在情理之中了。至今周邊村民多姓姚,都稱自己為姚廣孝後裔,並相傳著這個故事。

在此後的明帝國時期,曇花禪寺都因姚廣孝的功名而受到皇室的關注。

明英宗肅貞皇后贈送曇花禪寺的《漁籃觀音》九龍碑

大約100年後,明英宗肅貞皇后曾贈送曇花禪寺《漁籃觀音》九龍碑一塊,現保存在庵內。進一步說明曇花禪寺當時的社會地位並不一般。那麼,曇花禪寺後為什麼改叫曇花庵了?

這是第二個故事:傳說這與乾隆皇帝的一位蘇州藉的後宮有關。

大約二百年後,清乾隆皇帝派人從江南挑選美女充為後宮。其中一位蘇州籍女子不願為妃,執意回原籍,後在此出家為尼。乾隆一生六下江南,曾二度到曇花庵尋找這位心愛宮女。第一次下江南是1751年正月,到蘇州時大約到了三月。蘇州漁洋山正是春暖花開的好時節。乾隆興緻勃勃,聲勢浩大,在附近的聖恩寺住下後就帶著親信大臣,來到曇花禪寺找那位心上人。未等進入寺院,這位出家尼姑不願再戀紅塵,便從寺後一小門出去上了漁洋山頂,躲進了四面觀音殿。乾隆未果而歸,但從此對寺院很是關照。大約六年後的公元1757年正月,乾隆二下江南。到蘇州後仍住在聖恩寺。這兒離曇花庵不遠。鑒於第一次的經驗,這次乾隆微服私訪曇花庵。皇帝心切,但僧尼意絕。見面後,僧尼執意不離佛門,乾隆只好皇恩浩蕩,下旨將曇花禪寺改為曇花庵。專讓他的心上人在此修行,也就名正言順了。時隔不久,這位僧尼圓寂,葬在曇花庵後的樹林中。據說,乾隆爺以後每次來蘇州,都要到庵內憑弔。第五次下江南時,帶著三十歲的和珅。和珅時任御前大臣,春風得意,又深得乾隆喜愛。乾隆爺站在聖恩寺瞻望曇花庵。和珅馬上明白其中真意;提出想去曇花庵替爺憑弔那位僧尼。

和珅去了曇花庵。時間大約是1780年2月底。1784年三月,乾隆第六次來到蘇州,陪同前往的自然有親信和珅,和珅自然忘不了替主子去曇花庵憑弔。這使得曇花庵頗具傳奇色彩。

第三個故事:和坤在此度過餘生。

在曇花庵院外的西南角坡上,有一座三人墓地,傳說是清和坤和兩個侍從之墓。和坤和曇花庵又是什麼關係?他的墓怎麼會到這裡?

庵後西南角寄凡和尚墓,傳說是和坤和兩個侍從之墓

距和珅陪同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整整15年後的1799年2月,和珅被嘉慶賜在自己家中自盡。傳說,同樣命懸一線的和珅想到了蘇州漁洋山下的曇花庵。廟小規格高,環境好,是最佳避難所。於是在兒媳婦固倫和孝公主的幫助下,悄悄南下來到曾經隱匿真龍天子建文帝和主子乾隆爺的蘇州籍愛妃生前修行的曇花庵中藏身。隨後化名寄凡和尚,在此度過餘生。和珅初到曇花庵時驚魂未定。前三年,用石頭砌住庵門,從後牆翻牆進出。三年之後,才與村民有交流,靠教兒童蒙學換一些微薄費用。生活清苦,但劫後餘生,所求無多。在度過整整二十年隱姓埋名的寂寞時光後,撒手西歸,與兩個侍從共葬一墓,墓在庵後西南角落。使得曇花庵又多了一分傳奇。

由此看來,曇花庵能護佑「落難」之人。細思這三個「避難」的故事,雖無正史記載;但也耐人尋味。如果沒有曇花庵獨特的位置和宜人宜僧宜居的環境,也絕不會有鄉下野史編出這樣的故事。

500年的古銀杏樹

庵內那棵古銀杏樹齡己達500多年,三棵金桂樹也在百年以上。這故事也正好應了所謂「金桂銀杏萬古常青,帝王將相曇花一現」的那副對聯。在深山古寺當中,這也許更發人深省。

曇花庵現主持永樂大師

曇花庵現在的主持,法號永樂。79歲,原籍安徽人。幼小出家。

1987年,永樂法師前來主持,集畢生積蓄並多方募集資金,重建了大雄寶殿、圓通殿、財神殿、念佛堂、卧佛殿及附房,使古剎煥然一新。庵內除法師永樂之外,還有慈慧、覺道兩位師父。她們一年四季,各司其職,無論冬夏,凌晨五點按時打開山門,梵香早課,下午五點閉門歇息。延續著曇花庵的香火和故事。

鎮庵之寶為明朝肅貞皇太后所御賜的「漁籃觀音」九龍碑,仍然見證著曇花庵的皇家規制。庵內圓通殿門前還有一對歷經千年湖水沖蝕的太湖石獅和明清石刻等珍貴文物,靜靜地述說著600多年來,這裡發生過的一切。

出寺院西牆一小門,有一小路通向漁洋山頂。向左可抵漁洋閣,向右可達四面觀音殿。打開百度,搜索曇花庵的時候,都提到曇花庵內供奉有一尊四面觀音像,並明確說明是梁時之物,到現在有1500年的歷史。事實上,這尊四面觀音像並不供奉在曇花庵內,而是供奉在漁洋山頂的四面觀音殿內。

據《香山小志》記載:四面觀音像建於南朝蕭梁時期。與其他觀音像不同的是,石像頭上還雕有一隻金翅大鵬鳥。農曆的十二月十八日,當地百姓確定它為四面觀音的生日。每當其時,周邊香客從四面八方擁來,虔誠禮拜觀世音菩薩。千百年來,風雨變遷,但四面觀音殿法脈不絕,香火不斷。

覺道在四面觀音殿後的「甘露井」旁

四面觀音殿後存有一口「甘露井」,雖在山項,但水澄見底,清澈甘冽。

山上的四面觀音殿和山下的曇花庵沒有直接聯繫。他們之間的聯繫來自於曇花庵現任主持永樂大師。據永樂大師自己口述,原來山頂就有許多寺廟,其中一座就是四面觀音殿。文革中遭到摧毀。上世紀80年代初,她在山上雜草叢中發現了殘存的四面觀音像。發願在原址重建四面觀音殿。她四處化緣,在附近居士的幫助下,籌備建殿的磚瓦、水泥等材料,然後她用肩膀將一塊塊磚瓦挑到山上。最終重建了現存的四面觀音殿。也留下了曇花庵後通向山頂的這條小路;當然,由於大負荷高強度的勞動,使她的膝關節受到了巨大損害。現在,要到寺外走走,她只能憑藉輪椅了。

永樂大師的故事將與曇花庵緊密聯繫在一起。但它絕對不再是傳說;而是一個人的信仰在此得到了物化並將流傳於後世。她功德無量。

太湖夕陽

當我每每出入於曇花庵,行走於連接曇花庵與太湖的那條小路、並閑步於太湖大道欣賞太湖的日落日出時,我的內心就會奇蹟般的安靜下來。

曇花庵的每一個故事以及每一次不期而遇的微微細雨,都會讓我狂燥而絕望的心緒得到歇息。在這煩雜吵鬧的塵世之中,它的確是病中尋找安靜心的我的最佳去處!如果說蘇州園林山水濃縮了天下美景;那麼漁洋山無疑濃縮了蘇州的絕世美麗,而曇花庵不啻是漁洋山的一面令人開悟的鏡子。

作者在太湖周邊的油菜花海

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人文傳說,賦予了曇花庵特有的靈性和神秘感,使其成為漁洋山下、太湖湖畔的一座傳奇寶剎。

此時,我相信,一個人當身體健康時一定可以激情四射或放聲高歌,或去草原、去戈壁、去沙漠、去高原,去凡是能夠展示自身魅力的地方;而一旦面對生死時,一定得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先讓自己受傷的心安靜下來。無疑曇花庵的環境最能夠療治我幾乎絕望的心境。

我想起了金珂玄雷上師的那首《醒世吟》:「滄海茫茫一葉舟,幾多風雨幾度愁。桃情沉迷全不顧,浮財名利苦追求。人生無常命有限,醒悟了脫可自由。憂愁煩惱多病生,身輕體健任我游。富貴知足了道行,青山綠水樂悠悠。」

一周後,我心止如水。自手術後煎熬了三個多月的抑鬱心情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今年1月,在上海複查之後,乘火車路過蘇州,心中惦記著曇花庵的景色。於是改簽又去了曇花庵。我到曇花庵,天剛剛下過雪。冬天的曇花庵絕對是另一種景緻。但最令我驚訝的是,院中牆角的一樹梅花,傲雪凌霜,花開正艷。讓我心頭為之震撼。難道是蒼天給病中的我的某種暗示?我順口呤道:

「遠客雪訪曇花庵,瘦梅笑迎不畏寒。命中己藏三分勇,何懼屈屈數九天!」

雪前梅花

雪中梅花

患病一年多來,我缺的不就是寒梅傲雪的這種精神么!妻子在一旁笑笑說:「悠悠曇花庵,處處都是景。一樹雪中梅花都能給你療傷治病,我感到欣慰!」

妻子在太湖日落時

是的,無論面對自然還是生活,只要你用心去熱愛,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只要你心存陽光,你的生活就一定會充滿燦爛!

( 2018.1.24日於蘇州返張掖的火車上)

? ? ? ? ? ?

約稿啟事

地名古今」以強調原創為主。內容板塊和欄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數以兩三千字以內為宜。突出個人化,文字盡量講究而有韻味。

1、我說地名|以個人視角講述熟悉的地名歷史變遷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羅列概念。突出個人對地名的理解和歷史變遷的解讀。

2、傾聽講述|每個村莊、每個街巷,都有說不完的人與地名故事,每個人都是一本大書,傾聽講述,以細節勾勒歲月流逝中的、難以重現的故事。

3、我的漂泊|許多人的人生旅程,會在遷徙、漂泊中走過。用印象最深的幾個地名,穿插個人的成長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內容。

4、故居尋訪|千百年來,每個地方都有影響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尋訪,在尋訪中解讀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樣避免面面俱到,寫最能觸動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為當今時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與異地觀感融為一體,既是遊記,也有頗為充實、敏銳的詩意表達,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遠離故鄉的人,心中永遠牽掛故鄉。每次踏上歸家之路,會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兒時的星星點點的記憶,家庭幾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樹,一口井,一家人,左鄰右舍,都是故鄉難忘的記憶。

?

留存鄉愁 敘說古今

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名古今 的精彩文章:

張家鴻:閩南惠安過大年,祈福人人多平安

TAG:地名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