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簡史》:總有一些書讓你顛覆三觀

《人類簡史》:總有一些書讓你顛覆三觀

這本奇書在短時間內風靡全球,確實很有意思,很有魔力,筆者一拿起這本書,除了吃飯、睡覺,兩天里就磕這本書。是的,工作也丟一邊。

之前涉略過中國古代史、歐洲史等,這類歷史講的多是帝皇將相、權臣外戚、農民起義等不同社會階層「同台競技」,進而衍生出戰爭,宗教,朝代更替,社會制度變革、科學技術發展等故事。

但翻開此書,看到的卻是完成不同的歷史演變。

之所以不同,不是說故事換了一個版本,而是整合了各方位的知識碎片,再切換一個視野來看待人類歷史。

一個人沒有學識之前,就像站在家門口,只能看到雞飛狗跳的雜碎。

當他開始看新聞、閱讀、了解世界,就像爬上自家5層、10層、20層高的天台,能夠跳出自身的遭際,以局外人的眼光來觀察身邊的事物。

當他開始研究歷史,就猶如站在「小蠻腰」、「埃菲爾鐵塔」、「帝國大廈」的頂層,洞察當下這個世界與時代。

而《人類簡史》這本書,作者的高度已超越塵世,猶如置身於外太空,以外星人的視野俯瞰世間滄桑變幻,感嘆造物者的精妙絕倫。

筆者學識拙劣,在此僅能簡單摘敘其中小部分內容。

文章開篇剖析「為什麼是人類主宰了地球」。

這個問題用手指頭想都知道——人類的智力。

但問題在於不少哺乳動物的腦容量並不小於人類,黑猩猩的DNA就跟人類十分接近。而且這裡用人類這個詞還不夠確切,應該說智人(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除智人外,人屬中還有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也一度站在生物鏈的頂端,他們當初跟智人站在同條賽道,但最後都走向滅亡。

與其他人種相比,智人的非凡成就並不在於大腦的容量、是否會使用工具,更不在於肌體的強壯,或者頭腦轉得更快,而僅僅是因為智人開始能「鬼話連篇」。。。整天虛構一些牛鬼蛇神的故事。

這個過程被稱之為「認知革命」。

——認知革命

一開始大部分動物僅能對環境做出應激反應,比如說兔子見到獅子撒腿就跑,跑得慢的就去見上帝,跑得快的就有機會啪啪啪,所以它們的孩子大多跑得很快(自然選擇逼使進化)。

但是跑得快並不能保證拐個彎又撞見另一頭獅子,於是一些動物開始進化出能交流身邊環境信息的能力,比如說一個站哨的黑猩猩警告同伴前方有一頭獅子,那麼整個家族就能立即躲起來。智人能夠告訴同伴河邊有一群牛,進而制定出詳細的圍獵計劃。

當這種交流更進一步,延伸至日常的點點滴滴,閑來無事也開始「八卦」。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她們一得閑就開始嘰嘰歪歪歪歪嘰嘰。(筆者深受其害,在年歲尚淺之時,也曾嘗試叫老媽封口閉嘴,但後來終究不得不放棄,畢竟這件事情她們已經幹了幾十萬年。)

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群落里哪個男人今天偷懶、跑得比獵物慢,或者僅僅因為不洗澡或口臭(不講衛生可能導致疾病,口臭可能是上火),整個群落的女人一下子就知道,雖然他不用立刻去見上帝,但他今晚也很難啪啪啪。

同時因為「八卦」使得群落間的成員彼此熟悉了解,他們就能維繫起更大的族群(可達150人),擁有更大的力量,得到更多的生存機會。

當然可能尼安德特人也十分八卦,但他們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僅能八卦一些日常的雞雜狗碎,不能夠天馬行空地聊一些牛鬼蛇神。

虛構故事——讓智人統治世界

乍一看,說些鬼故事有什麼作用?

但其實這是大腦一個十分偉大的進化,意味著能想像一些並不存在的東西,信仰一些虛構的故事。

比如說有一個智人正躺在草原上犯困,這時一隻獅子張牙舞爪潛伏而來,危險漸漸逼近。就在這生死關頭,旁邊樹上的一隻烏鴉突然驚叫一聲,拍打翅膀揚長而去。這下驚醒了智人,他一抬頭便看到了那隻兇猛的獅子,猛地一溜煙攀到樹上逃過一劫。

此後,每當回憶當初那生死一瞬,這位智人衷心認為是烏鴉救了他一命,認為烏鴉是一種神靈,能夠保佑他和他的家族躲過劫難。

於是他的後代便奉烏鴉為神靈,以及其它一些牛鬼蛇神的故事。

在此之前,再八卦的女人熟識的人也不會很多,智人的群落很難超過150人,但從此之後,如果附近的人信的都是一套神話,認定有共同的祖先,他們就可以這些鬼神和祖先的名義和諧共處、或發動一場一致對外的戰爭,由此維繫一個更大更大的群落。

只要這個虛構的故事編得夠完美,信的人就沒有上限。

比如說《聖經》許諾歐洲中世紀的奴婢,只要這輩子安安穩穩地贖罪,死後便可登上天堂。於是儘管他們每天受著非人的奴役,仍然堅信這一切是神聖而有意義的。

縱觀歷史,同樣生而為人,但種種殘酷剝削竟都能維持世世代代上百上千年。歐洲的上帝、埃及的法老、中國的「天子」、日本的天皇,這些虛構故事的力量實在是不可思議。

不只是過去,我們當下也活在一系列虛構的故事之中。

如果你是工商銀行的員工,每天都有些人辛苦勞作,然後換得一些鈔票存在你們公司。這些鈔票本質上只是紙張,銀行卡里的數字只是一種數據記錄,而且銀行網點這個月底就要搬到別處,有一個員工明天就要退休卻仍在收錢,但看起來這些儲戶並不關心是誰收了他們的錢——雖然就算是你自己身為員工也不知道這錢最終到哪裡去。

這就是現代社會的秩序,建立在這一套套編造的虛構故事。

人們之所以願意把勞動換作紙幣,是因為他相信這些紙張可以交換任何物品,而且就算他不信,但因為其他的人都信,他依然可以交換,所以貨幣就有價值。

如果說貨幣是一張紙,那還算有實物的存在。而說到工商銀行是什麼,這個就更加玄乎了。

你說它是營業網點裡的這些人?顯然不是,就算他們明天喊上董事長一起辭職,銀行還是存在。那麼它是營業網點裡面的櫃檯、桌椅、電腦、存放的金條?顯然也不是,就算這些東西突然間地震沒了,銀行還是存在。工商銀行自稱手握幾十萬億的財富,但就算營業部的大樓也只是它租的,它的財富絕大部分只是一串串數字記錄在某個地方。

工商銀行在哪裡?可以說它並沒有實物的存在,它只是法律編造的一個故事,存在我們每個人的頭腦之中。

那麼法律是什麼?——它是國家編造的一套故事。

那麼國家是什麼?——它是人們相信的一套故事。

那為什麼你相信這一套虛無縹緲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相信這套故事。

如果你不相信,試圖破壞這套「虛假的謊言」,那麼這個故事的主體——國家,將有強制力量將你制服。

故事的維繫得益於少數人的堅定信仰。警察可能只是打工者,但領導人與軍人則必須以生命信仰這套故事。

當然,這些虛構的故事有時也會奔潰,例如暴政橫吏使得全體人民要推翻——陳勝吳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共產主義在蘇聯一夜間崩塌;女性不再相信自己只是男人的財產;駱駝穿過針眼易於富人登上天堂(出自《聖經》)。

但如果要推翻原有的故事(制度),就必須擁有比原來更加強大的力量,來「逼使」所有人共同信服另一套故事。

宗教、貨幣、法律、國家、公司、道德等等,認知革命使得人類能夠虛構一套又一套故事,維繫一個個宏大的群體通力合作,不斷向前,最終成就了統治地球的力量。

農業革命

認知革命後第二個偉大進程是農業革命。但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自大約1萬年前的農業革命,人類的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主要是近500年),現在筆者就算坐在家裡什麼也不幹,也只可能胖死而不可能餓死(已親證)。但事實上卻很少有人這樣做,因為這樣你一打開朋友圈就不會很開心,至少不能比你那個又傻又丑的鄰居差太多。

而要維持一定的橫向水平,就不得不跟他們一樣每天干8小時,甚至12個小時,努力賺很多錢,然後發現你的同事以及他妻子的表弟都比你有錢得多。(這部分參見探討人類幸福、快樂的段落)

可如果時鐘調回一萬年前,你那些原始落後的祖先卻沒有這樣的勞苦與煩惱。

他們每天迎著清晨的第一縷曙光,鳥語花香、心曠神怡地出來散散步。如果碰到幾隻肥嫩的蝸牛,撿幾隻野雞下的蛋,那就有了一頓美味的午餐。活動活動筋骨,再和家人去抓幾隻兔子狐狸,中午前就可以收工。下午晒晒陽光,幫家人梳理下毛髮,嘮叨一下八卦,就這樣度過悠閑的一天。

當然有時候運氣會更好一些,比如說抓到一隻牛,可以放假三天;如果是圍獵到一群,那麼整個冬季晒晒太陽就可以了。

這段的愜意生活被稱為史前富裕採集文化。

這段時間的人食物豐富充足,勞作輕鬆,而且不用擔憂明天的事,因食物都沒法存儲太久,更不會比較誰的錢包更鼓。平等、自由、博愛,人類一開始就是這樣。

諷刺的是,人類繞了一個大圈,直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才再次提出這個口號。而這一切卻又源自人類的進步,開始於農業革命。

大約一萬年前,人類開始能圈養家畜,耕種農田,由此食物數量大增,能餵養更多的後代,但由於總是生到養不了為止,所以他們的食物僅僅維持生存的水平。於是他們不得不終日勞作,擔憂天氣的好壞,擔憂秋收的糧食能不能支撐至來年。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算了。由於農田能養活更多的人口,自然而然發展出村落、城鎮、國家,而要維繫這個系統又必須有首領、統治階層、軍隊、稅收,這些重擔自然就壓到底層民眾肩上。終日做牛做馬,失去自由,勞動果實遭受剝削,有時還要為一些無謂的戰爭失去生命。

這種狀況直到最近一兩百年才有所好轉。

科學革命

雖然這段歷史令人悲慟,但也是人類偉大進程中的必然,如果沒有農業革命,人類就沒有基礎發展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

現代科學始於500年前的歐洲,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偶然。

東方的中國早有四大發明,有上千年的文化傳承,有更加穩定的社會環境,在清末之前常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強盛的國度,而現代科學最終卻在歐洲萌芽。

其中緣由可以在「航海大發現」事件中一窺究竟。

我們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中談及「鄭和下西洋」,印象中多是稱頌明朝國力的強盛,比達迦馬、麥哲倫、哥倫布寒磣的船隊威武了多少多少倍,早了多少多少年。

涉略部分明史,其中對兩者的比較,多是突出中國人熱愛和平,與沿途國家建立深厚的友誼,而達迦馬、哥倫布等一行,所到一處便插立國旗,宣告「此處歸吾王所有」,進而圈地殖民掠奪財富。

其它史料不乏肯定「航海大發現」推動西方社會發展的積極貢獻,之於人類進程的重大意義。

但本書作者對這段歷史的深刻洞見更令人稱絕,深刻剖析了「航海大發現」對於歐洲及殖民地方方面面的巨大震動。

1492年,哥倫布拿著舊地圖從西班牙出發,希望找到新的通往東亞的航線,當他達到美洲時,還以為是印度。

不論是對他還是許多當代的人來說,說他發現了一個完全未知的大陸,這根本難以想像,畢竟《聖經》已告訴了他們整個世界的真理。

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上帝,早已把一切世間的真理蘊藏在《聖經》之中。一個人對任何問題感到困惑,都可以在《聖經》中找到答案,而如果《聖經》沒有告訴你蜘蛛是如何織網,那只是上帝覺得這件事不重要才沒有說。

然而千百年來,不管是那些偉大的思想家和學者,甚至是不可能犯錯的《聖經》,居然漏掉了大半個世界,而且隻字未提?

這極大地顛覆了歐洲人的思想。

在此之前他們認為自己知道世間一切的答案,但至此之後他們開始承認自己的未知。

舊地圖被大片留白的新地圖替換,這些未知的留白可能是大片的土地,可能有取之不盡的金礦,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財富。

不只是航海家和地理學家,歐洲幾乎所有知識領域的學者都學會了留白這一套,誠實面對自己領域的未知,並試著加以填補。

發現美洲,對於科學革命是一大奠基事件。這不但讓歐洲人知道實際的觀察比過去的傳統更重要,而且想征服美洲的慾望也讓歐洲人開始求知若渴。他們如果真想控制這片廣大的新領地,就一定得收集所有相關地理、氣候、植物、動物、語言、文化、歷史的龐大數據。在這些時候,不管是《聖經》、過時的地理書籍或是古老的口傳知識,都無用武之地。

歐洲帝國貪婪地殖民掠奪,而科學正能幫助他們抵抗壞血病,幫助他們找到更多的金礦,幫助他們轟開中國的大門。帝國與科學聯姻,由此帶來各學科的蓬勃發展。

篇幅所限,這裡僅簡述「航海史」對於歐洲人思想上的衝擊,其它內容只能移步原文閱讀。

此讀後感僅是筆者對本書作一個小小的分享和推介,摘錄其中一小部分的內容,唯恐敘述拙劣而影響了各讀者的興趣。

通讀全書,不僅是歷史進程,更有對社會制度、宗教的批判、對遭受人類迫害的生靈的大慈大悲,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人類未來的展望,難以在此一 一敘述。

正如開篇《推薦序》所說,作者才思曠達敏捷,本書是極宏觀的世界史研究,橫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心理學等學科,對作為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而且文風犀利幽默,洞見深刻。

本書中的很多例證,都不得不令人驚嘆於作者學識的廣博,但一看他的簡介——1976年生(本書2012年出版),真是不可思議一個36歲的青年竟然有如此誇張的知識量。

至於站在21世紀的當下,對人類未來的思考,作者2016年新出版了另一本書《未來簡史》,同樣是顛覆三觀。待筆者下次再結合《奇點臨近》、《人工智慧》兩書與大家分享交流。

菜頭書。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劉江——區塊鏈顛覆BAT還為時尚早,逆襲神話已難再現
莎莎你怎麼這麼瘦的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