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澄邁新經濟樣本:農產品高端化 互聯網「超級孵化器」破殼

澄邁新經濟樣本:農產品高端化 互聯網「超級孵化器」破殼

21世紀經濟報道 楊悅祺 澄邁報道

近幾年,在國際旅遊島的基礎上,海南省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確定了互聯網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低碳製造業、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服務業、健康產業、會展業、醫藥產業等12個重點產業。

在海南眾多市縣中,澄邁縣在互聯網、高效農業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為海南發展新經濟的樣本之一。

定位高端農業

受面積和產量限制,澄邁在農業上確立高效農業定位,主推高端農業產品。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來自澄邁的福山咖啡成為了指定的接待咖啡品牌。

雖然福山咖啡品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創立,但福山咖啡真正名聲在外還要從2010年開始。當年,第十一屆中國海南島歡樂節在澄邁縣舉行,為此,澄邁縣用83天的時間建起了一座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一個節日留下一個產業」。同年,福山咖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海南省咖啡協會會長、福山咖啡的創始人徐世炳最引以為傲的是在福山咖啡最早的一家咖啡館舊址上經營的 「樹林中的咖啡館」。這家咖啡店最高日銷1萬杯咖啡,就連星巴克每年都派店長前來交流。今年春節期間,咖啡店客人絡繹不絕,供不應求。

不過,儘管需求旺盛,福山咖啡的產量並不高。徐世炳表示,新加坡等國家想要進口福山咖啡,但是都沒成功,因為產量跟不上,究其原因是成本太高。

「從咖啡豆的價格看,福山咖啡15萬元/噸,從雲南購買2萬元/噸,從越南購買只需1.8萬元/噸。」徐世炳表示,人工成本是一塊很大的開支。從鮮咖啡果的價格看,雲南產的鮮果運輸到海南的價格為2.5元/公斤,福山地區僅採摘的工資就可以達到2元/公斤,而且工人難招。

另外,徐世炳認為,福山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好,土地成本越來越高,種植其他農產品利潤比更高,不少人都把咖啡樹砍了種植別的農作物。

因為價格上沒有優勢,所以福山咖啡堅持走小量高端路線,徐世炳在全國經營的福山咖啡店有22家,但一直不放開加盟,以保證咖啡品質。「咖啡規模不用做大,穩步前進。」徐世炳說。

澄邁縣賣出高價的農產品不止咖啡。澄邁樂香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樂香公司」)總經理羅健告訴記者,在內陸地區,茶油價格在60-80元/斤,而在澄邁,普通農戶粗加工的茶油價格在300元/斤,而樂香加工的茶油價格可達600元/斤。而這與油茶的品種、自然環境都有關係,也與加工工藝有關。

樂香公司通過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合作,對油茶果進行優選。從2012年開始,通過初選、複選、決選從1000多個油茶資源中選出了4個,並於2016年12月通過海南省林業廳認定,用於推廣種植。選育的標準是產量高、果實大、果皮薄、出籽率高,這樣達到高出油率。

不過,樂香公司與海膠合作的過萬畝油茶林還需要兩年才能進入產果期,目前是從農戶收購的油茶果,加工制油。

「示範林有成效後,這種高產的方式有望推廣給普通農戶。公司提供種苗和技術的管理,由農民自主種植,結果後,公司統一收購精加工。」羅健說。

近年來,澄邁縣大力推廣油茶種植加工產業,截至2017年底,全縣已有油茶種植面積18860畝,其中農民自種面積佔8860畝、「公司+農戶」模式經營面積佔3190畝、公司自種面積佔6810畝。去年,澄邁全縣油茶產業的銷售總額超過2億元。

羅健介紹,已經有地方政府把油茶作為扶貧項目,由政府免費提供優選苗給農民種植,並且提供約900元/畝的補貼。

這種思路在澄邁橋頭地瓜的發展中已經成為了現實。沙土村黨支部書記、澄邁橋頭地瓜服務中心負責人王文克從2007年開始回鄉創業,將原來爛在地里的橋頭地瓜打造成搶手產品,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王文克也因此於2010年全票當選為沙土村黨支部書記,被村民稱為「地瓜書記」。

王文克介紹,目前橋頭地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銷研用產業鏈,在組織形式上有協會、公司、研究所、合作社。「地瓜投入少、風險小、技術門檻低,但是附加值、品牌知名度、銷售價格高(十幾塊錢一斤),利潤也非常高。一畝地的純銷售額可以達到將近1萬元,成本只需1000元左右。」

王文克告訴記者,他們還要加大種植面積,預計每年增長15%-20%。未來,在農旅結合、鄉村振興上也有規劃。現在每天有一兩千人到我們村裡來挖地瓜。

不過,在深加工方面,也才剛剛起步。「對於高售價的橋頭地瓜,我們要做符合其高端化的消費理念和高端消費群體的產品。」王文克表示,目前正在開發芝士地瓜、地瓜冰淇淋等深加工產品,希望能夠打開深加工的市場。

據了解,目前橋頭地瓜的銷售線上佔比為40%左右,而且在逐年增長。與此同時,當地農產品電商也在崛起,澄邁縣網店協會秘書長王恆告訴記者,2014年,微商開始改變澄邁縣農產品的銷售方式。也是從那時開始,他開始通過整合農產品、物流、渠道等資源,搭建農產品的電商集散平台,形成完善的供應鏈。

互聯網產業破殼

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離不開當地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助推。位於澄邁老城區的海南生態軟體園見證了海南省互聯網產業從無到有的過程,而在園區中,也有「一村一品」等致力於農業電商的公司。

早在1997年,海南省就提出要打造信息智能島,但是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07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與海南省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決定要共同建設軟體園。

發展近10年,海南生態軟體園的定位從產業選擇來說,也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2009年的10月份動工建設開始,因為當時互聯網產業並沒有現在火熱,園區定位以傳統的軟體產業為主,基於海南的自然生態環境,做「軟體企業第二辦公室」。外地企業可以把封閉式開發、培訓等功能放在海南。

「海南省發展的是島嶼經濟,而且起步相對較晚,我們很難與內陸地區的園區比規模。」海南生態軟體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淳至告訴記者,當時傳統的軟體產業來海南發展更多依託的是海南本地的信息化項目和業務,但海南市場規模有限,所以很難支撐它們的發展。

楊淳至介紹, 2014年軟體園開始思考轉型,考慮到互聯網企業的營運,很多不依賴於本地市場,而是面向全國乃至海外,可以不受島嶼物理空間限制和島內資源的約束,能夠做大。

所以,2014年下半年,生態軟體園真正進入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標誌性的事件是與騰訊的合作,讓騰訊的全球合作夥伴大會第一次離開北京來海南舉辦。楊淳至表示,這掀開了海南發展互聯網產業的序幕。騰訊入駐園區當天就引進143家企業,而此前多年的發展園區內企業只有200餘家。

在之後幾年中,海南省陸續召開了多次互聯網發展座談會,在2015年的4月召開的第三次海南互聯網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正式把海南互聯網產業確立為海南12大重點產業之一。

海南省也提出到2020年,互聯網產業實現1000億元的目標,省政府要求海南生態軟體園承擔50%以上產業發展目標。

楊淳至告訴記者,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問題不大。于海南而言,規模之外的目標是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產業園區。

「整個海南省互聯網產業並不大,我們相對比較集中,生態軟體園是海南發展互聯網產業的主要載體和平台。其他園區目前上規模的不多,而且多以孵化器形式存在。」楊淳至表示,生態軟體園不僅僅是孵化器,而是基於騰訊、百度、網易等龍頭企業的超級孵化器。

據了解,騰訊目前有12家投資公司在園區內,帶動了園區內100多家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

不過,目前海南發展互聯網產業的最大瓶頸依然是人才問題。楊淳至介紹,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生態軟體園開啟「百萬新銳匯南海」的人才專項工程計劃。與30年前的「10萬大軍下海南」相比,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大幅提高。

「多規合一」試點

在楊淳至看來,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海南生態軟體園成為海南省試點「多規合一」改革的試驗區,營商環境大幅改善,政務服務效率也大幅提高。「從工商註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公安刻章,三個小時內就能完成。」

另外,在土地使用上,如果企業要在園區內建設辦公樓,園區可以將總規、控規、環評、水土保持等前置20項審批一次性審核,以區域規劃代替單個項目的審批,以規劃代立項,以承諾代審批。而在其他地方,前期的手續可能需要6-8個月,而在生態園「施工圖做好以後,企業寫個承諾書,第二天就可以開工,目前在全國沒有第二個。」

互聯網園區內的鼎泰生物,藉助政府的支持,實現了急速審批。鼎泰生物廠長肖柏海告訴記者,最初他們能夠從深圳發展到海南發展也是源於海南省在審批方面的支持。

「如果在深圳或其他珠三角城市,按照正常的申請流程,加上排隊做測試的時間,拿到這兩個證至少要兩年,對一個企業來說時間成本很高。但在這裡,三個月的時間就辦下來了。」

肖柏海說,他們享受到了政府招商引資的一系列綠色通道。

今年二月,鼎泰生物申請製造電子血壓計的生產資質,但監管方澄邁縣食品葯監局並沒有檢測的能力,當時採取靈活方式,授權公司到深圳的權威機構進行測試、蓋章,再發證,「先試先行」,目前已經拿到了註冊證,可以準備試裝,再由質檢科現場檢查,准許進入市場銷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