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夜之間增加的#我是同性戀話題,停在了 2.4 億閱讀量上

一夜之間增加的#我是同性戀話題,停在了 2.4 億閱讀量上

「由於不可抗力原因,同志之聲微博編輯部將無限期暫停工作。在暫停工作期間,我們將不再使用@同志之聲 官方微博更新任何同志資訊。」

這是「同志之聲」這個微博帳號於 4 月 14 日凌晨 0 點 53 分所發出的公告,他們表示將暫停所有有關同性戀的資訊更新,至於具體發生了什麼事,公告里並沒有給出更多的解釋。

這則公告被放在 「同志之聲」 的置頂位置,底下的評論已經被禁止觀看,但轉發量不停地往上增加,從發文到現在不到 24 小時,已超過 3.3 萬個轉發量。

「其實我們選擇在凌晨發布這個公告是故意的,本來可以在昨天(13 日)晚上發布,但我們希望大家可以睡個好覺。」同志之聲的創始人兼主編花子樂(網友一般稱呼他為「阿聲」)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

4 月 13 日晚間 6 點 55 分,微博官方管理員發出一篇公告,部分內容寫著:「為了進一步營造晴朗和諧的社區環境,微博根據《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嚴格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現開展為期三個月的針對違規漫畫、遊戲及短視頻內容的集中清理行動。本次行動的主要清查對象包含:涉黃的、宣揚血腥暴力、同性戀題材的漫畫及短視頻內容,如包含以下特徵的內容:」腐、姬、耽美、本子」。」

其實,早在這篇公告發出之前,花子樂就已經收到來自新浪微博內部資深工作人員的提醒,「微博團隊里某個很支持同志之聲的高管給我們打電話,希望我們在這段時間,暫停在微博上的更新動作」 ,至於具體原因,花子樂說對方沒有給出詳細說明。

「其實從 13 號的公告到現在,算是『同志之聲』最接近死亡的一天。」 花子樂說。

花子樂對「提醒」感到些許可惜,他表示其實 「同志之聲」 能在這 10 年間逐漸發揮對同性戀社群的影響力,某部分來說是跟新浪微博一起合作的。」你現在看到的藍 V 認證,其實是新浪微博主動給的,2009 年還沒有認證機制」 ,花子樂補充說道。

然而,就在這個擁有 23 萬粉絲的 「同志之聲」 微博帳號,宣布停止更新信息的同時,微博上反倒出現了許多關於「#我是同性戀」、「#我是同性戀的朋友」的帖子,網友們紛紛現身講述自身的故事,或是說來自友人的故事。

這個話題的帖子成長速度相當快,幾乎是每分每秒,都有人在上頭「出櫃」,單以 「#我是同性戀」的這個話題來說, 24 小時以內,閱讀量已經破億,討論度也已經超過 17 萬。

一個名為 「超級英俊的麥克斯」 的網友,她於微博上搭配此話題,發布一則短視頻,內容是幾年前她站在街頭,臉上帶著眼罩,身穿一件寫著我是同性戀,並請求一個擁抱支持的衣服。在那一天,共有 38 個人給他擁抱。如今,她在帖子上寫著「我們不曾想到。大家的態度是那麼的友好那麼的開放…」

長期觀察微博上的同性戀信息傳播的花子樂說:"我猜這(閱讀量)已經是破紀錄了",他補充過去沒有如此多關於同性戀的信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迸發。

現年 33 歲的朱曉明是 「同性戀親友會」 的員工,同時也是同志平等權益促進會的志願者,長期關注 LGBT 的相關議題。他說自己剛從朋友圈得知公告訊息時,第一時間先去查《網路安全法》等法規,但令他感到困惑的是,法律內並沒有提及同性戀違法的信息。

朱曉明認為微博公告可能涉及歧視,「(公告)把同性戀和涉黃的,血腥暴力放在一起,也就是並列,給我的感覺是同性戀跟這些是同等程度的,我真的覺得應該普及正確知識」。

過了幾個小時之後,朱曉明看見「#我是同性戀」的話題,有如此多人參與,他的感受比昨晚的困惑,又多出一些正向的想法:」其實還是蠻開心,看到那麼多人支持」。

事實上,「#我是同性戀」這個話題,並不是因為 4 月 13 日微博的公告之後才出現的。根據花子樂的說法,這話題早在 7 年前就已經存在了,當時因為女演員呂麗萍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恐同言論,此後,網友紛紛以此標籤表達對於同性戀群體的支持。但過了一陣子之後,話題就沒什麼人討論。

如今,7 年過去,這個話題又再次火了起來,跟當時網友們的動機並無太大差異,他們希望搭配此話題,表達自己對於同性戀話題的理解。

對於朱曉明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正確的性別與同性戀知識,一直都他致力的工作。在他的工作範圍內,他所面對著就是那些對同性戀議題不太了解的家長們。就他個人的觀察,那些家長們的痛苦,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不了解正確的知識,這也就是為什麼,朱曉明認為同性戀相關的信息普及如此重要。

4 月 14 日下午,朱曉明打算寄出一份快遞給新浪微博,這個快遞的內容物是一個名為「認識同志」的科普冊子,他說道:「其實不管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都存在著好或不好的,我認為重點真的在知識上的普及,這會少很多誤解」。

上海驕傲節的創始人之一 Raymond 用 「金融風暴」 周期來形容這個事件,「這就好像每 10 年都得來一次的這種感覺,當我們每次在進步,總會有一次是往後退,你看最近很多內容都是這樣,他們在發展的時候沒有被阻止,而是在他們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把他們往後拉。」

不過,Raymond 認為這則公告某部分突顯出一個「樂觀的」事實,就是同性戀群體的信息,可能已經達到一定的影響力,「所以他們反而要告訴我們,你的影響力沒這麼大」。

今年 6 月,上海驕傲節即將進入第 10 個年頭,但在活動開始之前,就遇上了這種 「挫折」,Raymond 坦言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們最終還是認為這個活動更應該繼續辦下去。「我們所體現的是上海的多元,我們在做的也是知識上的提升,這在我們看來都是正能量」。

但 Raymond 也補充,接下來上海驕傲節在宣傳時的 「用語」可能會更加註意,「我們可能不會用同性戀這種字,可能就用同志,或是 LGBT。其實我們還是很困惑,我們不知道這些文字,或是這個事情的具體執行力度會怎樣」。

這種既困惑又有些樂觀的情緒,不只是發生在 Raymond 身上。一名男同性戀者龍波(化名)是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他從去年開始,不時會產生一些失望的情緒,但與此同時,他也慢慢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善意。過去,他因為擔心同事的眼光不敢「出櫃」,但最近他決定跟同事們表明身份,此後得到的是好的反饋。

龍波認為社會應該是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就是對小環境樂觀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們身份的小環境是越來越接納的,這也不光是 LGBT 群體的事」。

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花子樂談起 「同志之聲」暫時關閉的決定,情緒不免失落,他認為「同志之聲」 是許多人認識這群體的窗口,儘管過去發生過挫折,例如 2011 年曾被封號 48 小時,此後又再度復號。花子樂強調 「同志之聲」發出的帖子,單則就曾創造出六千萬的閱讀量,這足以體現他們的影響力,以及這些信息的需求程度。

「對我來說,如果失去了這個微博帳號,可能會是中國同志的一個損失。」 花子樂說。

4 月14 日下午 4 點 20 分左右,所有「#我是同性戀」、「#我是同性戀的朋友」話題已經遭到刪除,最終累積閱讀量停留在 2.4 億。

題圖來自 Denise Coronel@flickr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一部甜蜜的熱血喜劇,《戀愛迴旋ミックス。》
「我到底屬於哪個公司?為什麼我少了 560 塊錢?」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