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延安故事 回延安與實話

延安故事 回延安與實話

賀敬之有一首回延安的詩,中學課本里有:「心口呀莫要這麼激動地跳,灰塵呀莫要把我的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貼在心窩上……」他當然激動,而且詩人的激動是真誠的,且不說自己的青春在這裡,成千上萬人的青春和熱血都在這裡,革命終於成功了,再回來看一看延安,往事點點滴滴,一幅幅壯麗的歷史畫卷展開,當然有無限的感慨,賀敬之是詩人,語言加了感情,是感性的實話。

葉帥回延安的時候,是1959年,在棗園參觀當年的窯洞下來,碰到一個年輕的學生,是延安大學的,聊了起來,知道小夥子是南方人,就問,「延安生活習慣嗎?吃得下小米飯,喝得下延河水嗎?」真的不習慣,但能實話實說嗎?小夥子考上大學前,聽到的都是「延水甜、小米香」,想一想都能流口水,直到吃過了喝過了,才知道當年革命的滋味,不能吃苦是丟人的事,眼前這位老者挺和氣的,也直率,但是也不好隨便亂講,所以他只好含糊地說:「可以吧。」

老者就講:「我叫葉劍英,是廣東人,到延安時,也不習慣,小米難咽,水也苦,說話也聽不懂,時間長了,就習慣了,所以,小夥子,要講真話嘛。」後來,師生們都知道葉劍英來了,就把葉帥圍住,請他講延安故事,他就講:延安和陝北是劉志丹同志領導下建立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沒有延安這塊地方,黨中央和毛主席長征過來,就沒有個落腳點。這真是一句大實話。

1973年的時候,越南客人要來延安,周總理說:「我自己解放以後,一直也沒有回過延安,也想去看看,當時周總理的癌症確診了,病情他知道。把外賓安排在延安賓館,總理就在一個小招待所住下來,睡木板床,其實是要和地方的同志見見面,了解情況,看如何把地方的工作搞好。當了解到老百姓在院子里幾顆南瓜,苞谷也被鏟了,總理嚴肅地說:「要阻止這種做法,鏟掉是錯誤的,要讓群眾吃飽飯嘛!」。

那次吃飯,把省委的領導放在另一桌,總理跟地縣的同志在一桌,跟他們講:延安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問大家行不行?總理都病成那樣,瘦成那樣,多少事情要操心,能不行嗎?當然行,服務員給每個人斟酒,碰完杯,總理又和每個同志握手,說,如果達不到目標,我還要來延安。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難處,所以總理提出的是願望,是心裡話。同志們的回答也是願望。事實上,直到1990年,才實現糧食翻一番的目標。

那次回延安,周總理也去看了當年的窯洞,毛、朱、任、周,每個窯洞都掛了牌子,劉少奇的窯洞沒有牌子,門口長滿了野草,周總理就在草中,站了很久,後來就對紀念館的領導講:劉少奇的窯洞沒有牌子,為什麼不掛牌子?現在是現在,不能連歷史也不要嘛。共產黨人要尊重歷史。

此後,總理及時安排北京市和中央的有關部委對口支援延安,幫助延安發展生產。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延安興建了鋼廠、捲煙廠、毛紡廠、絲綢廠、造紙廠、化肥廠等一批工業企業,對改變延安面貌起了重要作用。

往期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延安發布 的精彩文章:

聯合獎懲覆蓋面穩步擴大 多個備忘錄連續印發
延安故事 忠孝朱德

TAG:延安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