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勤勞、認真、人多……中國農民當科研助理得天獨厚!

勤勞、認真、人多……中國農民當科研助理得天獨厚!

「請農民工來當科研助理

是課題組對官方編製的自主調節和糾正

也是一種高效的選擇。」

14日,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

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肖國櫻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近日,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老師稱,在北京聘用研究助理比較困難,因為生活成本較高,剛畢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能拿到的收入都沒法抵得上越來越貴的房租,於是他們就近聘用了一些北京郊區的農民。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的一些農林業的科研工作中,請農民做科研助理已屬於普遍現象。

來源:微博 @黃曉磊HXL

農民在我國農業科研中作用不可小覷

「尤其在作物育種工作中,農民工參與科研是一個普遍現象。他們承擔了作物栽培、雜交、制種、考種、數據匯總等大部分技術工作。多數作物育種課題組一般由1-3個科研人員加2-4個技術工人(農民工)組成。」肖國櫻說。

據媒體報道,這些農民雖然每月拿著不算高的工資,大致幾千元,但是他們工作很認真,據稱有些農民熟練工提取的DNA質量比研究生們還高。

肖國櫻認為,農民在我國農業科研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廣東潮陽縣農民洪春利1956年發現了水稻矮稈突變體,然後在農業技術員洪群英的幫助下培育出了中國第一個矮稈水稻品種「矮腳南特」。

「科研工作事實上大部分都是枯燥無味的重複勞動,公眾從媒體的報道中大多看到的是極少數的成功案例,實際上,這背後還有極大多數的案例,甚至是失敗的案例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肖國櫻說。

實際上,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現代生物技術是一個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人才和人力密集型的產業。

肖國櫻還記得1981年剛上大學接受入學教育時,已故楊弘遠院士說了一句話,讓他終身難忘。楊弘遠說:「你們不要以為遺傳工程很簡單,只要按兩個電鈕就行了,而是要你親手去進行細緻的操作。」

事實也是如此,生物技術研究中DNA提取、菌種和愈傷組織接種和繼代、酶切、電泳、載體構建等生物技術的操作無不是手工勞動,幾乎不可能機械化。

「其中不需要做過多判斷的技術性勞動,完全可以讓通過培訓的農民工來完成,而不一定需要博士、碩士。中國農民勤勞、群體大,這是西方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不具備的優勢,也是我國發展包括轉基因育種產業在內的生物技術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肖國櫻說。

中國農民當科研助理具有顯著優勢

目前也有人認為,請農民當科研助理是一種小作坊式的科研方式,要學習西方大公司分段管理、分工協作的商業化育種模式。

但肖國櫻認為,這種方式具有其顯著優勢和中國特色。首先,它充分發揮和貫徹了課題組的育種理念,整體性強,而不是把科研人員看成是生產鏈條上的一個環節;其次,它很靈活和多樣,不同課題組的目標、理念不同,這樣才能適應市場和生態多樣化的需求,失敗的損失也不大,而商業化育種模式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大、難糾偏,還存在人浮於事、吃大鍋飯的情況。

肖國櫻介紹,科研助理是協助科研骨幹完成科研工作的技術人員,科研工作根據技術複雜程度,需要不同層次的科研助理,不一定所有的科研助理都要博士或碩士學位。

「現在意義上的農民多指一種出身,而不是指他承擔的工作。中國現在專職種地的農民不多,大部分農民都是兼職農業。農民在工廠可以當電焊工、司機、車工,在科研單位也同樣可以學習實驗室技術,成為科研助理。」肖國櫻說。

肖國櫻說,科研目標的提出、技術路線制定、數據分析等技術性強的工作需要較高學識,農民擔當不了,但科研中的技術性勞動農民通過培訓是能勝任的。

「當然,使用博士、碩士當科研助理不需要培訓,而使用農民當科研助理需要進行專門的培訓。但培訓所需花費遠遠小於使用高學歷人才幹基礎性技術性工作的成本。」肖國櫻說,現在的一些大學和科研單位總是強調具有博士學位人員的比例越多越好,這是不符合科研和教學規律的,人才構成要有梯隊和層次。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李曉林,是中國現代農業科技小院創始人之一,長期在基層,指導駐村研究生帶領農民朋友開展農業技術創新推廣。

「農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質相差很大,在實驗室能幫助研究生做精細實驗的農民大多是比較年輕、有比較好的文化基礎、接受和領悟能力比較強的,這樣的農民接受必要的培訓後就可以做一些程序化的、重複性的實驗操作。」李曉林說。

李曉林說,簡單的、程序性的工作,只要態度認真,按規定操作就能做不少事情,但他們一般難以勝任需要獨立思考、探索性、創新性的工作。

李曉林所帶領的科技小院的老師和研究生需要做很多的田間試驗示範,很多田間成熟的操作都需要請具有一定能力的農民完成,實際上,培訓一定時間後這些農民就能很好的完成田間試驗示範的很多工作。

「在實踐中,科技小院田間學校的學員可以幫助研究生完成較為簡單的田間試驗示範工作,這的確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同時,也提高了這些農民朋友的科技素質。」李曉林說。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它不是歌手,但能唱曲目多達184首!聽說還擅長爵士風……
縱貫七省,世界最長重載鐵路開始全線鋪軌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