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瑜伽也會躺槍……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最近朋友圈被《瑜伽究竟「坑害」多少人?觸目驚心》的文刷屏。
在文中,原作者列舉了很多觀點,來說明瑜伽愛好者們是怎麼被坑的。
包括:
1、瑜伽的認證沒有統一的標準;
2、瑜伽動作損傷脊柱;
3、瑜伽體式傷害關節;
4、瑜伽呼吸破壞酸鹼平衡;
5、瑜伽的清潔術縮短生命;
6、瑜伽動作拉傷肌肉、韌帶、還造成關節錯位。
我並非瑜伽愛好者,也並沒有練習過瑜伽,但這篇文大部分時候說的都是姿勢造成傷害的事情。
那麼和瑜伽又有什麼關係呢?無非是想告訴大家過度運動,過度追求極限會傷害自己的身體而已。
作者拿瑜伽說事,無非是想多點點擊量吧!
其實,運動過度造成傷害,甚至更嚴重後果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2017年5月18日早上,杭州一名27歲小伙,晨跑的時候猝死;當天晚上,在一傢俱樂部,一名女子在跑步機上跑步時倒地猝死。
2016年廣東清遠馬拉松比賽中,近2萬人參與比賽,而參賽者中接受救治的高達12208人次,其中肌肉痙攣9838人,扭傷1743人,擦傷194人,暈倒20人,腹痛107人,虛脫等306人。出動救護車23次,其中送院救治17人,危重病5人,3人入住ICU,2人入住心內科。
一度讓人有一種,參加馬拉松就要做好送命準備的信號。
這是跑步帶來的傷害。
2018年2月23日晚上,澳洲海歸鄭先生,年僅31歲,在健身房鍛煉20分鐘左右發生意外,倒地猝死。
這些事件還有很多,不管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都有很多傷害或者死亡的案例。
都說運動能帶來健康,那麼這些傷害和死亡又是怎麼造成的呢?在鍛煉的道路上,我們該怎麼把握好那個度呢?
下面有一些建議和意見可供大家參考。
1、不專業的鍛煉者也要掌握專業的運動姿勢
我們平常的鍛煉中最容易出現的傷害就是姿勢不正確所引起的,比如跑步造成的傷害往往是因為跑步時落腳的方式、身體的傾斜度等不正確所引起的。
所以,不管做什麼運動都要掌握正確的姿勢,避免運動傷害的造成。
2、了解自我體能極限並懂得自我調節
每個人的極限點不一樣,如果在做一項運動時,出現胸悶、心悸、出虛汗甚至嘔吐癥狀,那麼一定要停止此項運動。不管是跑步也好,其他運動也罷,出現問題一味堅持很難預測會遇到什麼情況。
當然運動極限是能在不斷的鍛煉中慢慢提升的。
但這需要我們能懂得自我調節,不僅是體力上的調節,也包括心理上的調節。
在運動過程中,動作上的穩定與心理上的穩定促進身體環境的穩定。
3、把握好運動的節奏,形成運動時間的規律性。
比如瑜伽,瑜伽的動作都是配合呼吸進行,所以呼吸和運動的配合節奏要掌握好。
還有游泳,游泳也要掌握好呼吸和動作的節奏。
各種運動其實都要掌握好相關的節奏。
身體受不了飲食的暴飲暴食,同樣也受不了運動的「暴飲暴食」。
很多人,平時運動量很少,而周末的時候猛然增加運動量,這樣很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而關節損傷和肌腱拉傷很多會出現在這種「暴飲暴食」的運動中。
如果平時工作忙,那麼可以選擇少量運動,科學健身的基本原則就是循序漸進。
設計適合自己的運動頻率,形成好的運動習慣是避免運動傷害的方式之一。
4、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後的拉伸非常重要。
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不熱身就直接進入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中,這樣很容易造成肌肉損傷,並且很容易疲勞。
運動前,應用較短的時間和較低強度的動作,讓要運動的肌肉群先行收縮活動一番,這樣可以提高局部和全身的溫度以及血液循環,使身體逐漸適應即將面臨的較激烈的運動,來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
運動後的拉伸,能使運動後疲勞的肌肉慢慢放鬆,使身體漸漸恢復到安靜狀態,協助運動堆積的乳酸快速排出體外,預防運動後的疼痛。
預防運動傷害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飯後不能馬上運動、空腹不能做運動、運動中也要注意補水、劇烈運動後不能立馬靜止、甚至運動時不能過於爭強好勝等等都是我們需要了解和注意的細節。
如果不慎,你有了運動傷害,一定記得找專業的醫療機構幫助恢復傷害。
說到底,我們都希望自己更加健康,而不是在追求健康的路上損傷健康。在長期堅持鍛煉的同時,一定要量力而行,對身體的一切異常要保持高度的警覺。
都看到最後了,點個贊+轉發朋友圈再走吧
有減肥願望的小夥伴,快點關注「逃脂夭夭減脂號」,給我們留言吧!


TAG:青悅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