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說道家養生之調息養氣

閑說道家養生之調息養氣

陶笛靈韻

 陶笛靈韻

杜來虎 

00:00/00:00

閑說道家養生之調息養氣

清虛子:貧道認為,道家養生對於調息養氣,須先從生理狀態入手。同時,人身之氣,有先天,有後天之分。在此,貧道就簡單說說……

首先,道家養生認為,所謂人的天地之氣以生,必有一段元氣亭毒於受胎之先,道家謂之先天祖氣是也。其亭者,養育之意;毒者,熟之通假。故先天之氣在成胎之前即存,人依此氣生長成嬰孩。出生之後,靠飲食呼吸獲得後天之氣而茁壯成長。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氣即生命,因此作者認為,養氣之學,不可不講,孟子蹶趨動心之說,所宜細玩。

那麼,氣應該養到什麼樣才算是到位呢?書中指出人身之氣,各有部分……位各有定,不可相亂,亂則賊,大則癲狂廢絕,小則虛實相陵,虛則癢,實則痛,疾病之生,皆由於此。

其次,道家養生認為,養氣,要養到氣得其位,安靜充盈。具體而言,就是氣欲柔不欲強,欲順不欲逆,欲定不欲亂,欲聚不欲散。柔、順、定、聚四個字是道家養生三要首先提出的,其中柔字尤其值得玩味。

世人多以為,氣當強盛剛猛,才能抵抗外邪侵襲,才能做勝任更多的工作。但實際上,人之死亡,無不源於陰陽離決。強盛剛猛者,其氣多躁動不寧。躁動則陽氣外浮,內里暗暗虧耗,久之則陰不涵陽,陽氣獨亢而暴死。

比如,很多性格外向,做事雷厲風行的男女強人,他們的脈象往往弦硬有力,但是重按則空虛。他們看起來很健康,說話聲音很大。可是到了中老年時期,則多容易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嚴重的甚至會突發腦溢血,輕者也經常會有眩暈、失眠的情況,即是此理。

因此,養氣當使氣柔,氣柔則各安其位,氣機順達而氣聚不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氣柔不是氣虛,人還是應該適當鍛煉,保持健康,氣柔是在健康的基礎上,少作少鬧、平和情志而得,切不可把柔養成虛了。

其三,道家養生之調息養氣之法,貧道介紹兩法。一是,生活習慣的培養調息養氣者,行欲徐而穩,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聲欲低而和,種種施為,須端詳而閑泰。當於動中習存,應中習定,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氣中,行之久,自有聖賢前輩氣象。比如,道家養生有一個漏的概念,人之氣漏,多於說話太多太過大聲,行走過快事務過多。

其中,這些瑣事每次看不出什麼消耗,因此很容易被忽略,實際上他們總量加在一起,長期累積下來,是很耗氣的。因此,貧道提示大家,於生活起居行走坐卧之中,保持和緩,不擾其氣,確是養生要訣。

此外,養氣還可調息練習。雖說應當在生活中保持氣機平順,但一天工作生活,自然有松有緊,要時時氣機平順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此可以每天安排一個固定時間,調息靜坐,使雜亂之氣歸於平和,也有功效。

道家養生經典所載調息之法如下:初學調息,須想其氣出,從臍中出,從臍滅,調得極細,然後不用口鼻,但以臍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閉氣一口,以臍呼吸,數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氣出之。當令極細,以鴻毛著於口鼻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度。漸習漸增,數至久可至千。

最後,貧道提示,通過慢慢練習調息法,可增加呼吸深度,減少呼吸頻率,減緩心肺負擔從而利於健康。但需注意,閉氣不可勉強、不可急迫、不可苛求時長,順其自然,慢慢進步,久之則養生有成,延年益壽矣。福生無量天尊!(清虛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氣 的精彩文章:

豆腐加它做成湯,鮮的鍋蓋都翻了,女人春天養氣血就靠它!
最佳的六種「補血養氣」食物,最後一種你絕對沒想到還有這功效

TAG:養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