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宇宙學的荒謬——《時間簡史》前兩章讀後感

宇宙學的荒謬——《時間簡史》前兩章讀後感

喬布斯說過,人人應該學編程。我目前也正在努力進一步學編程。我相信編程具有思維操的功效。

我認為,同樣具有思維操功效的應該還有宇宙學。好多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思考過宇宙問題。

2016年12月,兒子購買了一本霍金寫的《時間簡史》。坦白說我倆都沒有都完它。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霍金及宇宙學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我便決定一定要讀完這本書。今天認真地讀了前兩章「我們的宇宙圖像」和「空間和時間」,讓我大吃一驚!無法等急全部讀完就想表達生髮的一個大膽猜想。

宇宙學太荒謬了!愛因斯坦思想存在無奈的武斷,哈勃、霍金等可能完全誤導了宇宙學。

《時間簡史》第一章中說,「在1929年,埃德溫?哈勃作出了一個里程碑式的觀測,即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觀測,遠處的星系都正急速地飛離我們而去。換言之,宇宙正在膨脹。」「這個發現最終將宇宙開端的問題帶進了科學的王國」「哈勃的觀測暗示存在一個叫作大爆炸的時刻,當時的宇宙的尺度無限小,而且無限緊密。」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如今距離是用光速作為尺度的。「米是被定義為光在以銫原子鐘測量的0.000000003335640952秒內行進的距離」,宇宙間常以光年為單位。光速是被認為是恆定不變的。實際上,光速不變,是以「以太」環境為前提的。但「以太的存在是無論如何檢測不到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拋棄了「以太」假設,拋棄了「絕對時間」概念,「形成所謂時空的客體」。在不考慮「以太」環境,假定光速不變和不可超越的前提下,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和距離。

我猜想,光速在不同環境下的速度,不可能完全一致。距離短,差距可以忽略,相對於遠離我們的星系的距離,則不可以忽略。當我們觀察遠距離星系時,光是不斷到達的,會越來越相對密集,這種類似光擁堵的現象,不可能不影響光的速度。這種差異,對於遠離我們的星系距離來說,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效應就會顯現。所謂「急速地飛離我們而去」的結論,有可能就是這種效應的誤讀。廣義相對論的所謂時間流逝得快慢,也與光速非「以太」環境不恆定的表現類似,是一種測量誤讀。

《時間簡史》第二章最後說:「羅傑?彭羅斯和我(霍金——引者注)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意味著,宇宙必須有個開端,並且可能有個終結」。我認為,這很可能是把人們引入歧途的謬誤。

真有開端和終結,那開端前和終結後又是什麼?難道會用上帝「正為詰問這類問題的人準備地獄」來作答嗎?

我堅持認為,時間無始點無終點,空間無小限無大限。時間無始無終的流逝不難理解。空間的無小限無大限也容易想像。假定一立方空間,不斷減半當然可以無限小,不斷加倍則當然可以無限大。

所以說,宇宙大爆炸說、宇宙膨脹說,可能是荒唐學說。

有一點我是讚賞的。這就是「探索完整統一理論」的努力。當我們看到類似光速恆定假設的局限性後,解決宏觀宇宙和微觀世界的理論矛盾,有可能迎刃而解。

我剛接觸一點宇宙學常識,就石破天驚地胡亂砍旗,可能是無知無畏。但我知道我是無私無畏,我不怕見笑,只為求真。希望宇宙學專家,思考我的觀點,也許真有啟迪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享主義 的精彩文章:

TAG:共享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