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智慧:甘居有才與無才之間

莊子智慧:甘居有才與無才之間

善讀先賢智慧

參悟人生哲理

國學微觀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而才華的發揮與運用亦時間有限。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早年與晚年皆非才華的當打之期,原因年紀輕輕才華多未見成熟,年紀老弱則才華使不上勁了。由此可見,人一輩子如何善用才華將成為人生高度的一個決定性標準。除了年齡上的局限以外,命運往往是才華展現的重要因素,命運分為人運與天運,即個人運勢與宇宙氣運(大自然與國運)。個人命理好,但國運衰敗,我們仍然無法一展所長。國運昌盛,但個人命理不濟,我們亦終將鬱郁不得志,人生就此碌碌無為、草草收場,相信當今時代很多這樣的人。然而,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那麼究竟如何善用自己的才華才不枉此生呢?我們不妨從先賢的智慧中,參悟一些真理,今期想談談莊子的觀點。近年來,學習莊子智慧成為一種潮流,但其思想是否完全適用於現世則值得商榷,無論如何,莊子的神韻與境界還是具有相當價值的!

GIF

參悟國學智慧可能會有點枯燥

給你點首歌,有助於了解人生

不是我不明白

 親親

梁靜茹;盧廣仲 

00:00/00:00

莊子智慧:甘居有才與無才之間。

莊子不主張有為治民,而是任其自然,使物自善,簡而明知,近於老子之無為,但比老子之無為更無為。由此可見,莊子思想未必完全適合於現世,今人應善用之。不過如何應對君主?如何做一個平民?莊子觀點十分有趣,亦為世所非議,把莊子稱為滑頭主義人物。莊子曰:【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意思是說:【如果君主如嬰兒般天真,你就跟著天真;如果君主人無分寸,你也要跟著無分寸;君主做事無界限,你也隨他無界限】。莊子更舉螳臂當車、養虎、養馬三個比喻,說明切莫不自量力及不識性,否則螳螂被全身壓碎,老虎被殺死,馬則被弄破口。莊子之意看似消極與滑頭,但內涵卻頗具智慧的一面。莊子思想為【順君之性去做,不要逆反,以免被其禍害】,這是莊子的亂世哲學。不過儒家則認為這是【逢君之惡】,是不對的、不可取的。這裡必須作出說明,莊子這套辦法是針對暴君亂世而言,並非對任何君主皆用此法,後世評莊子為混世與滑頭,其實乃不善讀莊子書矣。

因為暴君喜怒哀樂無常,可順不可逆,順之者生,逆之者亡。當然最好就不入其世,但莊子之意十分現實,在無法躲避的情況下,只好採用此法,正如孔明所謂【苟存性命於亂世】,時之辦法實無可非議。莊子在【人間世篇】又指出【古之忠臣如夏桀時之龍逢,商紂時之比干,皆以下拂其上】,最後兩人均被君主所殺,實在無益無謂!君子好名,得忠臣愛民之名,而君主則得暴君之名,其名與實【聖人之所不能勝】。結果大家都吃不消,忠臣枉死,忠臣吃不消;君主逞暴,君主吃不消,大家都沒有好處。其實百姓也不見得有好處,百姓為此而生「心歷」,足見簡直無好處可言。莊子之論還認為【做人有才、成才,結果被禍】,正如【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這是因為有才而招惹禍患,應求無所用於世,即有才不用。需要注意一點,此處所指為亂世暴君之世。儒家亦如此,孔子之【邦無道則愚】是也,【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是也,於此觀點則莊子與孔子同矣。

莊子在結束【人間世】一篇時,用此二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意思是【人只知道有才之用,而不知道無才之用】。我們須注意莊子在【人間世】篇中,所提出的【無用之用】,足見莊子思想是【甘居有才與無才之間】。莊子【山木篇】指出【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才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莊子在處暴君亂世時,單說無用之用,即無才之用。【三木篇】無才之雁,結果因無才(不能鳴)而被殺,是則無才不可持也。既然無才會被禍,而為何【人世間】一篇中,莊子又強調無才之用呢?特作說明:【處於亂世暴君時代,不可以有才,不可用世,要無才以存命也。不能有才,不可用世,即使有才與無才間也不可處】。莊子與孔子之【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相同,孔子與莊子間有甚多相同之處,後人論莊子未有及此,深可怪也!莊子處暴君時代,要渾渾噩噩,無才無能。但萬不得已時,又要隨勢順勢,不可螳臂當車,不可逆暴君之意而自取滅亡,頗似孟子之【仕非為貧也,而有時為貧,為貧者,辭尊居卑】。

在現實生活中,莊子這個觀點的確非常實用,當遇到對自己不利的處境時,千萬不可一味地死扛、死頂,作無謂的堅持與抵抗。要學會變通與走位,可先避世,如實在避不了,就要學會順勢,以有才不用,力求名節保身、全身而退,說的通俗點,就是扮傻、裝糊塗的一種境界。另外,為人處世要懂得【有才與無才之間】,既有才,亦無才;既無才,但卻很有才;有時有才,有時又無才,全在乎當時實際情況而定如何兩者互兼之法。比如老闆太有才,員工則沒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員工太有才而鋒芒畢露,只會招致妒忌之心,從而形成人際關係的巨大阻力。假如老闆或員工皆能做到,該有才時有才,該無才時無才,這樣對企業的發展則更加有利。又比如國學大師在專業領域裡,盡顯其智慧的一面,但在日常生活中,便要學會做一個「生活低能兒」,切忌事事皆精通,要多給予他人生存的空間,反過來亦可讓自己得到適度的休養生息。總結而言,有才之用屬於正常範疇,而無才之用實為人生至高境界。莊子思想所指【無才之用】,實質為【有才與無才之間】的中庸智慧,讀莊子切不可偏執一面矣。

推薦

【正語紫微】推出玄空學公眾號【正語玄空】,並專註於玄空學學術交流。想了解真正風水之道的朋友,請掃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 end ?

撰文 | 凈平(校長)

製作 | 正語紫微

發布|中華紫微斗數文化發展研究會

關注我們

一個有深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語紫微 的精彩文章:

人生重在決定,應該如何選擇?

TAG:正語紫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