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揭秘:中國便利店憑什麼站在新零售風口?怎麼壟斷一個城市的市場?

揭秘:中國便利店憑什麼站在新零售風口?怎麼壟斷一個城市的市場?

品途解讀:現在大家還在開疆拓土,四到五年之後中國會湧現一大波便利店併購的機會。

作者/喜樂阿

4月12日,由中國電子商務產業聯盟、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電子商務委員會、義烏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在義烏舉行。

本次會議會期兩天,29場主題演講和4場圓桌論壇,主題涵蓋了人工智慧、新零售、智慧商業、跨境電商、農業電商、大數據、物聯網、大健康等多個細分領域。來自全球15個國家及地區上千來賓出席了大會。

會上,春曉資本投資副總裁潘金菊以《站在風口上的中國便利店》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以下是潘金菊演講實錄,由品途商業評論(ID: pintu360)精編整理:

雷達商圈是我們投資的項目,2017年,春曉資本在便利店行業里確實進行了比較密集的投資,今天主要來跟大家聊一聊便利店為什麼會站在新零售的風口上。

中國便利店市場還在早期階段

在新零售領域布局裡面,我們的核心還是看區域的傳統便利店,成功躲過了新零售去年最火的兩個賽道,一個是無人貨架,還有一個是無人便利店,比較幸運的躲過了他們的碰瓷。

2017年新零售這個詞特別火,但是這個現象在我們看來,本質是因為城市的消費群迭代的更迭。也就是說,原來的核心消費群體是50後、60後,今天城市的核心消費群體變成了80、90後。

就是因為消費群體的更迭,在線下的零售業態的升級改造過程中,資本方都看到了升級的機會。所以今天所謂的新零售的投資機會,核心是城市的消費群的代際更迭所導致的。

去年一年,我們走訪了台灣、日本,也看了歐洲,在所有的發達國家的城市的零售業態里,我們發現便利店這個業態應該是接近於小業態,因而得出一個結論:城市的小業態存在投資機會。

為什麼這麼說?所謂的便利店SKU大概在2000到3000,主要輻射周邊500米左右的消費群體,它的SKU或商品的運用場景主要是滿足消費者渴了、餓了、嘴饞或者是急用性的需求,所以它應該是通用型的業態。我們覺得便利店這個業態是中國未來零售市場裡面一個確認性存在的業態。

2010年的日本,前十大的連鎖品牌裡面有四家連鎖便利店,這個數據其實還是蠻誇張的。而目前大部分中國二級市場裡面的這些零售企業,大部分有個特點,就是區域性。

但即使是區域性,這些零售公司的銷售額大概在七八十億甚至上百億,它的整個利潤已經足夠支撐起一家上市公司了。大家可以看到比較典型的像三江購物,主要在寧波,還有家家悅,一百多億的銷售額,主要集中在山東的幾個城市。

中國的便利店市場還是在比較早期的發展階段,未來的增長空間還很大。2017年中國便利店連鎖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現在有連鎖品牌的便利店不到10萬家,9萬多一點。2013年整個日本市場的店鋪數就將近5萬家了。

再看便利店整個的發展階段。從日本和台灣就能看到,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金的時候,它就開始有這種業態的產生了。像日本1974年引進了美國的品牌,其實7-11是一個產自美國的品牌。7-11、羅森和全家開始布局日本市場。在台灣1984年人均GDP達到三千美金,台灣的全家和7-11,還包括OK,就進入了台灣市場。

人均三千美金是一個導入期,當人均GDP在5000美金的時候就到了高速發展期,一萬美金的時候可能競爭就非常激烈了。

大部分的區域市場沒有所謂的龍頭和諸侯品牌

現在中國競爭比較激烈的區域市場里,有上海,還有長沙,長沙是便利店密度和滲透度非常高的城市,甚至超過上海。因此我們研究發現,中國大量的二線城市的便利店飽和度非常低,整個競爭格局完全沒有形成。

此外我們也做了一些非常深入的關注和研究:在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區域市場里,大部分的區域市場其實是沒有所謂的龍頭和諸侯品牌的,我們看到了這個投資機會。所以我們2017年在區域市場裡布局投資了5家連鎖品牌的便利店。

總的來說,所有現在的新零售的線下業態的機會中,核心還是出現了幾個新的現象。第一,新的消費者,他們會有一些新的需求,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偏低,對於時間的緊迫性、便利性的需求在增加。

第二,新的消費習慣,未來線上電商一定是便利店非常重要的一個變現渠道。消費者在網路上購物的習慣已經被市場完全教育出來了,新的服務方式,還有新的技術都能被接受。去年我們沒有投無人便利店,但我們非常認可技術在未來新零售的這種助力和加持。

為什麼便利店會站在新零售的風口?核心其實是資本方或者說我們大家,對於便利店這個傳統的業態,它背後每一個網路背後所網羅的用戶價值的重估,而不純粹是線下的價值。

一家便利店品牌能夠壟斷城市市場的4大特點

總結一下,我覺得有幾個特點,第一,它是一個網路型的生態經濟,也就是說,當它在一個城市的滲透度、密度能夠建立起一張網路的時候,它的整個倉配的供應鏈的效率會提升,成本會下降,它的網路能夠使供應鏈更加規模化。

當一家便利店在一個城市的密度和滲透度足夠高的時候,對於上游供應鏈的強勢地位,價格的要求,就會顯現出來。當把城市網路建立起來之後,整個物流的配送、倉配的效率就會提升。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

我們認為,當一個便利店的品牌在城市目標市場的滲透度達到30%時,這個品牌在這個城市裡面就屬於有確定性的存在,並且未來是一個非常,至少前一二名的參與者。也就是說這個城市最終能容納一千家便利店,我們按人均五千個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來統計的話,如果這個便利店品牌在這個城市裡面已經有三百家門店,那它基本上在這個城市裡面就會具有壟斷的地位了。

第二個特點就是便利店是一個小商圈的製造型零售。便利店本身其實是靠銷售獲得收益,但當它的渠道、網路足夠大的時候,它最終可以成為一個上游的製造商,也是它利潤最大的來源。

第三個特點是便利店是一種通用型的零售,相比蛋糕店、咖啡店這種專業型的零售,便利店可以容納更多的需求,也是是一個長青的行業。

第四,半徑五百米的便利是最接近客戶的業態。便利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這種高頻,因為它半徑五百米,服務的是每一個便利店的網路節點,都是服務相對固定的,封閉半封閉的人群,這個人群是每一周都會跟你見一次,甚至一周都會見四五次。

像日本7-11的數據更誇張了,基本上一個用戶一天要去兩次便利店。這種高頻、高粘度的用戶的觸達,如果把每一個便利店攤開變成一個網址,什麼樣的網址可以讓用戶每天都來跟你交流一次?這種高頻高粘度的用戶價值,在中國便利店價值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未來4-5年,中國便利店將出現一大波併購機會

現在中國便利店的競爭核心還是在線下的開疆拓土,線下的網路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當這個市場越來越成熟,足夠強大時,我相信中國便利店一定會比日本市場有更多的可能性。

春曉可能陸陸續續還會披露一些便利店拿到的融資,近兩年我們判斷外部的投資資金應該比過去十年大家對於這個市場的投入可能還要大。這是一個好事。

我們其實還在深入思考未來的機會, 2017年便利店協會發布數據分析,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品牌,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的連鎖品牌。

未來中國是不是會誕生像日本市場一樣的7-11、全家等全國性連鎖品牌?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可以探討的話題。我們初步的結論是,現在大家還在開疆拓土,四到五年之後中國會湧現一大波便利店併購的機會。

說了這麼多,核心還是要回歸到線下,核心還是要回歸到便利店的本質;具體來說也就是,你是不是具備足夠的規模,你的網路效應能不能在一定時間裡發揮出來,效率到底怎麼樣,城市的滲透度怎麼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融資能力。對於所有未來想成為區域諸侯的道路上,融資能力一定是所有便利店創始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建設。

我就分享到這裡,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謝謝。

【以上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嘉賓確認,僅供參考。】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當寶馬做起低端車、特斯拉被剝奪稅收抵免資格:「新能源革命」就要來了
北京:佛系區塊鏈之城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