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當面試官 測試結論應慎用

機器人當面試官 測試結論應慎用

據人民網報道,江西某大學學生小鑫(化名)在參加江西一銀行的校園招聘中,被第三方機器人判定「情緒風險高,不適宜快節奏工作」而拒絕錄取。經報道後引來廣泛關注,該銀行決定組織專家,對考生再進行性格測試,作為是否錄用的重要依據。

性格測試是用人單位用來篩選人才的一種常用手段,很多人找工作中都碰到過這一關,個別求職者因此被「刷下來」也並不奇怪。不同的崗位,需要的性格特質是不同的。就算同一家企業,招聘研發人員偏愛理性、沉穩的,但招聘客服人員可能就偏愛活潑、溝通能力強的,把性格測試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並無不妥。

在這一案例中真正的問題在於,給機器人在性格測試中「一票否決權」,是否合理?對企業而言,機器人篩選大大提高了效率,甚至比傳統的HR面試更加準確。眼下,大數據技術越來越成熟,有科研團隊稱只要研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蹤跡,進行精確的「性格畫像」,甚至比親密的朋友、親人還要了解得準確。在互聯網行業里,精準匹配的廣告等新模式,已證明此言非虛。但站在個人角度而言,現有的機器演算法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準確,只要對一個人出現了誤判,對這個人而言就是不公平的。企業的效率重要,個人的公平同樣很重要。

同樣是用機器來判斷人的行為,這一衝突讓人聯想到測謊儀的應用。測謊儀無疑是有效的,否則不可能在公安、司法等領域得到大規模的推廣應用;但也不能全部依賴測謊儀得出結論,因此世界上很少有國家和地區允許將測謊結果作為直接證據來使用。在實踐上,最穩妥也最被廣為接受的辦法是將測謊結果作為鞏固、強化證據效力的輔助手段,或者提升偵破效率的重要工具。這樣的邏輯,同樣適用於機器人主導性格測試引來的爭議。

一方面,用人單位要謹慎賦予機器人在性格測試中的一票否決權,只能將其作為輔助手段。機器人給出的性格測試結果,應綜合HR面試的印象評價來綜合判斷。同時,在決定錄取與否的大邏輯中,是不是只要性格測試不合格,就一定不能錄取,也要打上個問號。畢竟,情緒只反映一時情況,性格也並非不可改變的。另一方面,考慮到機器人的判斷可能出錯,應當公開不予錄取的具體原因,同時給予求職者核查的權利。在這一案例中,用人單位並沒有主動告知求職者的性格到底哪裡不適合,而是在媒體介入報道後才採取「特事特辦」的方式進行重新測試。如果沒有安排完善的事後「糾錯渠道」,類似的爭議還可能發生。

機器人越來越多地替代了人類的工作,在一些領域甚至已比人類自己做得更好。但在一些演算法尚未成熟的領域內,不能迷信演算法,更不能輕易把「一票否決權」交給機器人。大膽創新、謹慎測試、分步推進,才是最優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庫 的精彩文章:

中美人工智慧實力對比 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沃爾瑪啟用貨架機器人,工作效率高出人類50%

TAG:機器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