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陀故事 異說之網

佛陀故事 異說之網

異 說 之 網

戌博迦的芒果園寧靜曠闊,到處都散布著給比丘尼住的寮房。一天傍晚,一位名叫妙巴的年輕比丘尼有一些問題要和佛陀商討。她乞食後回芒果園的途中,經過一處幽靜偏僻的小徑時,突然被一名年輕男子攔住去路。她感覺到這男子不懷好意,於是便開始觀察呼吸以能保持鎮定清醒。她直望入這男子的眼裡說:"先生,我是個修行佛陀大道的尼姑。請你讓路,我回尼捨去。"

那男子說:"你還這麼年輕貌美,為什麼要把頭剃光、身穿黃袍,這麼浪費青春啊?為何要活得像個苦行頭陀?聽我說吧,小姐,你那動人的身段應該穿著伽屍的絲綢紗麗才適合。唉,我真的從未見過像你這麼漂亮的女人。讓我來教你身體上的享受吧。跟我來。"

妙巴保持著鎮靜。"不要胡說。我要尋找的快樂是從解脫覺悟之道得來的。五欲只會導致痛苦。給我讓路吧。我將會非常感激你對我的體諒。"

可是,那男子不肯。"你的雙眸美極了。我從沒見過這般美麗的眼睛。我是不會這麼愚蠢把你放過的。我要你跟我來。"

他伸手去抓妙巴,但妙巴避開了。她說道:"先生,不要碰我。你是不可以侵犯尼姑的。我選擇了修道的生活,是因為已厭倦了被慾望心所負累的人生。你說我的眼睛美麗。好吧,我就把它挖下來給你。瞎了也總比受你污辱為好。"

妙巴的語氣十分堅決。那男子有點動搖。他知道這個尼姑是真的會這樣做的。他退後幾步。妙巴繼續說:"別讓你的慾念驅使你犯罪。你不知道頻婆娑羅王已下令要把所有冒犯佛門僧尼的人嚴加懲罰嗎?如果你再不檢點,如果你再威脅我的貞潔或性命,你必會被拘捕處分的。"

剎那間,這年輕男子的理性恢復過來。他也體會到盲目的狂情真的只會導致痛苦。他踏步讓開,給這尼姑讓路。他又在後頭呼說:"尼師,請原諒我。我希望你在精神之道上成功達到你的目標。"

妙巴直往前行,沒有回望。

佛陀盛讚這位年輕比丘尼的勇敢和堅貞。他說:"女尼在僻靜的路上行走是非常危險的。這其實也就是我當初不允許女子受戒的原因。妙巴,由現在起,比丘尼都不得獨自出外。不論是渡河、入村乞食或穿過森林田野,比丘尼都不可獨行。比丘尼也不許獨睡。不論在房子里或樹下,比丘尼都不可獨睡。她們出外或睡眠,都時刻要另有最少一個的比丘尼作伴,以能互相照應保護。"

佛陀轉過來給阿難陀指示:"阿難陀,請你記下這條新例,並要求所有的長者比丘尼將這條律例列入戒律中。"

佛陀離開戌博迦的芒果園後,便與一眾比丘一起前往那爛陀。他們專註地慢慢步行。每個比丘都留心細察著呼吸。同路上,有兩個苦行師徒在他們的行列後頭跟著走。老師名叫善毗瑜,他的弟子叫婆羅達多。他們一路上談論著佛陀的教化。善毗瑜對佛陀的教理有諸多批評和譏諷。但奇怪的是,他的徒弟卻屢屢與他辯駁,認為佛陀的言教值得欽敬。婆羅達多以滔滔的辯才說服他的老師。前行的比丘都難免聽到了他們在後面說話的內容。

在那晚上,比丘們在庵沒芭娜帝伽這處密茂的樹林里歇宿。這裡是屬於王室的地帶。頻婆娑羅王曾布告人民,所有的精神修道者都可以在有需要時在庵沒芭娜帝伽休息。善毗瑜和婆羅達多也在那兒度宿。

翌日早晨,比丘們一起討論那對苦行師徒的對話。佛陀聽聞後,便對他們說:"比丘們,當你們聽到別人譏諷或批評我或正法時,你們不要生起怒或憤恨不平的感覺。這些感覺只會對你們有損無益。又當你們聽到他人讚歎我或正法時,不要讓快樂、享受或滿足的感覺生起。這些感覺也是對你們有害的。正確的態度是細心觀察別人的批評里哪些部分是真,哪些部分是假。只有這樣,你們才會在學習上有機會成就和進步。

"比丘們,多數稱讚佛、法、僧的人都只具備很表面的淺見。他們都欣賞比丘們清凈無染和簡樸寧靜的生活,但他們再看不到更深的層面了。那些深得法要的人,不會說太多稱讚之詞。他們都明白覺悟的真實智慧。這智慧高深奧妙,超越一般言說思想。

"比丘們,這世上有無數的哲理、學說和理論。很多人在這些論說上無止境地互相辯論。以我所查得的數字,就有六十二派主要的論說。它們包含了目前世上數以千計的哲學和宗教理論。從解脫覺悟之道的角度來看,這六十二派的論說都含藏百般妄見,造成很多障礙。"

接下來,佛陀便給他們解說這六十二派論說的中心思想,而同時揭露它們錯誤之所在。他先說有關過去的十八種學說——永恆四論、部分永恆四論、有限與無限四論、無盡含糊四論以及相信無因二論。他繼而解說四十四種有關未來的學說——相信死後靈魂存在的十六論、相信死後沒有靈魂的八論、相信死後靈魂存在或不存在的八論、斷滅七論以及認為現在就是涅的五論。指出這些學說的錯誤之後,佛陀說道:"一個稱職的漁夫,會將漁網放在水裡來捕取海中的魚蝦。當他見到這些魚蝦竭力想跑出網外的時候,他會對它們說:-無論你們跳得多高,你們始終都仍在網內-漁夫說的對。千萬的理論學說都落在這六十二派論說之網內。比丘們,不要墮入這個梵網之中。這樣做會浪費你們很多的時間,更可能使你們失去修行正道的機會。不要落於空談猜度的網內。

"比丘們,這所有的學說和信念都是由於被對事物的領會和感受所誤導而生起的。如果不實修專念,根本就沒可能見到思想感受的真性。當你能徹視思想感受的根本真性時,你才可以看到萬法緣生和無常的性體。這時,你們便不會再被困於貪慾憂懼之網,以及六十二妄論的梵網之內了。"

開示之後,阿難陀尊者往外散步,並專註集中地憶記剛才佛陀所說的每字每句。他想:"這是很重要的經。我將叫它梵網經。這個網囊括了這世間的所有妄論教條。"

(選自一行禪師《故道白雲》)

寺院簡介

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是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與四川青城山、峨眉山並稱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縉雲山上雲霧繚繞、群山疊翠深處便是千年古剎縉雲寺。縉雲寺始建於南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後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曾親筆賜名「禪真宮」。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浙江幽谷凈滿禪師入蜀,按其師無見睹禪師指示,「逢縉則上,遇雲則住」,進山重建縉雲寺。萬曆二年(1574年),明神宗皇帝敕賜縉雲寺為「迦葉道場」,自此,縉雲寺成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

1931年,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在寺中創辦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使縉雲寺在整個中國佛教界聞名遐邇,培育了大批佛教人才。太虛大師、法尊法師、正果法師、惟賢法師是縉雲寺自清末民國至今時代幾代高僧的代表人物。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後來發展為「人間佛教」的思想,如今,「人間佛教」思想經過眾多繼承者的闡揚發揮,越來越受到佛教界廣泛重視。縉雲寺將遵循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的教導,努力開展弘法利生事業,以此報答祖師教誨之恩。

祈願縉雲寺在新時代重現昔日輝煌!

編輯 續慧

圖源 縉雲寺

縉雲寺理念

善心善行,不忘初心

踐行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

學佛先做人,人成則佛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縉雲寺 的精彩文章:

TAG:縉雲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