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路經常膝蓋疼?這個最簡單的小方法用了就好,從此告別關節炎!

走路經常膝蓋疼?這個最簡單的小方法用了就好,從此告別關節炎!

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這種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目前,估計中國大陸的關節炎病人有1億以上,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關節炎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為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關節炎,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10月12日定為國際關節炎日。

所謂關節是指骨與骨的連接面,由關節軟骨、韌帶、關節囊、滑膜等組成。其中關節軟骨對保護骨質、避免磨損、保障關節運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關節的活動實際就是關節軟骨之間的相互運動。關節軟骨當中有65%~80%是由水所組成,其他包括糖蛋白、膠原蛋白、軟骨細胞等等。事實上,軟骨就如一個多孔的結構:膠原蛋白是一條條細長纖維織成的網套,糖蛋白則是具有彈性的球體,水分則填塞其中。這些成分分別提供了軟骨的健康營養及機能保護。所有的成分都必須完整,比例適當,才能保證軟骨的負荷能力。比如膠原蛋白變少,則會使網套連接鬆弛,使關節在受力時容易變形而加速磨損。同樣如果糖蛋白的內含物減少,則會使其彈性降低,相對使關節也容易磨損。而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這些材質會「自然消退」或「功能退化」,從而形成所謂的「退行性骨關節炎」。因此,當出現以下一些癥狀時,應留意關節的保護:

1、關節活動是否受限。如果遇到身體某個或某些關節,開始顯得運轉不自如時,應該想到可能患上了骨關節炎,而且還有可能正處於早期。

2、關節是否僵硬。骨關節炎患者時常會感覺手腳僵硬。有的人久坐後突然感到有些關節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這種情況在早晨起床後,以及較長一段時間不運動後特別明顯。

3、關節活動時是否會發生喀嚓聲或其他的摩擦音。骨關節炎發展到後期,由於關節軟骨退化、剝落,會使軟骨下的骨質暴露。當關節活動時,兩端軟骨下的骨頭裸露,互相觸碰時會發出聲音。

4、關節是否腫大變形。當關節蛻化時,關節滑膜就會常常發炎。由於滑膜上分布著許多神經末梢作為疼痛感覺器,這些疼痛的信息傳送給大腦皮層後,滑膜會分泌更多的滑液以潤滑與滋養那些損傷的滑膜組織。關節間隙積液增多,造成了腫脹,使疼痛加重,甚至關節難以轉動。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癥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如果你已經有了膝蓋疼痛的現象,應當抓緊時間康復,建議優先使用非手術的保守療法。其中,中藥膏貼貼敷療法使用最為廣泛,安全無痛苦。泰致肖消痛貼起源於清代,傳承二百餘年,一直遵循古方,堅持手工熬制膏體。政府給予其大力肯定,於2015年被列為河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歷代患者的驗證,其康復率在九成以上。一般使用一段時間,癥狀都是可以得到有效緩解的。

俗話說,人無關節不立,骨無關節不活。然而,可悲的是,人過40歲以後,早早晚晚都會出現關節不靈活,很多人變得步履蹣跚,上下樓時關節疼痛不敢使勁,久坐站起時關節僵硬邁不動步,嚴重者關節積水、腫脹甚至變形。老百姓口中的腿疼,多指的是膝關節、膝蓋疼痛,或為酸痛,或為脹痛,或為刺痛,有時甚至會引發腫脹,影響正常行走。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家裡有關節炎患者的人都知道,關節炎痛起來要人命,因此我們能預防的盡量做好預防。那麼,你知道應該如何預防比較好呢?下面就簡單的介紹幾種有效的預防方法。

如何預防關節炎

1、避免勞累。把握好作息時間。盡量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走遠路,因為這會增加關節承受力及加速關節退變,所以一定要注意別太過勞累。

2、避免體重過重。不要過於肥胖,因為人一旦給胖起來就會導致各機能的衰竭,所以,一定要要在體重上把持住。而且在體重下降後便能減輕關節所承受的壓力,防止或減輕關節的損害,有助於本病的預防。

3、避免外傷感染。外傷也是引發關節炎的原因,所以發生外傷後要及時和妥善處理關節外傷、感染、骨質疏鬆等原發病。

4、補充鈣質避免鈣流失。女性關節炎的發病率較高,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在春季注意,更要對更年期後女性進行天然植物雌激素的補充。營養不良更能倒是骨的鈣質質量,所以要注意營養結構的平衡,多吃豆製品、奶製品、水果蔬菜及小魚、紫菜、海帶等海產品,防止鈣流失。

5、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潮濕的環境有助於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係。因此,平時應注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除此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有可能會導致某些易感人群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不同關節炎的發生,易感人群應避免強紫外線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

6、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因此,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預防某些關節炎發生的措施,如減少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禽肉、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能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吸煙人群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率明顯升高,戒煙已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之一。

7、適量運動,保持心情愉悅,提高機體免疫力。參加戶外運動(如扭秧歌、打太極拳等)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增加下肢的柔韌度和靈活性,讓膝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參加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韌帶和肌肉組織;打太極拳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下蹲位置不宜過低,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股四頭肌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加強股四頭肌力量,可以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減輕骨關節病的癥狀。再者,免疫系統的穩定與情緒具有相關性。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經歷了不良生活事件後出現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有利於預防由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關節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節炎 的精彩文章:

膝關節炎的人有救了,使用這個方法就能好,記得存起來!
用醋泡姜吃,就能趕走關節炎症,太神奇了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