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個人都是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類型

每個人都是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類型

每個人都是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獨特類型

GIF

《懂點心理學談好戀愛之愛上迴避型依戀是什麼感覺?》

涉及的幾個心理學思維和認知問題。

不少讀者閱讀上篇文章《懂點心理學談好戀愛之愛上迴避型依戀是什麼感覺?》後,給我留言和探討,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看待人格分類。

很多人對號入座,給自己劃分類型。「我覺得我屬於焦慮型依戀,我老公屬於迴避型依戀。」「我感覺我似乎哪個都不是。」「有沒有屬於AB類,或者AC類,或者BC類的呢,難道就那麼絕對分三類嗎?」

我們中國人說到人格,態度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嚴肅起來。在中國,這個詞被帶上了很多法律和道德的涵義。心理學上的人格與法律道德無關,普遍的定義認為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人性太複雜,心理學家從不同的維度對人格有不同的定義和分類。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人。比如類型-特質理論,生物學理論,人格結構理論等等。但面對複雜的人性,每一種理論都只能從一個角度講解人,就像我一篇短故事裡,絕對不可能全面展現一個人,要寫透一個人,要花很多心思,寫很多文章,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寫。當然,這也只能儘可能全面展現一個人,永遠不可能最全面最完美表現一個人。人的複雜性和獨特性遠遠不是一個心理學理論框架能概括的。但為什麼還要理論,為什麼在理論上要有分類?諮詢師接待來訪者要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和歸類標準,這就像看病,你要有一個診斷,你才能對症下藥,找到更能適合咨客的理論解釋,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找對了心藥,心病也就自然痊癒。所以,諮詢師理論水平越高,越能融會貫通,就越能很快找到適合咨客的框架。但是,理論框架就是框架,是認識人性的工具。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個鮮活的極具個性個體。所以,我們要有框架指導,但切記貼標籤。某個人可能極端符合這一類人的人格特點,但每個人是獨特的,我們不是讓人去適應框子,把人硬塞進框子里。每個人就是自己的一個框架,這樣才能靈動,讓框子適應人而不是用人套框子。

所以,我們如何看待一個理論,如何對號入座,不是貼標籤,讓人去框理論。而要有一個全面的觀念,在理論指導下靈活的看見。

二、我覺得我的男朋友就是李子軒,經歷行為太相似了,你這是真實案例嗎?

我們的語言都不可能真實表述事實,何況數字有限的文字的表述。文字也只能從一個點一個面素描一個人。在有限的篇幅里,為了儘可能完整典型的描述這一類人格的特點,當然會雜糅很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李子軒是咨客中夏子軒,劉子軒,王子軒等等的代表。按照文學表達的老話:來源於真實更高於真實。是歸納整理出的迴避型依戀者的最典型代表。

卡倫.霍妮,精神分析學說中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我很喜歡的一位女心理學家,所以,在講故事時喜歡用這個名字。

我沒做真實案例剖析,不做講訴實錄,因為就算標註真實案例的案例,在文字表達的時候,也必然有取有舍,敲頭去尾,真能展現真實嗎?

李子軒,霍妮們只是一個符號,希望通過這個符號講訴一個典型的能讓你愛看的故事。愛上看它,你才能看見更多對於人性對於自我的真實。

所以,我力圖做到文字有文學性,能夠好看。力圖做到心理學理論文學性的表達。

所以,不要追問故事的真實,也不要把周圍的人李子軒化。每個人都是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活生生的人。也許我們看了李子軒,我們會突然領悟,哦,原來我有這類人格特質傾向,那我應該注意調整改變。那麼,我開心事小,恭喜你,你會開始改變。

三、你的分析是你自己的主觀想像吧,現實中這種男人很多啊,他可能根本就沒投入真情,就是玩玩而已。

是,很多人這樣想。沒有心理學的了解和思維,看人用一種從小形成的自動化固定化的思維模式,喜歡從道德層面,簡單用好與壞,愛或者不愛,玩弄,渣來評判一個人。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就是因為你習慣這麼看人看問題,你在關係中永遠處於憤怒的,不甘的狀態。親密關係的處理永遠在一種吵鬧受傷亂糟糟的狀態。

為什麼一個人要在親密關係中玩玩。玩玩只是你看到的一個行為表現,玩玩的行為後面,道德找不到原因的。一個人對待感情只是玩玩,那這必定是他習慣的關係處理模式。你以為玩玩好玩么,真的在親密關係中玩玩的人會知道一點都不好玩。那他為什麼還要玩?所以,你如果能看到找到玩玩後面真正的心理解釋。那麼,你的親密關係將會走上和諧幸福舒坦的路。這就是建立一點心理學思維之後看問題的理性和深刻會帶給你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際溝通心靈成長曾莉 的精彩文章:

TAG:人際溝通心靈成長曾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