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去西方實踐就談不上文化影響力

不去西方實踐就談不上文化影響力

定位中國:當代中國建築的國際影響力

主題文章中,李士橋從中西思想文化比較研究入手,在中國思想的潛力中探尋中國建築未來的可能性。李翔寧與莫萬莉的文章提供了一個相較「國際」而言更具融合性的全球化視野,對「當代中國建築」這一範疇的內涵進行探討。王飛考察了在海外從事建築教育的華人建築師及學者的狀況及其影響。愛德華·柯格爾作為親歷者,回顧了2001年「土木」展的背景與經過,以此呈現西方對於中國建築在認知上的變化。馮原將中國建築放入社會文化轉型的維度中,通過外部和內部視角的結合,分析文化轉型與建築發展的關係。周漸佳通過對若干條線索的梳理,以圖表信息的形式大致勾勒出一條中國建築師走向國際的路徑。王碩、張昕楠、劉克嘉的文章考察了中國新生代建築師群體的實踐背景與國際融入意識。劉曉平結合親身體會,總結了中國設計團隊在海外實踐的機遇和挑戰。李武英的文章重點分析了中國設計企業海外拓展的宏觀背景的變化與發展。落合友子的文章比較了境外與境內期刊對於對日本戰後40年建築的報道內容的異同,該篇文章的收錄,旨在與中國當代建築的國際傳播進行嘗試性的對比。

當代中國建築

來自外部與內部的審視(下篇)

Contemporary Chinese Architecture

Inside and Outside Perspectives(Sequel)

在線閱讀

不去西方實踐就談不上文化影響力

Without Practicing in the West, the Cultural Influence is Non-existent

馬岩松MA Yansong

MAD建築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

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將世界分成東西方兩個陣營」一般都是保守派或相對弱勢文化一方的提法,他們試圖成為一種本土傳統文化(也被人看作是異域文化)陣營的代表,同時也期待被另一個世界承認。這種對自我身份的敏感,或者說危機感,在建築界,導致了一種集體標籤式的實踐。

「中國建築」這個詞幾乎成了所有中國建築師在西方展覽或出版作品時的副標題,一種新的集體主義在「日本建築」「拉美建築」之後開始興起。這種被關注更多是對一種集體現象的觀察,而無關於個體建築師的思想價值。而這些地區的文學、電影、音樂,包括建築等各種藝術,也都常常被附加上西方現代文明在文化殖民過程中與本地文化的對抗/雜交的標籤。

然而,如果真的把跨地域實踐看作是一場文化和思想的較量,那麼這場較量終究是會有勝負的。日本一直在建立超越地域和傳統符號的、根植於當代城市和自然觀的新思想,也因此被看作是對西方現代文化的批判性創造。日本的建築師也因此被邀請在美國及歐洲設計了重要的文化建築,展現了獨特的東方思維。中國的建築雖然也頻繁被西方關注,有大量關於中國建築的講座、展覽、出版和獎項,也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國建築的世界影響力;可是我有時會想,既然中國建築師的思想和作品這麼被欣賞,為什麼當西方要建博物館、音樂廳,要展現他們文化進步的時候,不會請中國建築師去設計呢?

在中國,開放的文化環境帶來了全世界建築師的作品及其價值觀,而本土的獨立建築師並沒能和西方的現代主義思維產生直接的對話,因為他們根本就在兩個戰場。「本土實踐」的思考範圍不包括城市重要文化建築,不包括商業環境,也不包括大量的城市住宅,而恰恰,在這些問題上最需要有超越西方現代建築的獨特思想以及試驗。一種傳統文化,如果不能轉化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整體思維體系和實踐方法,就不能說產生了新的文化影響力。

如果說初級階段的中國實驗建築,其主要目標是將封閉的中國向西方現代建築開放和學習的話,新階段的中國建築師更應該從自己獨特的文化視角和感受出發,把對全球變革與危機的關注,批判和改造作為新的目標。個人的實踐不僅相對於舊體制是獨立的,相對於已知的世界主流文化也應該是獨立的。過去的「實驗性」在今天的全球視野中,早已是一種正確、安全的方式,因為這是一種在全世界已經被無數次證明有效的方法,就像是在一個傳統的學校中,誰都知道怎麼做可以成為一個成績優秀的好學生。然而成為一名好學生已經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了。我們想找到不同於「歐洲中心論」、也不同於「地域的現代」的另一條道路,一種根植歷史並面向未來的新思想。

全球化時代下的地域主義,也許是一個出發點,如果不能儘快超越自己作為歷史遺產的存在,成為影響和啟發現代建築文化的新力量,那所謂的文化影響力就一定是單向的,是輸出和被輸入的關係,被輸入一方一般都是發展中地區或文化相對「弱勢」的一方,而地域主義和本地文化也終究是帶有一種被歧視的意味。

去一個不同文化的地區實踐,既關乎目的地本身,也關乎目的。這種實踐往往暗示著一種文化影響力,跨越文化的實踐也標誌著作品背後的思想對走向新時代提供了新的視角。比較早的歐洲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為什麼會去印度設計現代建築,美國建築師路易·康又為什麼會去印度和孟加拉國進行設計實踐?今天代表現代文化的全球建築師為什麼要從美國和歐洲去往中國,去往南美、非洲和中東?而中國則為什麼關照著亞非拉地區?單向的建築實踐,更多的是文化輸出而非文化交流。而中國現在就仍處在接受西方文化輸入的位置,其文化影響力從何而來呢?

中國建築師在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影響力,將取決於我們能否建立一種面向未來又不同於西方現代主義思維的獨特文化和思想體系,為現代社會提供一種看待城市、公共空間、住區環境的新角度。

MAD近十年的實踐就是試圖通過感性而非邏輯的方式尋找建築和城市的整體意境,依賴對天地的感悟來理解建築與自然的關係,也通過一系列作品將這種不同的思維轉化成生長在不同地區和文化環境的實踐作品。從2006年中標的第一個國際項目(加拿大夢露大廈)到後來在日本建成的四葉草幼兒園,從正在建造的巴黎花園住宅,到剛剛開工的洛杉磯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還有若干在羅馬、吉隆坡、聖保羅的實踐,都在一次次建立起關於地域,現代,歷史,以及不同思維方式之間的對話。如何從東方傳統文化中理解人與自然的獨特情感關係,超越西方現代主義中的理性和邏輯,而建立一個更富於意境和情感的未來世界,是我們所關心的內容。

完整深度閱讀請參看《時代建築》2018年第2期 定位中國:當代中國建築的國際影響力,[荷蘭]奧雷 · 鮑曼, [美]弗拉基米爾·貝羅戈洛夫斯基,[美]羅坤,伍江,李振宇,張永和,張利, 柳亦春,陳屹峰,馬岩松《 當代中國建築:來自外部與內部的審視》,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本期雜誌責任編輯:鄧小驊,王秋婷

如有任何有關定位中國的建議、問題或討論等,

標題請寫明前綴【定位中國】,謝謝!

===================================

《時代建築》Time+Architecture

中國命題 · 世界眼光

學術性 · 專業性

時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時代建築》雜誌官方微店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建築 的精彩文章:

面嚮應用的深度神經網路圖說
基於海外建築期刊視角的日本現代建築國際影響力研究

TAG:時代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