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當狀元?你有那個資格嗎?

想當狀元?你有那個資格嗎?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是大家常說的四大喜事。金榜題名的確是件大喜事,那如果考中了狀元呢?

GIF

想當狀元?你有那個資格嗎?

現代生活中大家也經常說中考狀元,高考狀元,縣裡狀元,市裡狀元,省里狀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等等。每次中考高、考之後都會出現一大批的「狀元」,有的還效仿古代的狀元跨馬遊街,好不喜慶。但是,這些狀元的含金量,可遠遠不如古代的狀元。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都知道,我國在隋朝時期開始用科舉制選拔人才,一直延續到到清末,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於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精神一直激勵著莘莘學子。「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選拔人才的制度也讓許多讀書人有機會進入社會上層,獲得了施展才智的機會。在中國科舉史上,自唐以後,歷來是文武兩科,殊途並進。但是,中國的科舉制度歷來重視文科,文科一直佔據科舉的統治地位。所以本文只探討文科的情況。既然是選拔考試,當然就有名次之分,古代的科舉是怎樣劃分名次的呢?

想當狀元?你有那個資格嗎?

院試: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之前的選拔考試,各地學子在縣或府里參加考試,考取者稱生員,俗稱秀才。秀才遇見縣級官吏可以不跪,並且個人的農業賦稅和徭役也可以免除,這特權在當時可是很誘人的。

鄉試:各省的秀才,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考試,秋季舉行,考中的人被稱為舉人。不要小看舉人,有些人一輩子也就是個秀才身份,范進50多歲才中舉,中舉後高興的發了瘋,以前蔑視他的人也馬上改口叫他 「舉人老爺」。

會試:各省的舉人,在京城舉行的考試,春季舉行,被錄取的人稱為貢士。

屆時,南七北六十三個省的舉子都會風塵僕僕的從中國的四面八方聚集京城。因為春季正是北京城疏通下水道的時候,滿城臭味,所以當時京城有句俗語:臭溝開,舉子來。

殿試:貢士參加,皇帝主試,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只有三個人,就是大家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想當狀元?你有那個資格嗎?

所以,大家可以知道,一般情況下考中進士才能做官。所以古代官員坐在一起閑聊的時候往往喜歡論資排輩:我是哪一年幾甲第幾名,你是哪一年幾甲多少名,排在後面的官員看到有人比自己的資歷老,還要站起來作揖,尊稱「前輩」。大家知道古代也有捐班出身的官員,也就是拿錢買的官職。這些沒有中過進士的官員此時往往滿臉通紅,連話也不敢說的。

大家看看以上的步驟,要想當上狀元,你需要通過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但是秀才考舉人三年一次,這是正常情況,如果趕上了戰亂什麼的,還有可能取消。如果這次沒有考上,對不起,你還要等三年才能參加下次考試。歷史上的名人例如張繼,李時珍,唐寅,蒲松齡等都因落榜而鬱郁不得志,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在考中進士之前,發出了「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的感慨。清末時洪秀全,29歲,考了四次連個秀才的功名都沒有撈到,最後被逼的反了大清。

想當狀元?你有那個資格嗎?

再看看考試時的情況: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考試之前需要脫衣檢查,以防作弊。明代艾南英在其著作《天擁子文集》有過記錄:考生們在大冬天被赤身裸體晾在場外,幾個時辰下來已經快要被凍僵了。考場設在貢院狹小號舍里,幾天幾夜不得離場,十幾年的勤學苦練需要在這幾天完全發揮出來。所以據說,考場內經常有心理素質差的考生猝死,為了功名,把命都搭上了,你說競爭激烈不?

可見,很多人為了一紙功名窮盡一生心血,何況是三年只有一人的狀元呢?所以說,古代考中狀元的難度,遠比現在考博士、考公務員還要難。

想當狀元?你有那個資格嗎?

狀元是稀少的,但畢竟是有的,據史料記載,從科舉制開始到滅亡的這一千三百餘年裡,中國一共只有區區六七百名狀元,這個數字恐怕還沒有當今每年高考出現的「狀元」多吧?著名學者余秋雨在其《十萬進士》中推測,一千三百餘年中,中國產生的進士也不過十萬左右。

所以說,披紅戴綠,跨馬遊街的狀元都不是浪得虛名的,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是不可能當上狀元的,大家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渭歷史 的精彩文章:

《推背圖》有那麼神秘嗎?看看他是出自何人之手!

TAG:蔣渭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