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傾其一生,百人出數人還,引發文明碰撞,卻無節日祭奠

他傾其一生,百人出數人還,引發文明碰撞,卻無節日祭奠

千年前他開啟了亘古未有的大冒險,

數次被異族人所俘獲。

同行上百人,幾十年歸國僅餘數人。

國人為祭祀愛國詩人屈原設立了端午節,

而他卻在國內知名度卻相對有限。

但是他的後裔並沒有忘記祖上的曠世偉績,

跨過時間的長河,在其長眠的封地城固,

一場規模盛大的祭祀活動在清明時期展開。

戊戌年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公祭大典

漢中市張騫文化研究會會長梁中效、副會長王繼勝、許黎明行初獻禮。

百名兒童齊聲朗誦《史聖頌張騫》《詩經頌漢中》,歌頌張騫的豐功偉績。

舞蹈演員身著漢服,持祭品米、果、茶、酒表演《登歌》。

樂舞《五行》展現張騫出使西域、持節不失的精神。

嘉賓列隊行進殿禮

張騫後裔代表張華忠、張利軍和博望侯封地河南方城代表張富軍行終獻禮。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先生,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副秘書長李強,漢中市商會會長許滸先生行亞獻禮。

舞蹈演員左手持龠,右手持翟表演《文始》。

張騫後裔向先祖行大禮。

祭祀大典主祭肖雲儒先生恭讀祭文。

清明時節,慎終追遠。

4月3日上午,2018(戊戌年)祭祀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大典在城固縣隆重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知名學者專家、張騫後裔、華人華僑以及當地民眾、遊客等1000餘人前往張騫紀念館,在張騫墓前拜謁,感知張騫精神和絲路文化。

張騫後裔代表張利軍、博望侯封地河南省方城縣代表張富軍身著漢服,按誦讀家訓等漢朝祭祀禮儀,共同行終獻禮,並獻上張騫從西域引進的葡萄、石榴、核桃、胡瓜、胡豆等果蔬,向先祖表達深切的緬懷與崇敬之情。最後,由著名文化學者、書法家、教授、原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肖雲儒誦讀祭文,數千隻白鴿同時放飛藍天,意博望侯遺風、精神直達上蒼,告慰偉大先賢張騫。

為緬懷張騫功績、傳承張騫精神,城固縣自1986年張騫首屆學術研討會召開以後,每年清明節都在張騫紀念館舉辦隆重的民間祭祀活動。本次祭祀大典是歷年規模最大、最莊重、影響力最大的一次民間祭祀活動。

祭祀大典期間,同步舉辦的「絲路風情」書畫展也是精彩紛呈。180幅由本土名家創作的油畫、水彩畫作品、攝影作品等展現了城固縣優美風光和人文歷史風貌。

張騫生平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張騫塑像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東方的哥倫布」。

張豈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沒有張騫出使西域,也就不會有絲綢之路的開闢。沒有絲綢之路的開闢,也就不會有了漢朝和西域以及和歐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義十分重大。

芮傳明——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絲綢之路這個歷史,大致上可以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古代的中外關係史,因為它的範圍不僅僅涵蓋了經濟和貿易,或者只是某些商品,而是涵蓋了中外交流的各種關係的方方面面。

徐泓——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

比如說宗教,許多這個西方、或者東南亞、南亞的宗教,像佛教傳進來,也都是從這一條路進來的。

朱維錚——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它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習慣,還有跟這些有關係的奢侈品都會跑進來,那就是文化交往。

肖雲儒——文化學者:

所以絲綢之路,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象徵,具體的絲綢已經可能風化了,但是絲綢的閃光,帶給我們的是一條閃光之路,文化閃光、和平閃光、歷史閃光、意志和品格閃光的路。

力弘揚張騫「敢為天下先」的開拓進取精神,在國際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今,城固每年舉辦一次張騫文化藝術節。

版面設計:雲圖

美工:囂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新手攝影教學系列(四):讓我們一起慢慢的裝……
西裝+裙子,才是春天最in搭配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