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幾歲發病者不在少數!帕金森不再是「老年病」

十幾歲發病者不在少數!帕金森不再是「老年病」

文/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實習生 徐嬌洋 通訊員 彭福祥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世界多地都舉行宣教活動,呼籲關愛帕金森病患者,提高帕金森病的公眾關注度。近日,羊城派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帕金森病日採訪中得知,帕金森病不再是單純的老年病,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也可能患上帕金森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陳玲主任醫師表示:「目前,所接診的帕金森患者中年輕病人大概佔20-30%左右,雖然年輕患者以40-50歲為主,但更年輕的20多歲的也有。」

「在我們影像檢查確診的帕金森病人中,20-30歲的其實並不少見,我們確診的最年輕的才十幾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張祥松教授說,「而且年輕人出現相關癥狀一般不會考慮到是帕金森,所以最後到我們這來做檢查的可能都是被誤診一段時間的了。」

陳玲主任介紹,目前20多歲的年輕人發病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遺傳因素。「我們之前有一個病人18歲起病,幾年後確診是帕金森病。他就是因為遺傳基因問題,來源於父母攜帶的致病基因。目前他的狀況還可以,已經回學校上課了。」陳玲說。

「帕金森患者中,年輕病人手術後的恢復可能性比老年人更好。之前有一個45歲的病人,術後可以達到完全停葯,雖然這是極少見的,但大部分術後繼續用藥物輔助都可以回歸社會、回歸正常生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劉金龍教授說,「所以對於帕金森病還是要早發現,早進行干預。」

陳玲主任表示,年輕人出現動作慢、肢體僵硬、震顫等運動障礙,同時合併嗅覺減退、夜間睡覺大喊大叫等睡眠障礙時,一定要警惕是否是帕金森病,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由於現在公眾對於帕金森病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人均壽命不斷延長,所以看起來好像帕金森病越來越多,但其實發病率是沒有什麼差異的。隨著對帕金森病認識的逐漸加深,它也不再是以往大家所認為的老年病,年輕人也是有不少帕金森患者的,所以都不能掉以輕心。「陳玲主任提醒。

關於帕金森病,你必須知道的事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變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肢體震顫、僵硬、動作遲緩等癥狀,是中老年的常見神經系統病變之一。據統計,在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為1.7%,全國大概有300萬人患病。

早期診斷誤診多

PET顯像新技術精準」揪出「帕金森

「帕金森病早期的非運動癥狀並不典型,早期對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也不敏感,沒有經驗的醫生容易誤診為腦梗塞、抑鬱焦慮等其它疾病。這就推遲了用藥的時機,而且也讓不少患者接受了不合適的治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教授陳玲說。

然而,現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影像「新」技術最早可在運動癥狀出現前發現患者腦內異常,實現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診斷。

「我們可以進行氟多巴PET腦顯像檢查,在患者還沒有任何運動癥狀或很輕微的時候,檢查腦部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能夠提早發現問題,患者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30-50%的時候就能提示可能患有帕金森,而通常患者出現運動癥狀時,多巴胺能神經元一般已經減少了70%。」中山大學附屬第一核醫學科張祥松教授說。

「蜜月期」終結藥效減退

新型藥物或將成為「長流水」

據介紹,在用藥方面,左旋多巴類藥物是治療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藥物。但是該類藥物卻存在非常明顯的「蜜月期」,可在服用3-5年後,不少患者都會出現藥物療效減退的現象。一般表現為藥效持續時間縮短或者出現手舞足蹈樣動作等運動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基於此,非左旋多巴類藥物因其半衰期長在帕金森病運動併發症的治療中起重要作用,或能克服「蜜月期」,成為治療中的「長流水」。

「像去年才進入中國、今年初才在廣州上市的雷沙吉蘭(新型B型單胺氧化酶抑製劑)就能較好地改善患者晨起的僵直狀態,還可能具有神經保護的作用。普拉克索緩釋片、羅匹尼羅緩釋片、以及準備上市的羅替戈汀皮貼劑這些新型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不僅可以平穩地控制帕金森病癥狀,而且可能對患者睡眠有明顯改善。」陳玲教授說。

局麻變全麻

「帕金森手術」不再難熬

腦深部電刺激(DBS)手術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療的重要手段,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癥狀同時可減少運動併發症。

「目前國內流行的DBS手術電極植入都是在局麻下完成,需要患者在手術中保持清醒的狀態,配合手術中測試以達到最佳效果。但是局麻手術前要求患者停葯,患者必須忍受停葯後癥狀加重的不適,手術中又疊加定位頭架、固定體位限制等諸多不適,患者非常容易緊張、焦慮,甚至不能耐受而拒絕手術。同時緊張、恐懼等引起的血壓升高等問題也大大增加了手術的風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劉金龍教授介紹。

中山一院團隊經過前期的參觀學習和認真的術前多學科討論,於2016年開展首例全麻DBS手術以來,麻醉科江楠教授協助神經外科已經成功為56位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完成全麻下的DBS手術。劉金龍教授表示,通過與以往的局麻手術對比,全麻手術在電極植入的準確性、手術時間、住院天數等方面沒有太大差異,但患者的舒適度、滿意度更高。

新型可穿戴設備

「一步一歌」糾正步態

步態困難和行走不穩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最嚴重的運動癥狀,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易導致患者跌倒而引起骨折外傷等一系列合併症。卞瑞豪康復治療師說。

現在,隨著可穿戴設備和人工智慧的興起,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也出現了高科技的身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引入的「步歌」可穿戴設備就是這樣一套智能步態訓練系統。

據介紹,帕金森患者使用「步歌」可穿戴設備進行步態糾正,只需要佩戴攜帶型感測器和藍牙耳機,十分方便,在家中也可進行步態糾正訓練。患者在行走過程中,「正常」的步態會通過感測器觸發藍牙耳機,實現音樂的連續播發。如果行走中斷或者步態不穩,音樂即會中斷。

來源|羊城派

圖片|視覺中國

責編|魏禮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豆瓣9.6分,這部老年版的《親愛的客棧》教會了更多人如何選擇生活!
中老年女性的飲食保健和調理!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