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的藏書洞中竟有戰國黃金木懸棺,探秘者進的去,出不來

諸葛亮的藏書洞中竟有戰國黃金木懸棺,探秘者進的去,出不來

在三峽水庫未建成前,在壁立萬仞的長江北岸有一塊突兀的巨大石頭,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直插在江里,傳說這把寶劍是大禹治水的時候,揮動開山的寶劍。大禹將橫亘在川江口的大巴山劈開,形成了三峽。然而他的寶劍砍缺了,就把寶劍插入西陵峽西端的岩石中,鎮壓那些興風作浪的水怪。劍尖上大約百米,有一個天然洞穴,裡面的堆積物層層疊疊,在江中往上看就好像幾卷堆放的書,在風中翻動。

這就是兵書寶劍峽,相傳為諸葛亮藏兵書的地方。蜀漢時期,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殺。為了報仇,劉備舉全蜀之兵伐吳。諸葛亮因為力阻伐吳,沒能同行,便交給劉備幾本兵書,以供危難時翻閱。劉備報仇心切,並未接受。諸葛亮唯恐有失,把兵書藏在峽谷石龕中,希望劉備能夠發現。結果,劉備長驅直下,中了陸遜誘敵深入之計,火燒連營八百里,幾乎全軍覆沒。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感到「天意如此,兵書取不回來了」,兵書便在石壁上生了根。三峽水庫蓄水,長江水位上升後,溯流而下,才發現,原來不是兵書而是懸棺。

懸棺葬是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巴人和僰(bó)人的喪葬習俗,但是像兵書寶劍峽這樣規模的懸棺群尚屬首例。為什麼要採用懸棺的方式殯葬,與當地人的信仰有關。古人把人的形體叫作「形」,魂魄附之於形體,即所謂「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靈」。棺木(尤其是船形棺木)好似獨木船,將死者脫離形體的靈魂,載到天堂極樂世界,如靈魂擺渡一般。

只是,萬丈絕壁的懸崖,在古代,木棺是如何放進洞穴中去的呢?木棺里的屍體骸骨又是誰的呢?有誰又到洞穴親眼目睹過呢?這一連串的謎,給秀麗的兵書寶劍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乏有盜墓者和好奇的人爬上山崖,想要揭開這層面紗,然而他們並沒有想到居然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是在洞口,便不能長時間停留。

據當地北沱村老人講道,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個夏天,有5個四川的採藥人,到此峽采名貴草藥,用了數盒竹纜和麻繩,人身上系著繩從崖上往崖下放,採藥人一邊採藥一邊往洞里看,不知是什麼原因,採藥人根本無法接近洞口,只能在附近晃來晃去。這個採藥人上來講,他模模糊糊地看到洞穴只有幾塊石頭,像書又像木棺,還閃閃發光,看後膽顫心驚,不敢多視。據說這個採藥人回去後沒幾天就得了一場大病去逝了。從此以後,這個故事又給兵書寶劍峽增添了一點神秘感。

直到修建三峽水庫,為了保護文物,文物考古部門開始對這些地方進行探索。真相才被揭露,才發現了洞中的懸棺。據當時考古參與者講述,洞中懸棺為戰國時遺迹,沒有被盜墓者光顧過。根據考古常識,一般懸棺里大多沒有太多的文物,加上這裡環境險絕,所以歷代的盜墓者因此沒有冒險對這個岩棺下手。但棺木疊加存放的現象令考古學者很意外,在他們之前的工作經歷中沒見過棺木疊放的情形。一個地方風水好,之前人葬在這裡,百年或者幾百年後原先墳包不知所蹤,又有後來的死者葬在這裡,客觀上造成棺木疊加,像兵書峽這樣的沒見過。

每具棺木都由一根整木掏空而成,仔細辨認,甚至能看出當初木工掏挖的鑿痕。不敢想像,這得需要多粗的大樹。文物部門曾請林業專家鑒定過,這是黃金木。當地喪葬習俗,製作棺木的材料有「千楸萬榔八百杉,趕不上黃金木一個椏」之說。

更令人驚艷的是古墓中出土的文物。根據發掘報告,懸棺是戰國時期放置懸崖上的,棺內發掘了很多巴人武器,矛、戈、劍等。還有玉珏、花布衣帶、布塊、箭菔、箭弓等數十件珍貴文物。最為珍貴的要數三號棺內的巴人竹箭和箭弓,箭桿頭尾均有油漆塗制,上纏有絲線,箭弓還有漆彩繪紋。出土文物之多,為懸棺陪葬品之最。

古代巴人是如何將沉重的棺木放置於懸崖峭壁上的洞穴中的,一直令人費解。以當時的技術能力,光靠人力怎麼能夠將一副又一副的幾百斤重的棺槨吊至上百米高的絕壁,並放到幾乎與峭壁垂直的洞穴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戰國末期,為何列國人才會如「過江之鯽」奔赴秦國?
老夫是個文化人|戰國第九集!當戰國時期的男人們穿上褲子,戰鬥力就爆表了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