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清釋古之《易經證釋》例言

道清釋古之《易經證釋》例言

易經成經的源頭是伏羲畫的八卦圖,八卦圖本身就包含了文字和圖像。經過長時間的運用和總結,後世又創作出了太極圖和其他相關的圖形。在講授易經時,應當把各個和易經有關的圖都列出來,用作參考和佐證。

易經是前聖為了闡明什麼是天道,而把事物演化的關鍵點一一羅列,並對每個關鍵點一一附註,以便於把道理類推到為人處事,用於教化世人。前聖創作易經的出發點就是闡明道的內涵,所以其內容有很多關於修性養命的,在講授易經時,應當關注。

易經原本就是通過講述天地變化而類推到人和事的變化,來教化世人;所以在內容上很多地方講到了鬼神的屬性和陰陽的交融。學習易經的人,應當要有敬信有誠之心;而作為講易經的人,應當注重人和神的因果關係。

易經闡明神道,目的是為了說明性與命的來源。在變化過程中,吉凶禍福都是常情;凡是人生窮困通達,長壽短命都有前因後果,不可以光憑自己的想像而肆意妄為。所以學習易經的人,應當明白前進和後退都有其恰當的時機;應當明白得到和失去都是有其前因後果的。而對於講授易經的人而言,應當注重易經中關於吉、凶、悔、吝的前因後果的闡述,而使受教的世人知道萬事皆由姻緣。

易經的內容包括道與德、性與情、數與像。看到文辭就應當想到其內涵;看到數位就應想到其對應的狀態;看到一個名詞就應想到其對應的事物;看到一種類別就應想到其對應的物群;看到一個詞語就應想到其對應的情緒。不可以偏執於眼前所看到的。所以講授易經時,務必要融會貫通;從而才能真正領會前聖創作的初心。

易經講吉和凶時,重點在於看在什麼數位(爻)上;講數位時,重點在於看在什麼象位(卦)內。從數位可以看到其內部是如何運行的;從象位可以看到其與外部的區別。以此來預估某人是否能勝任某事;以此來預測事物發展所需要的條件。龜卜筮蓍就形成了象位;演化遞進就形成了數位。天干地支、五運六氣都是易經的理論基礎。所以講授易經時,應當用占筮的方法來測試和驗證。

易經教授世人事物從誕生到消亡,再到新事物的誕生的整個過程,類推至為人造物,以至於治理國家,平定天下,都是可以適用的。而最初的那個根本原理(卦象的演變)是最重要的,人如果要學習易經,也應當從問題的表象,探究問題的本質,不能夸夸其談。所以講授易經時,雖然不能像王弼掃象(《易經注》)那樣講易經,也不可以像費氏(具體是誰,有待考證)那樣以異常的自然災害是用來懲戒那些壞蛋的荒誕的方式來講易經(自然災害是無差別破壞的;其實就是因果不配)。

易經所講的道理,博大精深,無所不包;內則可以修鍊自己,和自然合為一體;外則可以修鍊自己,和社會融為一體。而時間是唯一能貫穿事物始末的,因為時間是獨立於事物而存在,致中的存在。學習易經的人一定要銘記這一點。在現實的為人處事中,力求恰當有度;言行不違背自己的本意。用德的標準來約束世人,用道的標準來教化世人。這樣就可以使易教復興,聖道得以發揚光大。

易經作為教化用經,開始於古聖。由道宗闡明易理;由儒者總結成經。語言精練,旨義深遠。所以易經本來就包絡各教(這裡應該是道教和儒教,其實也包括佛教)的思想,集各個學派的大成。學習易經的人,應當要有聖人天下為公的心;本著有教無類的宗旨,不可以有門戶之見;不可以有成王敗寇的看法。不然會因為自己狹隘的立場,以至於看聖人的教誨也是狹隘的嘮叨。

易經流傳到今天,註解說明不統一,分為漢派和宋派。儒教和道教立教的出發點不一樣,所以就導致爭論,以至於互相抵觸。這樣純粹是擾亂人心,因為雙方都代表不了真正的易經。這次講授易經,力求詳細說明細節;闡明什麼是真正的道;不固著於某派學說;不執著於開宗立派。當今所能看到的漢代和宋代的儒生的著作,凡是能夠探究到易經的主旨,不背離易經的內涵,仍然可以用來互相引證。只要說的在理,不要去探究說者是誰,只要驗證說的在不在理。這樣除了前聖創作易經的原文外,又可以得到很多對研究易經有幫助的資料。

以上各條,是講授易經之前,必須要知道的事。因為易經最難搞懂,所以首先要知道學習易經的方法,這樣才不容易被別人誤導。在這裡略微指出個大概,以方便學習易經的人;也對於想深入研究易經的人而言,希望有一定的幫助。

【說明】易經在講授之前,需要準備很多資料。因為易經不像其他經書那樣,只要解釋文辭的含義,就可以明白經書所要表達的意思。講授易經必須結合圖、象、數、理、占、驗的學說,才能講的清。凡是講授時要注意的點,應當在講授前就應當準備好。使受教的人,學到相應點的時候,能夠有資料來作參考和驗證,消除對相應點的疑問;並鼓勵受教的人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去。不讓受教的人去犯空談玄理的毛病。所以在講授易經之前,必須要略加說明,定為講授的例言;使講授之後,受教的人都可以找到對應的例證,不至於越學越糊塗。能夠有別於漢派和宋派的門戶之見,而能夠融會貫通,探究天、人、道、德的根本。這樣就不辜負前聖開壇設教的一片苦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道清 的精彩文章:

TAG:徐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