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風雨滄桑!千年伊尹祠的前世今生

風雨滄桑!千年伊尹祠的前世今生

拂去歷史的塵埃,一代名相聖賢,經綸治國,研葯救人,往事愰如過眼雲煙,但歷史激蕩的風雲,彷彿如昨,猶映眼帘。那位布衣名相,那部人文歷史,就像腳下的黃土地,哺育著這方百姓,這裡的百姓把聖賢伊尹的動人故事,一代又一代傳唱。

風雨滄桑數千年,伊尹古祠今猶在。

廚子治國 葯聖救人

據史料記載,伊尹,本名挈,被後人稱為伊尹。尹是商代的官職,相當於右相。他的一生,從一位廚子干起,後來成為一代名相。後人稱他為「烹飪鼻祖」、「葯聖」和「布衣宰相」。

魏堌堆村的老人們說,伊尹從小父母雙亡,被有莘國君的一個廚子收養。伊尹自小跟養父學做飯,學成一手烹飪好手藝。後來,他成了成湯的廚子,閑暇時,研究治國之道。

有一天,因為一道大雁湯做得非常好喝,成湯找伊尹問話。伊尹從食材、調味、火候等方面一一道來,並把做菜和治國的道理巧妙結合。這番話,被後世演繹為「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段對話,讓成湯對伊尹刮目相看,不久伊尹開始被重用。

為了滅掉夏桀,伊尹和成湯多次商量後,決定親自出馬去做「卧底」。

為了取得夏王朝統治者的信任,成湯和伊尹故意製造了君臣不和的假象,還用了苦肉計,讓成湯親自拿箭射傷了伊尹,又派兵到處緝拿他。

伊尹「逃」到了夏朝都城斟鄩(今鞏義,也有說是今山東濰坊西南),據說還當上了一個小官。他不僅在民間收集了很多情報,還收買了幾個被夏桀迫害的大臣,離間了夏桀和幾個大臣的關係。

夏朝滅亡後,作為商朝的開國元勛,伊尹被商湯封為尹(相當於右相)。成湯去世後,歷經太丁、外丙、中壬,成湯的孫子太甲繼位。

這個太甲,愛美人不愛江山,根本無心朝政。作為太甲的老師,伊尹冒著篡權和大逆不道的嫌疑及殺身之禍,決定流放這位君主。

3年後,太甲有了改過的跡象時,伊尹親自把他接回,並將政權還給了他。

伊尹不僅有名相的身份,中藥湯劑也是他發明的。最早的草藥,並不是煮成藥湯來喝的,而是放在嘴裡嚼嚼了事。當時,因為吃草藥而中毒的事屢有發生,且療效並不顯著。

伊尹決定拿自個兒做試驗,一遍一遍地琢磨、改進。最終,他通過自身的試驗證明:把草藥熬成湯汁喝下去,不僅易於人體吸收,療效也更顯著。並且,如果把幾味草藥搭配使用,療效更明顯。這種吃中藥的方法最終得到推廣,進而改變了先民們的用藥習慣,併流傳至今。

千年古祠 風雨滄桑

走進伊尹祠,祠堂因年久失修,相當破舊,唯有千年唐柏在秋風中昂然挺立,古風猶存。

祠內院中的三座祭殿由東向西,聖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伊尹墓在祭殿的後面,高3米,周長46米,墓碑圓頂方座。纂字題名:元聖墓碑。墓前有伊尹祠,祠堂周圍紅磚花牆,古柏蒼翠,林木蔥蔥。不遠處的花戲樓為上下兩層建築,樓頂綠色琉璃瓦點綴走獸,兩耳樓對稱圓窗。

在伊尹墓的周圍,我們看到鬱鬱蔥蔥滿植唐柏,蒼勁挺拔。傳說這些柏樹是程咬金帶兵所植。程咬金與魏徵是好兄弟,魏徵死後葬於伊尹墓東400米處。一天,程咬金帶兵押運糧草路過此地,想起魏徵葬於此地,就想前往祭拜。當時已入夜,程咬金見大墓一座,就錯將伊尹墓認為是魏徵墓。拜祭後連夜命軍士們從附近移來柏樹栽種在墓周,足有上千棵。故當地人有「伊尹墓的柏樹數不清」之說。結果400米外的魏徵墓,直到今天,依然孤零零的立於田間。魏徵地下有知,定會埋怨程咬金粗心大意,使自己千年後仍受冷落。

我們拜謁完伊尹墓,然後在村民的指點下,又去拜謁了魏徵墓。村民們說,如今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九月初九,魏堌堆村都有古會,逢古會之日,臨近的商丘,安徽、山東、江蘇的鄉民都會紛紛前來,踏墓拜祭魏徵和伊尹。

村民們說,對於「魏崮堆村」村名的來歷,這與唐朝重臣魏徵有關。

相傳唐朝初年時,魏徵隨李世民征討天下,來到虞城縣境內,在一片森林的沼澤水草中,遇到一隻猛虎攔路。魏徵勸阻想要射殺老虎的李世民,並說:此地是亳地,人傑地靈。名相伊尹墓葬此地,此虎恐怕是伊尹的化身。再言虎乃百獸之王,征戰遇虎,吉兆,必百戰百勝。李世民聽從魏徵的諫言,殺豬宰羊犒賞老虎,虎飽食而去。果然,李世民征戰大獲全勝。後來魏徵去世,李世民想起此事,把魏徵葬於卧虎之地。後來這裡有了村莊,因魏徵的墓,村莊叫做「魏崮堆村」。

古柏千秋 天造地設

置身伊尹祠,那一棵棵各有千秋的唐柏,彷彿正向人們講述著一段段凄美的故事。

在伊尹墓的東邊不遠處,有兩棵雌雄二柏,顧盼相望。傳說員外之女與一貧困生相親相愛,但終不能成眷屬,二人均憂鬱而亡。小姐變成一隻雌鳥。書生變成一隻雄鳥。有一日悲啼數聲,各棲一棵柏樹,永不再遷。故此後人美其名曰:雌雄二柏,也叫鳥柏,相思柏。

在雌雄二柏的北邊,有一棵奇形怪狀的羅漢柏樹。據傳,唐初,十八家弟兄老四-程咬金,在一天夜晚,誤以為此處是魏徵之墓,便動手栽樹,領著隊伍來給換貼老大-魏徵墳墓栽柏樹,自己先動手栽,兵卒也隨著栽起來。天明一看,此外不是魏徵之墓,程咬金惱羞成怒,便用力去拔栽之樹,用手將樹皮捋破,形成象羅漢肚子般大小的樹疙瘩,因名叫羅漢柏,流傳至今。

五龍柏樹的形狀,更是讓人叫絕。相傳,1853年咸豐三年五月初五午時,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在此古林上空連響五雷,頓時此樹斷了枝,從此形成有頭、有尾、老、中、幼五條龍之模樣,蟠踞在此樹上五處,各顯技能,故名五龍柏。

闖王刀砍柏,生長得「鬼斧神工」,氣勢貫虹。據說,明未農民起義軍將領闖王李自成,統帥三軍人馬,常與明兵大動干戈。一日行軍,來到伊尹墓園,埋鍋造飯,不巧缺乏燒柴,隨命兵砍柏樹,供燃薪釜底。戰後,親自督工建造兩座大殿,雖滄桑幾度今仍存。

母子柏合圍環抱,險象橫生。據傳說:前代某朝,奸臣當道,時時刻刻想謀害正宮(因當時正宮懷揣有孕)。她得之消息,出外逃難,路經元聖林,於是拜謁聖墓,恰巧在此樹傍分娩,果然是個男孩。

千年古樹猶如此,何況長眠於此的是一代聖賢名相。睹景思人,禁不住口佔五律《伊尹祠》,以祭之。

《伊尹祠》

谷熟逢南陌,

阿衡祠未荒。

每值祭祀日。

群賢拜道長。

煙火衝天起,

翠柏蔽日昂。

伊尹食鼻祖,

千古一良相。

鉛華洗盡 涅磐重生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伊尹傳說」傳承人畢道亮向我們介紹說,伊尹祠堂於1986年1月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2011年12「伊尹傳說」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遣產。而從畢道亮祖上開始守墓到他這裡,已經整整六代。

畢道亮來這裡「守墓」近10年了。他的祖上畢龍標,從清代宣統年間,開始成為伊尹祠第一代「守墓人」。

因為伊尹墓,魏堌堆村頗具聲名。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該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非常重視文物和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針對伊尹祠,文物部門劃定了10萬平方米的保護區域。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同時,還儘力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好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商丘市旅遊局撥出專項資金,為伊尹祠修建了圍牆、公共廁所、停車場等配套設施。虞城縣人民政府撥出5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其發展進行科學規劃。河南省旅遊學院副院長夏文雨,創作了《伊尹列傳》劇本。描述伊尹生平和傳說故事的39集連續劇,也正在籌拍之中……

依託科學的規劃和發展觀念,在魏堌堆村形成了一邊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文物的保護,一邊是新農村的建設和鄉村經濟的發展勢態。

我們相信,伊尹祠的明天更加美麗。

(李海軍 文圖)

來源:網易商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重疊歷史的古城長安
都說天子至高無上,但這三位皇帝卻是個「老婆奴」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