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代不乏人的李流芳家族之李流芳篇

代不乏人的李流芳家族之李流芳篇

關注嘉博,獲得更多活動資訊

【 文脈賡續 賢才輩出】

代不乏人的李流芳家族

04

嘉定望族:李流芳家族 — 李流芳篇

南翔李家最傑出的人物,當屬生前落拓、身後榮光的李流芳。

李流芳(1575— 1629),字茂宰,一字長蘅,號檀園,又號香海、泡庵、六浮道人、慎娛居士等, 李汝筠第三子,明末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與篆刻家。他的藝術成就之高,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流芳百世,餘響不絕。時至今日,對他的研究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學術課題。

李流芳

李流芳少有文名,與崑山歸昌世、王志堅合稱「三才子」。早年醉心科舉, 試圖通過取得甲第來提升自身和家族的地位。

但事與願違,在萬曆三十四年(1606)考中舉人後,四次北上參加會試, 或落第,或棄考,最終放棄舉業,在南翔構建檀園,讀書養母,過著遠離名利場的恬淡生活。

李流芳 行書軸

李流芳著有《檀園集》,其中詩歌最多,古體近體兼善,五言七言皆優。他對詩歌創作有不同尋常的見解,認為詩歌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自身體悟和性情的自然流露。辭藻、音韻、格律、用典都是手段和元素,只能為體悟和性情的表達服務,而不能喧賓奪主,成為它們的束縛。

李流芳 《檀園集》

清初文壇領袖王士禎非常喜歡李流芳的詩,並有詩賡和,其《漁洋詩話》卷中有這樣一段話:「『谷城山好青如黛, 滕縣花開白似銀』,嘉定李長蘅流芳詩也,余最喜之。甲子使東粵,往返兩過滕縣,不見一花,賦詩云:『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惟余底事堪怊悵,不見花開白似銀。』」後來的大文學家袁枚對李流芳的詩也十分推重,他說:「其詩清而和,直而不野,被色選聲,力厚而思沉,以視七子之貌為唐人者遠甚。」(裴景福《壯陶閣書畫錄》卷十六《明李檀園手書詩二冊》所載袁枚題跋)

李流芳 行書五言詩

李流芳是明末小品文名家,遊記、題跋尤為出色,就連黃宗羲這樣的大家也對其深表服膺:「長蘅無他大文,其題畫冊,瀟洒數言,便使讀之者如身處其間, 真是文中有畫也。」(黃宗羲《明文授讀》)他的遊記,如《游石湖小記》、《游西山小記》、《游焦山小記》等,被編入各種選本,成為後人研讀和學習的範文。書法取法蘇軾,丰神蕭遠,不染俗病。

侄子李宜之在《檀園集後序》中說:「至於署書門題,一掃尋丈,結構精嚴,不異小楷,則子柔先生(婁堅)猶自謂弗如。」民國收藏大家葉恭綽看到李流芳所書《四十二章經》後,為之折服,感嘆道:「李檀園以畫名,不意書法精妙若此。」(葉恭綽《矩園餘墨》序跋二《李檀園手寫四十二章經跋》)

李流芳 西冷放艇圖軸

李流芳在明代畫史上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大家,與董其昌、楊文聰、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王時敏、王鑒合稱「畫中九友」。他的畫主要學習宋元諸名家,尤其得益於吳鎮和倪瓚。

此外, 他的詩文修養甚高,而且時常流連於佳山秀水之間,故而能將筆墨技法、文學修養和對山水的體悟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此外, 他的詩文修養甚高,而且時常流連於佳山秀水之間,故而能將筆墨技法、文學修養和對山水的體悟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對此,大名士張岱曾做出高度評價:「(李流芳)一年強半寄跡西湖,凡見湖中朝暾夕照,雲氣變幻,盡收入筆端。題跋數語,澹遠靈雋,字字皆香。凡看其畫, 一種學問文章之氣,在東坡(蘇軾)當求之筆墨之間,在長蘅當求之筆墨之外。」(張岱《石匱書後集》卷六十《妙藝列傳》)

李流芳 檀園墨戲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戲曲家李漁的女婿沈心友得到李流芳的四十三幅課徒畫稿,遂委託大畫家龔賢的高足王概以此為基礎編成《芥子園畫譜》的山水部分,刊行於世,嘉惠畫壇數百年。山水之外,亦善竹石、花卉等題材。當時的畫壇巨擘董其昌說:「長蘅以山水擅長,余所服膺乃其寫生, 又有別趣。如此冊者,竹石花卉之類無所不備,出入宋元,逸氣飛動。嗟嗟! 其人千古!其技千古!」(董其昌《容台別集》卷四)

明姜紹書《無聲詩史》卷四載:「萬曆間雪漁何震以印章著稱,長蘅戲為之, 遂與方駕。真敏而多能者也!」姜紹書稱李流芳的篆刻藝術足以比肩何震,絕非虛譽,但認為這僅僅源於其資質聰敏, 則失之偏頗。

李流芳印 懶癖

其實,李流芳對文字學有長期的積累,並有大量操刀治印的經驗, 所以才能和何震這樣的一流篆刻家平分秋色。他在《松鄰印譜跋》(佚名《江東志》卷七《藝文志》)中說「吾少好古文奇字」, 又在《題汪杲叔(關)印譜》(韓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中說:「余少年遊戲此道,偕吾友文休(歸昌世)競相模仿,往往相對,酒闌茶罷,刀筆之聲,扎扎不已,或得意叫嘯,互相標目,前無古人。」

李流芳印 一瓢徼月醉梅花

而王志堅則在《承清館印譜跋》(韓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中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與李流芳、歸昌世一起治印賞印的情形:「方余弱冠時,文休、長蘅與余朝夕,開卷之外,頗以篆刻自娛。長蘅不擇石,不利刀,不配字畫,信手勒成,天機獨妙。文休悉反是,而其位置之精, 神骨之奇,長蘅謝弗及也。兩君不時作, 或食頃可得十餘。喜怒醉醒,陰晴寒暑,無非印也。每三人相對,樽酒在左,印床在右,遇所賞,連舉數大白,絕叫不已。見者無不以為痴,而三人自若也。」

子李杭之(?—1645),字僧筏,秀才。曾短期出仕,但厭倦官場喧囂,不久即逃離宦海,放浪山水間。好收藏彝鼎、字畫,然而若親友遇到困難,他即使變賣心愛的藏品也要鼎力相助,毫無吝色。詩文書畫,酷似其父。

有《月泛圖》,友人張鴻磐題雲「小李風流繼阿翁,蕭疏筆墨見心胸」(程攸熙、張承先《南翔鎮志》卷六《李杭之傳》),今失傳。存世者有作於崇禎十二年(1639)的山水扇面,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除張鴻磐外,婁塘陳文吉、流寓嘉定的平湖籍(一說金陵籍)畫家陳舒也是李杭之的摯交。順治二年(1645),李杭之被鄉兵中的敗類殺死,做客李家的陳文吉也同時遇難。

李杭之 春溪幽居圖

李杭之的妻子鄭氏,是與李流芳齊名的鄭胤驥之女,生子李聖芝。

李聖芝(1632—?),字秋森,號仙照,別號衡霞。順治二年(1645),父親被害, 隨母親鄭氏逃入嘉定城。同年,嘉定城被清軍攻破,母親投水而死,聖芝被掠。逃脫後避禍太倉,冒王姓考中秀才,後改復李姓。詩文瑋麗雄健,有倚馬萬言之才。

幕游北京,名動公卿,戶部侍郎嚴沆對其尤為賞識,由衷地稱讚道:「長蘅之有秋森,猶必簡之有子美。」(光緒《嘉定縣誌》卷十九《李聖芝傳》)意思是說,李流芳有一個出色的孫子李聖芝,恰如唐代的杜審言(字必簡)有一個傑出孫子杜甫(字子美),不僅紹傳了家學,而且出藍寒水,成就突出。康熙十七年(1678),詔開博學宏詞科,顯貴爭相推舉他,但因妒忌者的阻撓而失敗。晚年歸居嘉定東城,精研《周易》,卒年七十餘歲。著有《衡霞山人集》,今已失傳。

李杭之 竹石圖扇面

乾嘉時期的文人張允武說:「衡霞詩雍容華貴,骨節氣味純乎唐人。」(光緒《嘉定縣誌》卷二十七《藝文志四》「《衡霞山人集》條」)但從存於光緒《嘉定縣誌》卷三十《第宅園亭》「侯氏東園」條下的《秬園消夏》一詩來看,他也時有清新雋永之作。特將該詩謄抄如下,與讀者共鑒:

倚枕萬竿竹,披襟一頃風。

苧衣半臂白,茆酒兩顴紅。

香中得真性,物外存吾躬。

經月阻人事,並欲拋詩筒。

子李禔、李禊也不同凡響。李禔, 字雪岑,號鐵頑道人。侍父遠遊,時常做客公卿幕府,從而結交了不少名士。在北京時,曾向陳維崧執弟子禮,與之講論學問。以游幕為生,足跡半天下,歿於杭州葛嶺。李禊,字叔行,號醉吟山人。嗜酒工書,詩文信筆立就。客游常熟,四方名士爭相結納。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定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1937年的兩次竹刻展覽及展品目錄

TAG:嘉定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