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都,挺夠意思

京都,挺夠意思

我與京都的故事,

大致要從十五年間兩部柯南講起。

2003年,

迷宮的十字路口。

兒時的平次對年幼和和葉一見傾心,

那背景有桜花,黃昏,和寺院。

而那個地方,

叫做京都。

十四年後,

唐紅的戀歌。

多了一座渡月橋,

和漫山的紅葉

而這個地方,

還是京都。

這是青山剛昌筆下的京都,

唯美,浪漫。

我眼中的京都,是清閑的,素雅的。

住在鴨川旁,給人的感覺不像是來到了一座令人久仰的旅遊城市。

出門是寬寬的河,窄窄的街道,和搖搖欲墜的桜花

早上八點或許東京的地鐵已經快滿載了,

這鴨川還是靜悄悄的。

photo byarios

這附近也沒有啥傳說中的大景點,

可給人的感覺已經完全不同於東京幾日。

這種京都獨有的悠閑和靜謐卸下了一切急忙和疲憊。

photo byarios

鴨川的桜花已經過了初綻,差不多是繁盛期了。

兩側大多是民宅,所以比較清靜。

鑒於本身不算熱門景點,自然沒有多少來來回回的快門聲。

photo byarios

岡崎公園旁的小街道有點日劇里的感覺。

賞桜的話可能花量差了點,不過因為高度低,

走過能感受了桜花漫上頭髮的觸感。

photo byarios

太粉似桃花,偏白的話又好像少了點生命力。

桜花還是以粉白混雜的顏色最為美麗。

綠葉點綴,也有藍天在上,自然凸顯了這種春意

或許因為早起,或許因為小眾,

這些地方可能遊客遠眺不會被驚艷,

本地人也無暇顧及。

但我正是喜歡這種景色背後的清閑自在,

沒有人來人往的阻礙,哪裡都是值得一看的風景。

這附近沒有在稻荷那種非要快速瀏覽一遍,

然後疲於奔去下個景點打卡的緊迫感。

若是這樣的行程,

我覺得更多在於開闊眼界,

而不在於享受旅行。

我很喜歡京都這些小街道,鴨川旁的普通景色,

難得在疲憊的旅途里,

多了一絲愜意,心靜,和慢下來的氣氛。

京都也是大氣的,精緻的。

還是因為柯南,開始了我和這裡的緣分。

即便我不太喜歡擁擠和嘈雜,

還是跟著迷宮的十字路口,

去了稻荷,給記憶打一次卡。

photo by arios

這皮膚大概也就被wuta相機磨了個20遍吧,但是人太多,自拍都不只是自己。。。

完成了任務,就又回歸我的佛系旅程了。

一路走過京都博物館來到三年坂二年坂,

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古都的熱鬧。

photo by arios

photo by arios

女生穿上和服再稍作粉飾,確實是京都的一道風景線。

這條通往清水寺的路大概是和服穿著最密集的地方,

上到老年人,下到四五歲的小孩子。

這裡也是身著和服最不違和的地方,

得益於這裡千年來的歷史,

和服這一傳統的確是這裡引以為傲的象徵。

photo by arios

京都的生活即便也以極高的物價著稱,

但這種古都的氣氛確確實實是浮躁的東京無法比擬的。

人們那種享受慢節奏的輕鬆自在,

發自內心的笑容,

好像說話急促了點都有失平安京的風度一般。

photo by Gao Cheng

過了這條熱鬧的街道,來到了清水寺,

這個號稱京都第一寺的地方。

photo by elsa cheung

喜歡《源氏物語》的話,

被我這麼一說或許有些印象。

「清水寺的燈火,

使光源氏得到片刻安寧」

這座建於快1300年前,

自平安時代,

就是日本文學高頻引用的地方。

這千年之間,

也少不了戰亂的破壞,

經歷了德川家的重建。

今天的清水寺,

更像是一個佛系長者的化身,

歷經世事,

修得今日置身塵俗中的淡然。

photo by arios

前來參拜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出來算是趕上桜花盛放期的尾巴,

想必也多少想沾一點這座千年古寺的靈氣。

photo by arios

建築本身非常具有對稱美感,

每一個細節都像是經得起打量和揣摩。

這種精緻也滲透到了大和民族的生活,

無論是懷石料理,還是普通的拉麵,

都能感受到這種精緻,

和對完美的不懈追求。

「不做出最好的拉麵,

那何必走上這條路」

一位當地有名的拉麵師傅說道。

無時無刻不在想要變得更好,

滲透民族的完美主義,

大概是日本進步的源動力。

photo by arios

screenshot from conan

談及寺廟,

三十三間堂一定是個好去處。

日本最長的寺院,

坐擁多件國寶,

但來了卻被其庭院給折服了。

photo by arios

小橋流水,落英繽紛,

言語都暗淡了。

photo by arios

photo by arios

photo from visualhunt.com

photo by arios

三月末是屬於桜花的。

ZekkeiJapan年初更新了18年花況圖,

看到今年花季提前不少,

也是果斷下定決心。

京都,這個城市,

三月不缺

十月不差楓葉

換季即是換景。

這個城市也屬於日本文學,

紫式部的清水寺,

川端康成的竹林,

渡邊淳一的祗園,

當然少不了志賀直哉的哲學之道。

photo by arios

但名字的由來

還是源於京都大學哲學家西田幾多郎時常在這裡思考問題。

photo by arios

一條河,分兩岸,

兩岸是桜花,

被民宅包圍。

即便我沒有什麼哲學家的大事要思考,

走在這裡也能感受到這種寧靜。

沒有什麼莊嚴的廟宇,

或是古老的規矩,

一切都是寧靜,輕鬆,又祥和。

可以閑來談笑,

也適合靜心思考。

photo by arios

photo by arios

其實哲學之道還是頗有名氣,

而且這桜花就在兩岸對稱生長,

不差這點美感。

但可能人大多都往稻荷和清水寺集中了,

這裡顯得尤為寂靜。

若是黃昏之年還能在桜花樹下,

就閑散,或獃獃地賞賞桜花,

也是個不錯的歸宿。

photo by 劉順妞兒

穿過哲學之道,

又是一處好景。

本身是一條廢棄的鐵道,

既無車來車往,

也沒鬧市街景。

可就是這兩側的桜花,

熱鬧了這條傾斜鐵道好多年

photo by arios

人多無奈之下也只能拍個白眼遊客照了。

當然,桜花不能缺了渡邊淳一的祗園。

photo from visualhunt.com

photo from google.com

走過這裡也是瞬間會想起《藝伎回憶錄》中小百合的一生,

生得美麗卻落入窮苦。

京都,太有底氣,太過華麗。

越來越多的人去了東京大阪,

留下褪色的祗園。

小百合還有很多個,

生活本身就不容易,

這或許就是她們生得美麗的代價。

你想要擁有點什麼,

也註定要失去些東西。

即便如此,

這裡依然是我心中現實與美好最合襯的地方,

沒有完美的存在,

京都本身已經足夠有魅力。

「三步一寺,五步一廟,處處是風景」

不得不說,

作為以長安城為模版建立的城市,

京都讓人倍感親切。

散落的廟宇,

古樸的衣著,

圍成的桜色。

恍若隔世,夢回長安。

Arios

一個睡在床上,活在路上,無辣不歡的男人。

Heartful Journey在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碗雞湯送給自己
不開心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