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讀印:朱文·右司馬

今日讀印:朱文·右司馬

今日所要分析的朱文印是一方無人認領的《右司馬》。在此貼出一張尋主告示,看看這是誰家走失的小朋友:

觀察印蛻,我們可看到:《右司馬》這方官印乃是寬邊細朱文,形制規矩中正、小巧精緻,文字布局錯落有致,線條的質感與形態可謂是細勁峭拔。通過對比,可以排除它是一方齊系、楚系或秦系古璽,那麼,就有可能是晉系古璽(趙、魏、韓,你們三個要不要考慮roll一下這個裝備)或燕系古璽。

寫這篇文章時我專門向頤盦兄求教此印的歸屬問題,頤盦兄也捉摸不定,他便向李老師(大約是李夏榮先生)求證去了。李老師認為,此印為燕系古璽。

憑著記憶搜索三晉地區的文字,通過對照發現這方印並不簡單:這方燕系古璽使用了韓國文字中【馬】的寫法(正三角形,非燕國文字的倒三角形和梭形)。然鵝……

燕國跟韓國 不 · 接 · 壤 !

那麼會不會是借鑒趙國。哦,燕國跟趙國也不接壤。一時之間,《右司馬》的歸屬成了一個待議問題:若是燕系古璽,我們可透過【馬】這個字發現,其寫法實際上是參考了韓、魏兩國,但燕國與韓、魏兩國並不接壤,所以也就談不上誰影響誰。退而求其次地講,這方古璽是北方來的總沒錯吧(還望這方印的主人託夢告知我,謝謝)……

篆法方面,《右司馬》這方印著實做到了方圓結合,具體表現在:【右】的上半部轉折外圓內方,下半部的轉折亦然;【司】在大體上取純粹的方勢,口字部內側表現出一絲圓勢(源氏:???)的意味;【馬】不必多說,有目共睹(這貨壓根就是個筍子啊),請發揮想像力。

由於這方印年代久遠,一些地方可能發生氧化,導致一些原本光潔平滑的線條變得細碎乃至破碎,另一些則變得粗放,我們在臨摹的時候既可以直接營造斑駁感,也可以根據線條走勢還原這方印的原貌,讓線條變回原來光潔平滑的樣子。不過,我個人傾向於臨摹現有的這種樣子。一方面原因是現有的樣子令《右司馬》具有更為濃厚的書寫韻味,頗具巧拙並用之意;另一方面原因則是這種狀態構成了明顯的濃淡對比且強化了印文的平衡感與穩重感。此外,【右】的上半部與邊框相連,這是臨摹時需要注意的一個細微之處。

章法方面,此印右側一字左側兩字,【右】的斜筆十分瀟洒,一貫到底,爽快利落,與左側兩字平進平出,平衡由此而生;【司馬】施以九處平筆,這些平筆與邊框平行且位置近乎水平,具備很好的空間平衡感。同時,因為文字自身結構的關係,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紅白對比:右邊的文字留白較多,故而要比左邊的輕靈許多(由於右側文字斜筆一貫到底的關係,這種紅白對比並不很突兀),整方印隨之變得靈動起來,不至沉悶。

創作者巧妙借用【司】的直筆,將其作為《右司馬》的中分線,彷彿在心臟地帶插了一把利刃,十分惹人注目。全印重心也因此而確立下來,穩重感初步形成。左側兩字安排得也很巧妙,一上一下,呈三角形的姿態各據一方,組成的結構較為穩固。

由於外部因素的作用,一些線條粗化,我們將這些部分連接起來,就能得到一個三角形結構。神奇的是,這個三角形結構的重心幾乎落在了全印的中心點位置,繼而印章整體的穩重感和平衡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來自幾何學的神秘力量)。

先秦時期大部分璽印是由鑄造工藝製作而成的,為了使線條趨於平滑光潔(鑄印的特徵大多如此),我們在臨摹時應多施以沖刀,原印的某些殘斷部分可用切刀破之;轉折處需要小心修飭,盡量避免傷及關節。

還有就是,三角結構是最穩固的!

總而言之,這方官印端莊卻不沉悶,需要我們在線條和布局上多加揣摩,如果把控不好文字和印章整體的結構,建議大家採用雙鉤法描稿。當然,吃透一方印,關鍵還是要多思辨,想法在臨摹過程中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西印社 的精彩文章:

今日讀印:朱文·毛褱

TAG:河西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