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英雄志×太子丹篇×荊軻刺秦王

春秋英雄志×太子丹篇×荊軻刺秦王

有時候受人厚恩,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為你無法對人家說不,只能走下去。

太子丹一心搞刺殺,得田光推舉選中荊軻之後,對田光說,請不要將此事說出去。

田光聽後,心中一嘆,自刎來表示自己不會泄露的。

太子丹知道田光自刎,悲痛非常,對荊軻說我不是那個意思,但是什麼意思也不說。

荊軻在燕國一待數年,美女車馬任其取用,卻不說要走。等到秦軍滅了趙國,王翦屯兵燕趙邊境之後,燕國上下惶恐。

太子丹親自拜見荊軻,表示情況危急,希望先生能夠救我。

怎麼救?

荊軻說,秦王守備森嚴,衛士一律不許上前,何況我了。我需要有借口接近他,這樣才能刺殺他。聽聞樊於期在燕國,秦王懸賞千金,封萬戶,要他的人頭。我如果帶著他的人頭,一定會得到秦王的接見,進而接近秦王。

太子丹搖頭,樊於期勢窮投我,是看得起我,我不能背棄朋友。

其實樊於期剛來的時候,鞠武就勸太子丹,收留此人風險太大,何不修書一封,讓他投奔匈奴呢?

太子丹說,人家投我,我卻將人家推給匈奴,這不是朋友應該做的,只有等我要死的那天,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時才會那麼做。

太子丹一直在邀名,樊於期其實就是他為自己做的宣傳,告訴天下人,就算得罪了強秦,我也敢收留,我很夠義氣。

當初平原君收留魏齊,自己留在秦國做人質,尚且不出賣朋友,因此博取諾大名聲,也得以保全趙國。信陵君禮賢下士,不拘身份高低,只論賢明,所以人盡稱道,是以在魏,則諸侯無有敢攻魏者。

燕國是小國,想要在大國中周旋,那麼就得出現一位能夠號令天下的戰國第一人,通過他的號召力,能夠達成合縱,抵禦強秦,更主要的是為自己國家謀取利益,起碼沒有人敢進攻燕國。

太子丹要比信陵君、平原君更有優勢,因為他有合法繼承權,燕王已經在位二十多年了,接下來燕國就會由他執掌,而不會被君王猜忌,最後鬱鬱而終。

憑藉著太子丹收容樊於期的勇氣,他在戰國的名聲著實不低,而且也擅長收買人心,假以時日,定成大器。

其實在江湖上混,更多的是名望。名望的來源,大致是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使得天下人都稱道,而後雲集而景從。

信陵君通過竊符救趙,一下成了戰國的焦點,天下稱道的賢公子,可謂武林至尊,推舉他當帶頭大哥,不知多少人甘願聽令。

太子丹做了許多,也不過是救趙之前的信陵君罷了,於是他決定做一件轟動天下的大事,此事一成,自己將獲得列國的讚譽,成為信陵君之後的第一人。

那件事就是刺殺秦王嬴政。

坦白說,那個時候聶政、專諸之流,重承諾,輕生死,著實是為人稱道的人物。貴族想有這樣的門客,遊俠想成就這樣的名聲,於是就將他們捧成了正面人物,而韓相累、吳王僚則成了反派角色,連帶著嚴仲子、吳王闔閭都沾光,沒有因為刺殺而掉價,反倒成了無毒不丈夫的典範。

後來嬴政滅亡魏國之後,魏國安陵君是魏昭王的弟弟,因而有自己的封地小國。嬴政派人以五百里地想要交換安陵君的五十里封地,安陵君自然不願意,離了封國就是魚出深淵,還不是任人擺布,可是不答應人家就打你。

什麼叫師出有名?

我找你換東西,你不答應,那就是不給我面子,那就打吧。當年秦昭襄王換和氏璧的事,和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你可以知道安陵君為什麼不答應了,要是給了你封地,你反悔了,我去哪?

那時候秦王管你去哪。

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國,想要保全國土,又不惹秦王生氣,總之,又是一個藺相如。

秦王接見了唐雎,坐在一起,對唐雎說,先生為我評評理,我願意拿十倍土地來換安陵君的土地,他不給我,是不是他看不起我。要知道,韓、魏都被我滅了,安陵君那麼點土地,我是看他是長者,所以客客氣氣的和他商量,你回去勸他,不要不識好歹。

所謂主辱臣死,唐雎怒了。

唐雎說,安陵君的土地是祖上傳下來的,五千里地都不會換,何況五百里。

秦王大怒,站起來,我是天子,你知道惹我生氣的後果嗎?

唐雎搖頭,未聞也。

秦王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唐雎說,你知道布衣之怒乎?

秦王說,不過摘了帽子,以頭撞地,死給人看罷了。

唐雎說,此庸夫爾。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真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士人之怒,懷怒未發而天降預兆。今天再加上我,伏屍兩人,血濺五步,天下縞素。

秦王是富貴中人,當此局勢,立刻低下頭來認輸,表示先生真了不起,難怪安陵君國土只有五十里,卻能生活在這亂世,正是有了先生這樣的人啊,來,寡人敬你一杯,向你賠罪。

唐雎自然和顏悅色的接受對方的賠禮。

其中,白虹貫日後面都成武功招數了,還有彗星襲月,聽起來總有神話成分,不知幾分真假,應該是當時人編的,如同民間故事裡飛檐走壁的江湖俠客一樣。

所以,刺殺在當時是一件還算正義的事,尤其是你殺對人的時候。刺殺秦王的事情一旦成功,必然轟動天下,隨之就是太子丹名望暴漲,藉此足以拉攏起楚國、魏國、齊國,合力攻秦,以挽回燕國的敗局,而不是單純的泄恨殺人。

荊軻見太子丹不願意,於是親自去找樊於期,對他說,秦王殺了你家人,如今有報仇的機會,願不願做。

樊於期大喜,若能報仇,萬死不辭。

荊軻說了太子丹的刺殺計劃,而後說,自己缺乏一件夠資格的禮物,如果你願意把人頭給我,我拿著去秦國就能見到秦王,而後為你報仇。

樊於期是秦國敗將,敗軍之將不足以言勇,在燕國又不得志,說不定還要匿名更姓,以掩人耳目,聽了後,咬咬牙。太子丹對他不薄,如今用得著自己,自己若不報恩,天下之大,又有何處可以去得,難不成真的去匈奴嗎?

樊於期於是自殺。

太子丹聽後極為哀痛,但是他把樊於期留在身邊,其實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名聲,如今為了刺秦,雖然不忍也得讓樊於期去死,只是自己不想做的事讓手下人做而已。

不然,太子丹為何將樊於期留在身邊。

如今,進階之物有了,還需要其他東西,比如行刺工具。

太子丹從趙國人徐夫人(人名)哪裡買來了一把匕首,價值百金,又讓工匠塗上了劇毒。

有了刀,有了毒,總得有試刀的人。於是太子丹找人試刀,只要用刀刮傷對方一點皮膚,那麼對方就會劇毒而死,讓醫生嘗試著去救,也無一能夠救活,見血封喉。

為了周全,太子丹說不定還要荊軻模仿著刺殺的過程,總之思慮周詳,然後發現問題還真不少。

使者覲見秦王,是要被搜身的,不僅身上不能帶利刃,恐怕還得將你的發簪拿走,還要盤查你的頭髮,看是否夾帶毒藥一類的東西,不是一般的嚴。

那時候刺殺盛行,手段也多,李斯就是各中好手,所以秦王的防範也嚴密,包括你見秦王穿的衣服,都是現場人家給你換的,著實沒有可趁之機。

那麼將匕首放在裝樊於期人頭的盒子里呢?

樊於期的人頭,定然要被有關人員查驗,以防你魚目混珠,何況到時候盒子肯定先送給秦王,東西在人家哪裡,你怎麼拿?

《英雄》里,無名說,秦王防範森嚴,衛士不得近他三十步,所以必須利用秦王的懸賞令,拿到一個刺客,可以近十步,再殺一個刺客,可以到秦王十步前與其對飲。

無名練得武功叫十步一殺,十步之內絕無差錯。

秦王問,你手中沒劍,如何殺寡人。

無名說,奪了大王的劍,而後行刺。

電影里的設定相當合理。雖說秦王也是高手,劍法不錯,可是自己的劍是長劍,一般是裝飾用的,真用來殺人,倉促之下會發現劍無法拔出來,因為劍身太長,而當時的劍應該是掛在身上的,劍鞘綁在身上,你手臂無法前伸的太遠,而對無名,則沒有那種擔憂。

不過太子丹可不敢冒這種險,思前想後,找到了一件能夠裝匕首的東西——地圖。

當時亡國之君需要做幾件事,將印綬、戶籍、圖冊等東西給人家,以表明我們正式歸降。

凡事就怕有心人,為了大業,區區圖冊算什麼,大不了給你故意歪曲幾筆。

萬事俱備,不過荊軻缺乏一個心腹隨從,當時燕國有一個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歲,殺人,面無懼色,人們不敢盯著他看。太子丹把秦舞陽安插在荊軻身邊,其實也是以防萬一吧。

因為所有的干係都系在荊軻身上,他要是只是為了在秦國謀取功名,那麼自己大業豈不是毀了。

終於齊備了,而荊軻始終不說走。

這個時候就考驗太子丹的耐心了,太子丹也不是易與之輩,遣將不如激將,於是對荊軻說,我打算先派秦舞陽過去,讓他帶著東西先走吧。

荊軻大怒,然後當即收拾行李要走。

太子丹等知道內情的人身穿白冠為他送行,高漸離在易水河邊為朋友擊築,歌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踏上去路的荊軻卻另有打算,他也不打算背信棄義,說到底只是想既保住性命,也傳下佳話。

當初曹劌領兵抵禦齊國,屢次兵敗,魯國割地不少。後來魯公和齊桓公登台盟約,曹劌懷劍而上,逼迫齊桓公退還侵佔的土地,齊桓公無奈就範,也沒有反悔。

藺相如對付秦王,動則以死相逼,秦王雖然無賴,卻也只得退讓,成就了藺相如名望。

毛遂帶劍上殿,脅迫楚王同意救援趙國,歃血為盟,為人敬仰。

所以,荊軻真正的目標,就是挾持秦王,而後逼秦王盟約永不攻打燕國,說不定還有其他條件,反正不怕你不答應。

如果達不成,那麼荊軻只能跟秦王同歸於盡,也算流傳下美名了。

他最終栽在了這點上。

荊軻等人到了咸陽,厚禮送給秦王中庶子蒙嘉。要論最有前途和最得寵幸的職位,我想非中庶子莫屬了。

蒙嘉聽聞燕國有歸降之意,而且帶來了重禮,不禁喜不自勝,這可是大功一件,於是找到秦王,說燕王願意稱臣納貢,並且送了禮物過來,如何如何。

秦王大喜,禮物到手總是不錯的,於是命有司安排典禮,請各國在秦的使臣都參加,一起見證這一時刻。

期盼已久的日子終於來到,荊軻和秦舞陽走到了大殿之上。

而這一刻,秦舞陽害怕了,戰慄不已。

原因很簡單,秦舞陽年紀小,平日里在市井之間耍勇鬥狠,殺人都不怕,可是畢竟沒見過大場面,有些心虛。

有一種威嚴叫做官威,常說的不怒而威,就是久在上位,一言一行能夠定人生死,形成了對人命的一種漠視,旁人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殺氣,就會害怕。

電視劇里,包拯升堂問案,兩排的衙役用手中的殺威棒在地板上敲擊,喊著「威武」,兩邊的帶刀侍衛叉腰而立,這時包拯再拿驚堂木一拍,確實很威風,身處其中的人,不自然的就容易被這場面嚇到。

秦國的大臣對秦舞陽的表現自然議論紛紛,荊軻此時在江湖混跡的水平發揮出來,說小國之民,忽然到了秦國大殿,自然害怕的瑟瑟發抖,還望大王贖罪。

秦王也不在意,畢竟這就是他辦朝會的目的,讓來人感受到秦國的威嚴,於是讓荊軻繼續獻圖儀式。

荊軻走到案台前,先打開裝樊於期人頭的盒子,秦王點點頭,他早知道此事,如今不過是一個過場。

荊軻再在桌子上打開地圖。

當然地圖應該是被檢查過的,不過荊軻應該用了什麼手法,比如在捲軸上做手腳之類,過了這類審查。

獻圖其實也是一個過場,秦王認真的完成整個儀式,卻不想到最後,荊軻拿出了匕首,然後刺了過去。

當然,刺中秦王不是目的,荊軻是想抓住秦王,也給了秦王逃命的機會。秦王倒退著站起身來,立刻就想拔劍,可是之前提過,劍和劍鞘是懸掛在衣帶上的,而劍身太長,平日里拔出來很容易,可是當此被刺殺的時候,容易慌亂,又談何容易。

秦王拔不出劍,而荊軻拿著匕首向前揮舞,秦王只能跑了,而且是繞著大殿的柱子跑,狼狽之極。秦王身邊的侍衛,因為不能拿兵器,匆忙之下只能空手奪白刃,自然吃了大虧。

群臣在下面急了,可是秦法森嚴,私自上殿者死,秦王又不說讓你們幫忙,大家只好在下面用力的呼喊,用來驚擾荊軻。

而秦舞陽在下面,早就被抓起來殺了。

此時的荊軻也有些著急,匆忙中只砍斷了秦王的衣袖,如今竟然對峙起來,這怎麼可以,拼了命的去繞著柱子追趕秦王,眼看就要得手,忽然下面飛來一個東西。荊軻連忙躲開,而後才發現是一個藥箱,而秦王已經躲遠了,心中氣惱不已,再次上前。

秦王慌忙之下,怎麼拔劍都拔不出來,下面的人也著急,有人就喊,把劍鞘往後推,把劍鞘往後推。秦王急忙推劍鞘,右手再一拉,將劍拔了出來,頓時有了底氣。

有道是一寸長一寸強,秦王於手持匕首的荊軻對壘,差的是好幾個數量級,很快砍傷了荊軻的右腿。

完了,大事去矣。

最後關頭,倚柱而靠的荊軻知道挾持秦王的計劃泡湯,於是將匕首扔過去,秦王敏銳的躲開。

荊軻於是說,要不是我之前想挾持你,你必死無疑。

秦王恢復了從容,命左右斬殺荊軻,並大加封賞有功的侍從、官員,給了醫官夏無且黃金兩百鎰,表示幸虧有你的葯囊,寡人記得你的恩情。

秦王因此事而鬱鬱不樂良久,傳命王翦、李信,發兵滅燕。

太子丹孤注一擲,原本極有可能成功的,可是沒想到荊軻卻讓他失望了,所託非人啊,所託非人。

刺殺一事轟傳天下,給了太子丹一些名望,卻沒有給他太多東西。

秦兵殺來的太快,太子丹無法抵抗,他也沒有那種威望能夠引來別國的援兵,燕國上下責備他行事孟浪,引來如此大禍,一切都晚了。

我想,太子丹一定想,為什麼別人能找來專諸、聶政一樣的刺客,做成大事,而我就不行呢,老天待我何薄。

倒是亡國之民、邯鄲的魯勾踐,聽了之後,大為懊惱,說難為荊軻竟然是如此義士,當初我與他爭論,怒目相向,他走了,想來是認為我這種人不可交,真是太遺憾了,竟然沒能結交這樣的義士。

公元前226年,秦兵大規模增兵至趙國,而後王翦進攻燕國,很快攻下了薊(ji)城。燕王喜和太子丹流亡遼東,秦將李信帥兵在後緊追不休。

在代郡稱王的公子嘉寫信給燕王喜,說秦王之怒全由太子丹而起,若是奉上太子丹頭顱,秦國追兵必然撤回。

事到如今,太子丹只有一死。之前,他讓別人以死為自己謀取名望,可是霸業成空之後,也只有一死了。

燕王喜送交了太子丹的人頭,不想復國了,只想在遼東安穩的待著。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怎容你逍遙法外。

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兒子王賁率軍攻破遼東,俘虜燕王喜,燕國滅亡,與燕王同時被俘的還有代郡的趙國公子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哲 的精彩文章:

春秋英雄志×嬴政篇×人盡其才
春秋英雄志×趙國篇×國之將亡

TAG:公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