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文化——從上海到香港

亞文化——從上海到香港

每周專欄 //藝術作為大眾文化 Art as Pop Culture

LEAP主編岳鴻飛(Robin Peckham)每周的評論專欄以敏銳的視角和不乏幽默的文風點評「高眉」藝術和「低眉」流行文化重疊區域的辛辣話題。本周專欄透過近期上海與香港的幾個展覽,談及了現當下漸漸躋身藝術主流的新媒體文化。

「細胞迴響」展覽現場表演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在文化景觀碎片化的當代,形態各異的亞文化常常能夠上升至主導地位;它們基本上搶奪了所謂「主流大眾文化」曾經佔據的位置——通過與特定區域、領地和社群中的主要群體建立聯繫的方式。自然地,這些上升中的亞文化泡泡也成為了藝術家們的創作成果最為豐碩的領域。1950年代誕生於紐約、倫敦和加州的波普藝術曾表現出對於正在壯大的大眾媒體文化的興趣——當時,二戰之後迅猛發展的工業經濟使得觀眾們首次開始在媒體平台中尋找身份認同,而這種趨勢也成為了一種嶄新的文化現象。今天,任何一種能夠自洽的新媒體文化似乎都理應被允許保有其自身藝術性的部分;在一些情況下,藝術甚至成為了這些新媒體文化的一部分。近來的一系列展覽也證明了這些猜想。

唐娜·胡安卡(Donna Huanca)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的個展「細胞迴響」(Cell Echo)中包括了一件大尺幅的委約繪畫,但這件作品主要還是派生自展覽開幕當日的表演——一張玻璃板被固定在展廳中央的一塊摻滿顏料的泥質基底上,兩名身覆同樣的透明面板並全身塗滿顏料的表演者圍繞著中央的玻璃緩慢地繞圈行走,界定圍繞著玻璃板和房間中的繪畫之間身體的空間。其中的一位表演者,里奇·沙贊·可汗(Richie Shazam Khan)的表演呼應了紐約市中心表演場景的軌跡——這一社區背後的故事之多使得全球當代美學領域不得不為其預留了一個格外龐大的位置,而這也令人們時常會忘記了其與其它的本地亞文化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另一位表演者,迦比婭·比瑞納(Gabija Birina),則是一位現代風格的舞者和編舞家;他們一同在固定的編舞和直覺、歐洲學院和曼哈頓下城的風格之間遊走。胡安卡這件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將不同的生命線拋向分散的方向,拉緊了繩索,在展覽空間中創造了一種形式上的張力。

「澤維爾·查:無情的邏輯」展覽現場

2017年3月27日至6月2日

空畫廊,香港

《無情的邏輯》(截頻)

單頻錄像

再去往南面的香港,兩個展覽分別呈現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媒體文化的關注——一種正在衰落,另一種正在興起。在香港島南面的空畫廊(Empty Gallery),澤維爾·查(Xavier Cha)首次放映了她新創作的影片《無情的邏輯》(Ruthless Logic)。這位以其在紐約語境中創作的、結合了活力和科技中介論的作品著稱的藝術家為香港創作了她最自足的作品。查請來一隊武打電影專家,將他們帶到一個典型的邵氏電影攝影棚,在她的影片中呈現了一組無止境地重複,但缺乏意義且沒有上下文支持的武打動作,以探討身體和電影的交際怎樣能創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情境,以及被剝離了具體情境的純粹圖像如何能夠在跨國界的電影空間中流通。從這一點上來說,查的項目大概是邵氏電影公司今年放映過的作品中最有趣的,或說拍攝團隊中人數最多的。今天的香港電影還算不上完全的昨日黃花——鑒於當下的一種幾乎僅存於廣東移民社群的亞文化中的、關於大中華地區文化史的強烈懷舊情緒

在尖沙咀K11商場原有的地下展覽空間,陸明龍(Lawrence Lek)製造了另一種現實。他假設我們生活在2065年,那時電子遊戲佔據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包括那些本該專門用於藝術生產的時間。「所有的工作都通過演算法處理,人們整天都在遊戲中與人工智慧對戰。但後者早已成為所有遊戲的行家了,現在它們開始想做藝術家。」【這讓我想起了漢娜·戈爾德(Hannah Gold)精彩的推想小說(speculative fiction)《開放辦公室計劃》(Open Office Plan)。這個故事發生在由社交媒體的影響者們所掌握的未來,他們在一棟專門建造的摩天大樓中,將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製造病毒性的社會狀況。】陸明龍作品中的遊戲玩家社群既是真實的,也是虛構的;展覽中有真正的遊戲可以玩,更不用說陸明龍、彼得·納爾遜(Peter Nelson)和亞歷克西斯·埃爾斯(Alexis Mailles)在K11藝術基金會同期舉辦的展覽「翡翠城」( Emerald City)中邀請遊客來到香港的二戰時期的掩體中參與第一人稱視角的射擊遊戲,並在同城的多個展覽中製造了互動。

《自動保存:城門碉堡》在K11「翡翠城」展覽中的遊戲空間

紐約市中心的表演、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和多人參與的線上遊戲,這些都是在特定的際遇之下誕生的社群,而後它們繼續發展並突破了其自身的時空界限。上海市中心的表演?當然。在當代藝術創作中重提邵氏兄弟的武打電影?這也是自然的。被轉化成新興藝術形式的情感勞動的電子遊戲?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新媒體理論學者全喜卿(Wendy Chun)關於本尼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所提出的「想像的共同體」概念的更新理論建立在科技網路和「在地全球性」(glocality)上,但「想像」的實質沒有發生改變。正如這句話所說的一樣:每種流行文化趨勢都有其對應的藝術形式。

文 | 岳鴻飛(Robin Peckham)

? LEAP | 獨家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界LEAP 的精彩文章:

LEAP 招新 | Modern Eye 藝影書閣招募新媒體運營主管

TAG:藝術界LE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