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宇航員回到地球時是被人抬著出來的?看完以後恍然大悟

為什麼宇航員回到地球時是被人抬著出來的?看完以後恍然大悟

隨著各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對於太空環境下,動植物生長規律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宇航員在失重環境中身體又會有哪些變化呢?

太空生活對人類的心臟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在長時間的微重力作用下,該器官的形狀會發生變化。在地球,因為重力作用心臟掛在胸腔內並呈橢圓狀,但在沒有了重力作用的太空,心臟無法做出正常的掛垂動作。

在太空,心臟可以毫不費力地改變形狀,它不需要花力氣來獲得血液供應,而這樣則會讓心臟失去關鍵的肌肉量。貝勒醫學院太空健康科技轉化研究所主管Dorit Donoviel表示:「如果你不充分鍛煉的話--特別是做心血管運動--那麼你將會開始對心臟進行重新調節。所以當你返回地球的時候,它將可能無法輸送血液。」

而讓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的是,在太空環境下,宇航員的血量也會損失,這意味著心臟能得到的血液量變得更少。這是為微重力的副作用之一,它會引發體液在體內的變化。由於人類在地球的時候基本都是直立狀態,所以血液更趨向於流下下肢。但到了太空之後血液則會得到重新分配,此時,心臟將會獲得比地面更多的血液,為此宇航員需要在剛進入太空環境的頭幾天去除掉體液來消除心臟內的多於血量。換句話說,宇航員要經常小便,特別是在他們第一次進入太空的時候。這也是我們每天晚上平躺休息過後總是想要尿尿的原因。在太空,這種體液的排放將會讓宇航員損失掉近15%的血量。而當宇航員返回地球之後,由於血量損失,當重新進入重力環境並恢復到直立狀態後,其心臟能獲得的血量則會減少,這也是他們返回地面後可能會出現暈倒的原因。

長期在失重條件下,血液不會像在地球上一樣,會順利流向下肢,儲存在下肢,所以下肢的血液量很少,造成下肢肌肉萎縮。長期處於失重狀態下,身體里的鈣不容易被吸收,很多骨鈣被流失,而且長期不見陽光,不利於維生素D的合成,會導致骨質疏鬆,冒然行走出倉,容易骨折。在失重狀態下,血液大量流向頭部,在宇航員返回地球時,可能會導致頭部血液量的減少,會有暈厥出現。長期的失重狀態,環境跟地球差別很大,所以宇航員身體,生理上的回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冒然行走可能會有不可預測的癥狀。宇航員重返大氣層時,宇航員不但身體,精神和心理也處在壓力,緊張下,所以以防萬一,宇航員會被抬著出去。

綜上訴述,由於宇航員會出現肌肉萎縮,容易骨折,容易暈厥,精神緊張等各種情況,所以宇航員是抬著出倉,或是坐輪椅出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婲姑涼 的精彩文章:

黃鱔到底有什麼功效?男人要常吃,這方面會有所提高
4月下旬財運開掛,這三大星座大財難逃,被財神爺看上,躲不掉了

TAG:婲姑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