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帝後愛cosplay:慈禧扮菩薩,雍正裝洋人,乾隆是個自戀狂!

帝後愛cosplay:慈禧扮菩薩,雍正裝洋人,乾隆是個自戀狂!

雍正大概是清代最富有爭議的皇帝,在他的身上籠罩著重重謎團:爭儲、苛政、暴斃,再加上鐵打的後宮流水的嬪妃,為當下的「宮廷劇」「穿越劇」提供了不少的故事素材。在前些時熱播的幾部電視劇里,他的形象是這樣的:有的器宇軒昂(唐國強版),有的冷峻帥氣(吳奇隆版),有的儒雅風流(何晟銘版),有的老成持重(陳建斌版)。那麼,雍正爺,您到底長什麼樣啊?我們來看看他的畫像。哎呦,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雍正爺也是位Cosplay達人!

既是吟詩作賦的文人,又是智斗惡龍的道士

在電視劇《甄嬛傳》里,雍正整天忙著跟甄嬛談戀愛,忙著跟華妃斗心機,忙著跟皇后生悶氣,總之後宮的事兒讓他操碎了心。然而史書中對他的評價卻是「宵衣旰食,夙夜憂勤」,大概意思就是天不亮就穿衣服起來工作,一直忙活兒到三更半夜才能坐下來吃口飯,這麼一工作狂,哪有時間談情說愛啊!不過話說回來,雖然皇帝這份工作「壓力山大」,但雍正還是個挺講究生活情趣的男人。

第一張cosplay圖就嚇死你們!大清皇帝居然帶了假髮扮成洋人!

雍正皇帝穿西裝,系領結,佩戴假髮,唇上貼了八字鬍,活脫脫一副歐洲皇帝或領主的打扮。

點擊看大圖

雍正皇帝帶著假髮,可見雙腿穿青色綁褲及黑靴,手握三叉戟,捕捉猛虎。

清皇室與喇嘛教關係密切,雍正皇帝當雍親王時的府邸後來改為雍和宮,隨之改為喇嘛教寺廟。此圖為雍正皇帝扮演喇嘛的畫像。

清皇室受士人文化影響,嚮往往代士人生活,此圖為雍正皇帝扮演士人書寫,雍正皇帝戴紗帽,穿士人衣服,於石壁書寫。

雍正皇帝扮演農夫,頭戴草帽,手持蒲扇,頭枕膝上,片刻小憩。

雍正伴扮演腳僧,穿百納衣,手扶僧仗,於松下行走。

有這樣文藝范的爹,乾隆爺更是有時間有精力,繼續父親cosplay的事業!

乾隆的Cosplay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因為他對畫中世界十分嚮往,很想代入體驗一番,譬如清朝畫家冷枚的《賞月圖》深得乾隆心,他便命畫師重新臨摹,再將自己放入畫中取代主要人物,手持如意坐在樹根椅上,抬頭45度仰望夜空賞月,取名《高宗觀月圖》:

一種就是更普通的,身穿漢服。還有更會玩的。

「照片」中,他或身著寬衣大袖的漢服,或化身為普賢菩薩,或撫琴,或鑒寶,或采芝,他甚至還把自己的臉P到了身後懸掛著的古代畫像中,讓自己的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出現在一張畫中,等等,畫風清奇。

首先給大家分享一張畫風清奇的cosplay照。

圖繪乾隆皇帝身著漢服,在坐榻上觀賞青銅、瓷器等各種古物的情景。其身後點綴室內環境的是一扇屏風。屏風上繪有連綿疊嶂的山巒和波光瀲灧的碧水。此幅屏風畫作為畫軸中的一部分,不僅充實了整個畫面,令構圖更為飽滿,也以「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江南風光,為乾隆皇帝的鑒古活動增添了淡泊靜雅的氛圍。本圖是仿清宮舊藏的一開宋人冊頁,乾隆皇帝諭令宮廷畫家共創作了五幅與之相類似的圖畫,並且將宋人冊頁中的文士換成了他的頭像,以這種畫中畫的形式表現皇帝的肖像,在西洋畫中是沒有的,在中國歷代皇帝中,也僅乾隆皇帝一人。看了乾隆皇帝是個自戀狂!

不過,比起上面這種,下面的這個玩法就更神奇了——在仿明代丁雲鵬《掃象圖》的《高宗洗象圖》中,乾隆居然扮成了菩薩。

扮菩薩的的確確是乾隆的創舉,畢竟他老爹雍正頂多也就扮過高僧而已,從未扮過菩薩。(後浪推前浪啊~)而且他扮菩薩也不只這一次,進貢給他的很多唐卡作品中就有他不少菩薩扮相。

其實除了上面這些,咱們乾隆爺心中還有一個最最崇拜的人。為此,乾隆在自己的紫禁城中留下了很多這個人的東西,同時還經常cosplay他。

他是誰呢?咱們先看下面這張圖。

有小夥伴肯定會問了:「這不就是一個亭子嗎,跟乾隆的偶像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關係很大,這座亭子就是乾隆專門為了cosplay他的偶像造的。

這座亭子叫「禊賞亭」,位於故宮寧壽宮花園的東北角,它原是乾隆為自己退位後修的「療養院」,結果退位後他並沒有在這裡住過一天,仍然住在養心殿里繼續把持朝政。

如果你走進寧壽宮花園(現名為珍寶館),相信你肯定不會留意這座小亭子,因為它從外表起來真的平平無奇,跟天底下其它的亭子沒什麼兩樣。

但其實這個亭子特別就特別在它的名字上——禊賞亭,因為這是乾隆為了cosplay自己的偶像而特意取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禊賞」又是什麼意思呢?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上面這段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上學時候咱們都背過,是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段落,「禊賞」二字的含義就蘊含在裡面。

相傳古時人們每到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要過一個節叫「上巳節」,又稱「三月三」。這個節日人們的主要活動就是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意在通過沐浴洗除一身的晦氣,祓除禍災,祈降吉福。

而在這種習俗中,也許是人們覺得光洗個澡搓個背太單調了,於是延伸出了很多的「小遊戲」,比如上面王羲之在《蘭亭集序》里描寫的和朋友們一起玩的「曲水流觴」。

「曲水流觴」在最早的時候遊戲規則是這樣的: 大家沐浴完後,分坐在河水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就要把酒喝光,彼此相樂,故稱為「曲水流觴」,當然有的人不喝酒的,就放上大棗、水果等代替酒杯。「觴」就是酒杯的意思。

而在《蘭亭集序》里,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畢竟都是大文人,因此玩「曲水流觴」光喝酒還不行,得做首詩,互相品評。 這種遊戲在歷朝歷代都很風靡,文人們最喜歡玩,還有的文人就在自己家院里挖出條小河來,約友人來玩「曲水流觴」。

沒錯,上面說到的乾隆的偶像就是王羲之。

只是簡簡單單cosplay一下偶像的畫像怎麼能表明他的喜歡程度呢,於是本著偶像喜歡做什麼,我也要做什麼的心情,乾隆直接cosplay了「曲水流觴」。

上面這張圖咱們可以看到,整個禊賞亭的內部被挖出了彎曲的「小水渠」,名曰「流杯渠」。當年亭子造好之後,乾隆就帶著大臣們過來,分別坐在這蜿蜒的「小水渠」兩邊,先將水渠里注滿水,然後把酒杯放在裡面,讓其自由漂動,流動到誰面前誰就要作詩一首。當然,流到乾隆面前時,不論他說什麼,所有大臣都會讚不絕口。看出來了吧,咱們這位王羲之的「真愛粉」乾隆,就是將自己比作了清朝版「王羲之」。

Cosplay能玩到這個程度,一出手就是這麼大手筆,估摸著也只有咱們乾隆爺能做得到了~

後來cosplay的大旗就由西太后慈禧來抗了,這時候有了照相技術,所以西太后的cosplay圖都是這樣的。確實沒有圖畫上來的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著名HR專家 的精彩文章:

TAG:非著名HR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