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盤點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美國任性削減 中國繼續領跑

盤點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美國任性削減 中國繼續領跑

儘管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一度遇冷,甚至有人對可再生能源市場前景表示擔憂,但在雪佛龍前經理、美國太陽能公司Bright創始人 Jonah Greenberger看來,「以我在墨西哥看到貧困人口的生活狀況而言,太陽能仍具有較大潛在市場,政府向他們提供能源補貼難以惠及所有人。」Jonah堅持在墨西哥投資太陽能,公司還幫助用戶免費安裝太陽能面板,只收取服務費。這種類似於有線電視的模式讓一些並不富裕的人們感受到太陽能普及的可行性。Jonah在墨西哥當地聘請工人來安裝太陽能面板,進而節約了成本,最終項目讓公司獲益良多,同時也證明可再生能源市場強大的生命力。

近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德國法蘭克福財經管理大學和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了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成績單」——《2018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這份報告對2017年全球市場的表現進行了盤點,再次指出太陽能、風電等可持續能源的巨大發展潛力。

可再生能源投資市場逆勢回暖

《2018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達到2798億美元(不包括大型水電)。這一數字相較於2016年的2416億美元,增加了15.8%,讓曾經一度唱衰可再生能源投資市場的人頗為尷尬。

在2016年,國際市場受到各國政策和多種因素影響,投資額同比下降23%,可再生能源投資遇冷彷彿給不少投資商和企業戴上了隱形鐐銬,市場投資大多處於觀望態勢。

顯然,可再生能源領域在2017年實現了逆勢回溫。報告指出,2017年,太陽能前所未有地主導了全球新能源發電投資。世界範圍內太陽能裝機容量創紀錄地增長98 GW(1GW=1000000kW),遠遠超過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以及核能等其他發電技術的凈增量。

同時,太陽能發電與其他發電技術相比吸引了更多的投資,同比增長18%,達到1608億美元。這組數字再次驗證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巨大潛力。

對此,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能源、環境、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告訴記者:「市場回暖主要有4個因素。一是可再生能源技術持續發展使得成本降低,讓可再生能源的競爭性和優勢不斷凸顯。二是不少國家和地區認識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給予強有力的國家性政策支持。三是一些私營部門不再駐足觀望,而是以長遠的眼光重新認識可再生能源市場,來自投資者的熱情進一步加速了市場回暖的態勢。四是國際社會對環境的高要求業已成為能源領域的重要指標。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締約國各自設下的減排目標,不少國家、地區已將低污染、低碳的綠色能源視為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方向。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實現了2017年可再生能源投資市場的逆襲。」

中國領跑太陽能投資市場

2017年,世界各國對太陽能更加依賴。報告顯示,2017年太陽能占可再生能源總投資的57%,其投資額更是高於在煤炭和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上約1030億美元的新增投資。太陽能投資邁入空前的熱潮。

美國環境組織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國際氣候與能源倡議代表Neha Mathew-Shah表示:「全球煤炭的使用正在減少,這並不奇怪。過去幾年這種趨勢一直在加速,隨著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成本優勢超過化石燃料的成本,煤炭成為歷史,這只是時間問題。」

在國際社會再次擁抱太陽能的熱潮中,中國依舊領跑。報告指出,2017年太陽能投資大幅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中國。新增53 GW裝機容量,佔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並且投資額同比增長58%至865億美元。

不僅是太陽能,放眼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國在2017年這一領域的投資額比2016年增長31%,達到創紀錄的1266億美元。種種數據表明,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

除了中國,澳大利亞(同比增長147%至85億美元)、墨西哥(同比增長810%至60億美元)以及瑞典(同比增長127%至37億美元)因為投資額大幅上漲成為黑馬。

數據表明,不少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投資市場不再畏手畏腳、保持觀望,儘管一些國家及地區並非可再生能源的傳統強國,但在過去一年已經躍躍欲試。

今年2月,因成功發射重型獵鷹火箭讓Space 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聲名大噪。早在去年,兼任美國電動車及能源公司特斯拉首席執行官的馬斯克有意將其投資版圖擴大到可再生能源領域。

2017年7月,特斯拉贏得南澳大利亞政府的競標,為其建設世界最大鋰電池蓄電站。南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高度依賴風力發電的州,一旦項目建成,對當地能源市場意義非凡。

馬斯克承諾,要在簽署電網連接協議後的100天內竣工,否則將這一鋰電池儲能系統無償贈給澳大利亞。

目前,特斯拉已經完成了100天的約定,電廠已經交付使用。馬斯克表示,這家鋰電池廠可提供100兆瓦(129MWh)的儲能,標誌著澳大利亞擁有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的第一步。接下來,特斯拉還有更「瘋狂」的計劃——在澳大利亞建設全球最大虛擬發電廠。

據法新社報道,南澳大利亞州政府公布新計劃,特斯拉將向5萬家庭免費提供太陽能板和特斯拉電池,將民居變成相互連接的巨大發電廠,從而分階段實現虛擬發電廠的建設。

可再生能源在美國遇冷 投資者仍尋求機遇

在一些國家及地區重新擁抱可再生能源的同時,部分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在2017年有所下降。

在美國,可再生能源投資額同比減少6%至405億美元。在歐洲同比減少36%至409億美元。其中,英國減少65%至76億美元,德國減少35%至104億美元。日本可再生能源投資額減少28%至134億美元。

彭博新能源財經總編輯兼報告主要作者Angus McCrone表示:「一些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資額較低,主要反映了政策支持的變化以及大型項目如海上風電的融資時機變化,以及每兆瓦資本成本下降的影響。」

根據《華盛頓郵報》獲得的一份特朗普政府2019預算草案草稿,白宮正計劃削減能源部門對可再生能源的總體資助,使清潔能源研究預算削減72%。

特朗普當局對可再生能源投資持消極態度,使得當前美國投資市場表現平淡。楊富強表示:「自特朗普廢除《清潔電力計劃》之後,在聯邦政府的政策影響下,美國投資者還持以保守的觀望態度。一旦失去聯邦政府的稅收支持,可再生能源在美國的發展速度將繼續受阻。」

1179英里的Keystone XL Pipeline(鑰石輸油管線)就是一塊「絆腳石」。這條管道將連接加拿大和美國德州休斯頓,每天可以運輸石油83萬桶。去年,特朗普特朗普要求鑰石輸油管線開發商TransCanada重新提交項目許可申請。不久後,他批准了這一項目。

土著環保聯盟(IEN)作為美國一群土著環保活動家,決定通過在管線路徑上設置太陽能電池板來抗議管道項目重啟。

IEN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太陽能電池陣將連接到內布拉斯加州的電網,為整個州提供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鑰石輸油管線對內布拉斯加州而言幾乎沒有好處。」

目前,IEN已經成功集資5萬美元,建設第一批3組太陽能電池板。現在這個小組正考慮為另外兩組再籌集3萬美元。

難以與聯邦政府統一步調的不僅是本土環保人士,還包括一些地區州政府。

可再生能源投資發展的「模範生」——加利福尼亞州已經制定北美最嚴格的環境政策,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敞開大門。加州州長Jerry Brown來中國參加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時表示,儘管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加州將會繼續履行協定的具體要求。

州政府的立場可能是可再生能源投資者的一劑強心針。目前,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已經簽署了從世界各地太陽能和風電場購買3000兆瓦產出的合同。

去年,谷歌已從挪威Tellenes風電場購買首批風電。據悉,谷歌與Tellenes風電場將會保持長期合作,谷歌對於在歐的風電投資腳步仍在繼續。

2017年世界上有哪些太陽能項目?

俄羅斯

切爾諾貝利太陽能計劃

在烏克蘭北部基輔州城市切爾諾貝利的工程師們,正計劃將這一地區變成太陽能發電的基地。烏克蘭工程公司Rodina Energy能源集團和德國清潔能源公司Enerparc AG已聯手在切爾諾貝利地區安裝1000英里太陽能電池板。

目前這個陣列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有1兆瓦的容量,大致相當於10個汽車發動機產生的能量。

「雖然這不是一個強大的力量,我們仍在努力擴大這個項目的規模。」Enerparc聯合創始人Stefan Müller說,「切爾諾貝利項目是我們的第一個試點項目,希望能在下一階段與政府達成一個約100兆瓦的協議。」

印度

推出部分太陽能列車

火車是每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被稱為是貪婪的燃料消耗者。

印度鐵路運行約11000輛列車,以服務國內13億居民。為了改善印度空氣質量、減少碳排放,印度鐵路公司在列車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為火車車廂內用電和其他輔助能源提供動力。

儘管全面替代柴油發動機還需要一些時間,但這一努力是印度實施氣候變化預防戰略的一部分。作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印度承諾到2030年將其能源的40%用於可再生能源。

印度鐵路公司預計,如果太陽能電池板被添加到每列火車上,它們每年將減少超過5500加侖的柴油消耗。

波多黎各

太陽能發電儲能系統

特斯拉為波多黎各首都聖胡安市安裝了一套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旨在恢復城市一家兒童醫院的電力供應。這個系統可以在白天產生200千瓦小時的太陽能,並儲存高達500千瓦時的電力,足以恢復醫院的電力供應。

在颶風季節之後,加勒比海島嶼波多黎各電網遭到嚴重破壞,包括特斯拉在內的許多企業和國際組織都伸出援手。

災難發生的初期階段,特斯拉的援手不僅幫助波多黎各渡過難關,同時也是太陽能如何快速用於社區援助的經典案例。

據報道,政府正在研究長期的太陽能計劃。「我百分之百支持可再生能源。」波多黎各地方長官表示,「這是在波多黎各建造微電網的一個機會,以便在不同地區都能夠提供電力。」

作者:張倩

來源:中國環境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環境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