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同齡人的我卻嫉妒這件事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同齡人的我卻嫉妒這件事

文/挖財錢堂社區達人臨公子

不用我多說了吧,這幾天不管是朋友圈、微博、網路新聞處處洋溢著街道居委會大媽式的問候:

別人套現15億,你被同齡人拋棄了嗎?

沒等吃瓜群眾前赴後繼地趕來,微博大V韓寒就已開懟:

於是熱點踩著熱點,原作者又祭出一波《致大V韓寒:你可以衣食無憂,但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刀光劍影好熱鬧。

那篇導火索文章有幾個觀點:

1、如果你稍稍有鬆懈,你就會被落下了。就算你呆在原地,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

2、不會再有勻速前進的同齡人,你要麼一騎絕塵,要麼被遠遠拋下。

3、才畢業幾年,有人年薪百萬,有人還在搶兩塊錢的紅包。

4、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坦白講,我這種「牽著不走、打了錢錢」的不積極分子,看完權當細火慢燉的焦慮雞湯,翻篇兒就過了。至於衍生出不少文章討論「創業團隊到底能拿多少錢?」「套現15億是幸與不幸?」…

咳,別人幸與不幸關你P事兒啊

有人問,你怎麼看?好吧:

第一、現代人最不缺焦慮,有人強行生產再塞給大家,就像你明明吃得很撐旁邊卻有人一個勁兒慫恿你繼續吃,誰能舒服?

第二、比起同齡人掙了15億,胡瑋煒33歲創立摩拜,收購案後,36歲的她發朋友圈稱「在我看來一切是新的開始」,這一舉動更令我感慨。

01 你弄錯了「出場順序」

插座學院副總粥左羅,在看吳曉波2018年春節前對胡瑋煒的採訪中,發現一些細節:

吳曉波問她喜歡北京么,

胡瑋煒說:非常喜歡!

吳曉波有點驚訝,胡瑋煒解釋說:我覺得它特別龐雜又無序,就是什麼可能性都有,而且各種各樣的人都很有意思。

吳曉波問她喜歡做記者么,

胡瑋煒又說:非常喜歡!

她覺得做記者非常好玩,在初高中的時候就想做記者。那時候她想做一個主持正義的記者,後來長大後發現,尋求真相比主持正義更重要,但不管怎樣,她喜歡做記者,也一直在做記者。

再後來,她不再滿足於當一個旁觀者,「我好想去試一試,如果我自己去做的話會是什麼樣。

現在,你捫心自問,有哪些事物能被你稱之為「非常喜歡」的?

大多數人每天上差不多的班、做著差不多的事、與差不多相同的人說話,熱情被柴米油鹽一層層掩埋,好奇心也在「買房買車升職加薪」的現實衝擊下一次次餵了狗。

突然某一天,看到同齡人套現15億羨慕得口水流滿地,一拍腦袋認為「創業能賺大錢」。事實上,完全顛倒了「出場順序」。

在你眼中:創業->套現->賺大錢

別人的軌跡:我想做->努力做->想方設法做->成功->帶來效益

胡瑋煒曾說,有一天,她跟一群工業設計師和一些投資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當時她的天使投資人突然說了一句話:「哎,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做共享單車呢?用手機掃描開鎖那種。」

「我當時就立刻被擊中了,所以我當時就說我要做這個,我們可以做這個。」

許多人「被擊中」的時刻,恐怕只意味著被雷劈到吧。

安·蘭德有一句話:「為了將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歡做這件事,而不是喜歡這件事情的結果,那僅僅是第二位。」

深以為然。

02 任何時候,不要熄滅你的熱情

實不相瞞,我挺不擅長聊天的,在成千上萬次尬聊中養成一個詭異的習慣——喜歡問別人,最近有什麼好玩的事情不?

長期看下來,答案分三類:

答案1:最常見的,一攤手,「還不是老樣子,哪有那麼多好玩的事。」

答案2:「我想想…對了上周看了部超有趣的電影,內容是XXXX;家附近新開的餐飲店,看起來不錯想去試試;今早看到羊蹄甲開花了,好美!」

答案3:TA通常還沒等我開口,「我正在學油畫,你看看」,掏出手機開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最近每天跑畫室,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業我畫了5幅,被表揚進步神速好有成就感啊!」

久而久之,這三種答案鋪陳出三條路。

第一種,TA的答案幾乎是同一句話,生活的模樣永不改變,今年今日=去年今日=N年前今日;第二種,能捕捉到周圍的善惡美醜,不時挖掘小確幸。

而最後一種,不僅永遠興緻勃勃、永遠充滿想像、永遠擁有所思所愛,而且不停地推動自己去做,翻過一座座山頭、看到一幕幕廣闊的風景。

這無關年齡和職業,它就是一種生機盎然的狀態。

我確實非常嫉妒胡瑋煒,因為她在接受吳曉波的採訪里,說了一句:「我做的事情,一直都是我當下最喜歡做的事情。」

無論是當了10年汽車記者的她,還是33歲創業的她。

網路有個視頻叫《摩拜在北京的15天》,記錄了從2016年8月16日起,摩拜單車在北京的15天全記錄電子地圖,從最初的零星小點,變成閃閃發光的群星璀璨。

相比「年薪百萬剛脫貧」、「2.9億才算財務自由」,發現喜歡的事並付諸努力、再一點一滴看著它點亮實現,這才是普通人最該喝的雞湯好么!

03 最後

我想說的是,與其仰望頂配版的同齡人,不如低頭走好眼前的路。同齡人掙300億、上天入地、繼承皇位,和你有幾毛錢關係?

何況,本就沒必要用「同齡」限制自己,只要你願意,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71歲的Isabell Allende,在TED講台上的演講主題是:如何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美國的摩西奶奶,76歲開始正式繪畫,80歲在紐約舉辦個人展覽,94歲,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婚紗女王Vera Wang,她的禮服幾乎出現在每一場萬眾矚目的婚禮上,可她40歲才開始自己的事業。

-哈蘭·山德士上校在65歲那年創辦了肯德基公司。11年後,上校以200萬美元賣出後退休。

更別提褚時健了,古稀之年保外就醫,85歲種植的「褚橙」通過電商大賣,成為「中國橙王」。85歲,這是個廣場舞都跳不動,天天去社區醫院量血壓血糖血脂的年齡啊!

網路上有一首很火的小詩,其中有幾句:

有人22歲就畢業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

上述那些人的30歲,放在整個人生的時間尺度上,都像是一場平平無奇的舊夢甚至玩笑。

所以,「同齡焦慮」這玩意會上癮,如果你不缺,多吸無益身心健康。別被他人的光環閃懵,蔫不拉唧地說「我已經30歲了,能怎麼辦啊?」。拜託,你什麼都不做,也是30歲。

沒有誰能拋棄你,只有你自己放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挖財錢堂社區 的精彩文章:

跳槽黃金季想拿高薪,這些技巧你一定要知道
心寒!在父母眼裡,我都比不上2000塊彩禮錢

TAG:挖財錢堂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