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作十年對安全的三次思維升級

工作十年對安全的三次思維升級

這是我和您在2018年的第12次邂逅

今年,我參加工作已經滿十年,大部分時間精力主要就從事安全管理工作。這十年中,我對安全的認知經歷了三次升級:

剛開始,我認為安全和管理密切相關,一切安全問題、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和狀態都能從管理上找到原因,所以要想保證安全必須依法從嚴管理。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積累,我認識到安全和人性密切相聯,安全問題大多由人性的弱點導致,比如貪婪、恐懼、僥倖、分別心等等,要想保證安全,必須克服人性的弱點,在順應人性中給予必要的約束。

現在,我認識到安全和血性相聯相關,特別是軍人的安全、國家的安全、民族的安全一定是建立在有血性的基礎上,沒有血性,縱然身寬體胖,也如食草動物,任人宰割。

在非洲草原上,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對待安全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食草動物對安全非常不敏感,那些獅子、豹子在身邊轉,它們照樣吃草、覓食無動於衷,只有當獅子、豹子撲過來,它們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才會驚慌逃竄。

與之相反的是那些食肉動物,對安全則非常敏感,一旦有外來者侵犯它的領地,即使不會威脅到它的生命安全,它聞著味也會立馬撲過去,哪怕它在吃東西、在打盹。

事實上,人類社會其實和動物世界相似度超過90%,我們是要做食草動物任人宰割,還是做食肉動物,我想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那麼,如何做個「食肉動物」呢?那就必須要有防患於未然的思維和勇氣,有把危險扼殺在搖籃里的智慧和血性。這方面我們是有慘痛教訓的!

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花巨資從西方國家購買戰艦、培養海軍軍人,建立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可就是這辛苦創建的北洋艦隊硬是被那些統治者和海軍軍人放在港口裡放壞了,放到性能落後,最後被日本全殲。

歷史在反覆叩問:你花那麼多錢買戰艦、建海軍到底幹嘛的?你們明知道日本對中國圖謀不軌,為什麼不在敵弱我強的時候打掉日本!

其實在甲午慘敗之前,歷史留給中國十幾年的時間。那十幾年中,中國每一年都有機會滅掉日本,其中最好的一次機會是在1886年,清光緒12年,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率定遠、鎮遠兩艘巨型鐵甲艦以及威遠、濟遠艦訪問日本,有一幫水兵上岸後,與日本的老百姓和警察特別是武士發生衝突,引發了互有傷亡的械鬥。

當時北洋艦隊的總教習琅威理看到這種情況,在西方的思維當中,你進攻我的軍人,就等於宣戰,隨即命令在艦上的水兵,拉下炮衣,對準日本長崎,準備開炮。當時長崎是日本的重要工業和港口城市,清朝海軍實力遠超日本,如果這時候開戰,清朝完全可以把日本海軍消滅在搖籃里。可當時水師提督丁汝昌不願打,說要請示國內,國內的李鴻章也不同意打,說「外交事件,打什麼打」,最後中日雙方互相賠錢了事。以後這樣的機會再也沒有了。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北洋艦隊把日本海軍打掉了,哪有後來的甲午戰爭,哪有後來的抗日戰爭!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這是一個中華民族非常重大而且反覆發生的歷史命題,就是中國在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時候,不會主動出擊,主動地消除戰略隱患。其實,你說當時清朝的統治者不知道日本狼子野心嗎,不可能!在1886年長崎事件的十幾年前,日本侵佔清朝的藩屬國琉球,明眼人都看出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為什麼不打?因為這裡,心!心敗了,沒有了血性,不敢打。

所以林彪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戰術有千百條,第一條就是肯打」。北洋軍閥吳佩孚說了一句更經典的,當年張學良帶領東北軍未放一槍一彈,把東北拱手送給日本人,到了北京,碰到吳佩孚。吳佩孚問:「學良啊,你怎麼把東北丟了」。張學良猶豫半天說:「東北軍實力不如日本軍」。吳佩孚大怒:「軍人的實力就是死!」

不敢去死,不敢去拼,即使給羊掛上衝鋒槍,帶上鋼盔,羊照樣還是羊,見著狼依然會哆嗦。

血性既來源於人性、理性,更超越人性和理性,他需要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和警醒,更需要破釜沉舟的魄力和勇氣,特別是敢於犧牲的奉獻和擔當。

我們現在必須警惕:如果僅僅著眼「不出事」這樣低層次的安全,往往會束縛住思維、手腳、勇氣和血性,帶來更大的不安全,甚至是國家、民族的災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平氣和1983 的精彩文章:

TAG:心平氣和1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