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文欽:國學經典品書香

林文欽:國學經典品書香

古人說,博古而通今。如何做到「博古」,我以為讀古書是很好的捷徑。

古書不好讀,甚至有人說學習文言文不亞於學習一門外語。可古文又是繞不過去的,沒有一定的古文基礎,操弄起白話文來,到關鍵處往往錯漏百出。

閱讀古書有一個很大好處,就是讀過典籍後,我們才會發現,很多現代人寫的書,其實就是照抄古人的牙慧,這類書可以省去不買,沒必要浪費金錢和時間,有一類書是對古籍的解讀和歸納整理,頗有價值,但是不讀古籍,只看現代人的書,你看不太懂,或不知道出處和本源,更重要的是,你讀了經典後,對於一些純屬垃圾誤導人的書,具備了一定的「慧眼」了。

我喜歡上古書,源於閱讀《古文觀止》。那是1995年的一天,我在福州曉風書屋裡發現了新上架的中華書局版的豎排本《古文觀止》。對這套書的內容,我當時並不了解,但憑書名我判斷這定是一部好書。自那時起,經過多年年卧薪嘗膽式的文化準備,我終於具備了閱讀欣賞《古文觀止》及其他古典優秀文學典籍的能力,並學會了自覺地汲取其豐富的思想營養。讀罷《古》一書,我發現古書所說的觀點與今人的心靈是相通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樣的語言,常常引起我心靈的震動。經過對《古文觀止》的多年反覆研讀,我不僅對古文閱讀能力大增,也找到了寫作的門徑。

閱讀經驗告訴我,讀古書,就要選擇唐、宋以上的古書來讀。這好比河中取水,越是上游越是清醇。古書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本身就是一個大道理。五四時期譴責古文、提倡白話,依當時的情景看,好像有些道理;不過現在回望,就覺得當年說得武斷了了。偉大的漢唐盛世,難道用的是拉丁希伯萊語?國勢衰微了民生凋敝了,居然選擇漢字古文來當替罪羊!分明是「生不出孩子怪炕欄」、「拉不出屎來怨茅坑」。導致如今,六十歲以下的國人,大多數看不懂古書了。說白了,不認識漢字了,或者以為一個漢字就一個讀音、就一個意思。《康熙字典》收錄漢字近五萬個,我們常用的,也就兩千五百來個吧。英語呢,我不懂,雖然二十六個字母,卻據說組合了二十多萬個字,還在以每天幾十個的速度增加,因為新生事物每天都要誕生幾十個。面對新生事物,漢字是不怕的,隨便抽出兩三個,一拼裝,成了。可能開始不明白所指何物,但起碼能念出口,比如刷卡、愛立信、航空母艦,等等。遍世界的語言文字,孰可媲美?當然沒有。所以作為一個中國漢字寫作者,我為自己能夠運用漢字、漢語言來寫作,真是倍感榮耀。

古文不「古」,反而通今。像《四書五經》、《春秋戰國》等古書,這些經典得到世代流傳,是因為裡面有著豐富的文化礦藏,等著我們去不斷發掘。就如比當今時尚女性佩戴的式樣前衛的鑽石項鏈,都是從古遠的大山裡採掘提煉出來的,我們現代人的思想也同樣經歷了從古至今不斷的傳承和選擇的過程,不是憑空產生的。讀古書,能使我們更加心明眼亮。中國古代那些偉大的著作家們,都有著超越時空的大胸襟、大氣度。他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探索人事,探索心靈,探索宇宙。雖然在現在看來,古人的一些認識是有局限的,但其中更多的仍有價值,值得我們不斷去深入借鑒思考。

讀古書,研古意,讓人眼光高遠,視野開闊,明智通達,實乃善莫大焉。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古書迷毛澤東。毛的一生最愛讀豎排版的史籍,也最懂中國古代史,他不僅精讀過二十四史,還對部分章節進行過詳批,也對許多野史多有留意,甚至在臨去世前,還要工作人員到北京圖書館找一部大字本的《容齋隨筆》來讀,毛主席的救國智慧、治國方略,無不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找到淵源和出處。可見,讀古書不但可以增長知識,吸取教訓,從中繼承前人的智慧和閱歷。

當然,要真正讀懂古書,讀透本意,又談何容易?正所謂「一篇讀罷頭飛雪」,沒有投入一定的精力,沒有飽滿的閱歷和豐富的知識,墨守成規,裹足不前,即使對古書倒背如流,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將歷時與自己的生命融為一體,方能汲取古書的精華。

「領略人生真諦,要讀百本古籍」。這句箴言,我願與天下愛古書的讀家共勉。

作者簡介:林文欽,男,70後人。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作家》《天涯》等報刊發表作品,部分入選《散文選刊》《新華文摘》《上海新銳散文集》等選本。獲中國新聞獎副刊作品獎、孫犁文學獎。著有文集《一個人的星空》《時間旅程》。系中國作協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青年國學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雲南青年國學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