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草一天堂,一笑一塵緣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草一天堂,一笑一塵緣

四月,春回大地、百花吐蕊,正是賞花好時節。

如果說賞花是欣賞花朵的自然之美,那麼插花便可怡情養性、陶冶情操。隨性插入一枝,便能感受到四季的更迭。

入眼是畫,入心是禪。室內插花,亦如花在野。

好的插花作品,多一分為過,少一分不足。濃淡相宜,素雅清心。

沒有什麼比天然去雕飾的容顏、幽遠清雅的芬芳更讓人身心愉悅、神魂滌盪。這就是美的力量。愛花之人說,願做一枝花,無語悅人間。人類從未停止探尋和追求美的腳步,所以插花應運而生,將天地大美聚於身邊,蘊於懷中;把生活情趣藏在瓶中,留在心間。

它是「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深情厚誼;

它是「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空齋不是無秋暑,暑被香銷斷不生」的清靜自在;

它是「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的相映成趣。

古人看花是有分別的,飲酒對自然生長的花,飲茶對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著深長的意味。

史書有載,西漢孝惠皇后曾廣羅「四時植花」於室內,並將其安置在寢榻、几案之上,這或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插花行為。到了六朝,插花以佛前供花的形式出現,成為一種禮佛的手段,在對美的敬重中表達出對生命的虔誠。

人性對美的需求推動著插花的發展,如果說宋以前,插花還只是盛行於宮廷、興旺於佛堂的雅玩清供,那麼到了宋代,它就是人人都觸手可及的生活美學。

吳自牧在《夢梁錄》寫道:「焚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插花被宋人列為「文人四藝」之一,不僅崇尚在家中擺放鮮花,有時候出遊也不忘攜帶桌几,「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在吳自牧看來,插花確是風雅之至的「閑事」,但也因其「門檻高、開銷大」而「不宜累家」,不適合外行人和平民百姓。很多人也一直有這樣的印象,覺得插花是陽春白雪,是高雅藝術,彷彿離自己很遠。

其實不然,插花是最簡單的美學修行。不論是春花枯枝,還是青瓷瓦罐,只要心中有對生活的熱愛,有對生命的體悟,那麼放眼望去,一草一木皆可入畫,一榮一枯皆是意境。

盛也美,敗也美;花也美,葉也美。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草一天堂,一笑一塵緣。

愛插花的人說,願於靈魂深處種花植木。花木榮枯與歲月交替一般,遵從自然。插花既是看花,更是修禪。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真真假假,就像包容的大千世界,平常是道。

掬一瓮清水養捧花,沏一壺清茶思無涯。或鮮艷以寓華貴,或素淡以征質樸。世界千般變化,我心自在開繁花。插花本身也是道,雖作為一種獨特的美,卻是人人可求,不拘泥於容器,流派,甚至花朵本身,只關乎心境是否清明。

花草的點綴,讓我們的生活空間立時變得生氣勃勃,既有含蓄風雅,又有盎然意趣。而折枝插瓶的過程,也是我們安撫平日里躁動的靈魂,與自然對話,審視並表達自己內心聲音的過程。

插花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無關年齡,無關性別,無關文化程度。插花甚至不用學,也能插。當你面對豐富卻雜亂的花材無從下手時,成體系的花型和插制手法可以為你撥散迷霧,指引一條明路。可當你習得了理論,想要尋求突破之美,就必須拋開理論的藩籬,跳出傳統插花的框架,任五官去感知四季的流動,讓想像力隨草木的生長去自由馳騁。

西式插花注重裝飾,中式插花更講求意境,入眼是畫,入心是禪。如今人們總愛說,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當我們的身體被生活禁錮在一方有限空間,修剪花枝、靜心插花之時,就是我們的靈魂穿山越林,隨心所欲,復歸自然的時候。不需要雍容絕艷的名花為素材,也不用清麗華貴的瓷器來相配,簡單的一盆水、三兩半開小菊、幾枝楓葉,就能讓人短暫地忘卻生活的負擔、工作的壓力、鬢邊的白髮,明日的難題,只為眼前的這一件作品欣然自喜。

一次好的旅行能讓人身心得到完全的放鬆和治癒,而插花帶給人美的享受,讓人見之忘憂,在心理學上屬於「藝術治癒」。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來,中國花藝雖有斷層,卻始終綿延不絕。

春事繁盛到難管難收,海棠團簇、山茶明艷、櫻花爛漫、牡丹華貴……幾乎每一株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非要開到荼蘼。連它們都知道,絢爛到極致,也就到了盡處。古人這時候,要折將一枝,插在瓶中,即便留春留不住,亦可使它緩緩歸。

我們來看下花材中英文對照吧

圖片整理於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想要獲取更多有趣的英語學習資訊,請關注我們~

地址:銀川金鳳區北京中路與寧安大街交匯處國貿新天地A座15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川左洋英語 的精彩文章:

TAG:銀川左洋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