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雄龍雌鳳相對決:宋太宗的北伐與蕭太后的南征

雄龍雌鳳相對決:宋太宗的北伐與蕭太后的南征

北宋開國之初,宋太祖君臣以「先南後北」的政治方針,逐個拔掉南方各地的割據小國,但宋朝的心腹之患,夙夜之嘆,仍然是雄踞北方而且佔據幽雲十六州的遼朝。

考據遼朝之興,與中國歷史上五代的後梁幾乎同步,直到金朝的崛起,才給這個「國家」以永劫不復的一擊。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時代,與後唐常有戰爭發生,負多勝少,鮮有機會踏足中原地區。即便如此,當時吳越的割據者錢鏐很有「遠見」,於公元915年就曾派人迢迢萬里向阿保機「入貢」。到了遼太宗耶律德光時代,契丹人很是風光,沙陀人石敬瑭為了代後唐而起,不惜給比自己小數歲的耶律德光當「兒子」,割讓燕雲十六州之戰略要地,種下中原王朝數百年禍端。後來,耶律德光親自率軍滅掉不聽話的後晉,生俘末帝石重貴。後晉大將劉知遠建後漢,也不得不向遼國稱臣納貢。同時,江南的南唐國主李昇也「遣使來貢」。郭威推翻後漢建立後周,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同母弟劉崇在太原又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北漢」,仍舊給遼朝當「兒皇帝」。

後周時代,遼朝正值穆宗時期,此人昏庸嗜酒,殘暴好殺,但遼朝國力並未顯現頹勢,故而郭威一直未敢打北伐的主意。後周世宗柴榮繼位,曾大敗北漢主劉崇於高平原,但接下來的晉陽之戰,師老城下,又值溽暑疾疫,後周軍隊最終狼狽撤離,廢損軍人、輜重無算,失敗而歸。

後來,周世宗採納王朴「先南後北」策略,攻下後蜀、南唐數州要地,一時間使得諸國皆懼。

在後周即將統一江南時,遼朝興兵擊北,屢屢侵擾。周世宗挾數萬精師,下定決心伐擊遼朝。人算不如天算,公元959年,周世宗出軍不到50天,幾乎兵不血刃,就攻下易、英、瀛三州之地,正擬大舉進攻幽州,世宗皇帝卻忽遇暴疾,不得不下令班師回朝。

宋朝建立後,先後滅掉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迫使泉漳和吳越也俯首歸命,觀其廟算,仍舊蹈襲後周世宗「先南後北」的戰略。

北漢作為宋與遼之間的緩衝地帶,暫時讓它存在也是宋太祖計謀之一。

宋太祖在征南戰爭期間,與遼朝基本上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契丹入寇則嚴拒,但平時嚴禁邊境宋兵主動挑釁對方。

當然,開寶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也曾親征過北漢,並在陽曲和定州大敗過來救援的遼朝軍隊。最終,仍舊因為太原城堅牆厚,又恐契丹大軍後至,宋軍還是未沾什麼大便宜,掉頭而去。

審時度勢,當時的北宋,確實沒有力量貿然與遼朝相敵。軍事方面,宋朝在開寶年間總軍力達三十多萬,但極其缺乏馬匹;反觀遼朝,傳統的游牧民族,有輕騎約五十萬眾,又皆為能征慣戰之士,可謂雄視北方。

經濟方面,承五代亂世之餘,宋初的經濟實力用「捉襟見肘」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加之連年興兵,賦稅難出,支撐大規模的消耗戰根本無望;而遼朝方面,「幅員萬里」,「冀北宜馬,海濱宜鹽」,特別是燕雲十六州之地,人口眾多,賦稅來源豐富,連幽州也成為遼朝的「南京」。北漢與宋朝開仗,遼朝竟能一次就拿出二十萬斛栗對這個附庸國進行支援,可以想見其經濟實力。

直到南方統一後,趙匡胤才在開寶九年(公元976年)秋命令党進、潘美等大將兵分五路,準備統一北方。

唇齒相依,遼朝方面派大將耶律沙提大軍入援,雙方小規模地進行了一些接觸戰,宋軍不敵,退軍而還。許多跡象表明,這次出軍僅僅是宋太祖的試探性進攻。不巧的是,同年年底,宋太祖就暴崩,沒有實現他一統北方的大業。

書生總愛紙上談兵。南宋的陸遊就曾對宋太祖「先南後北」之舉表示不滿,認為宋太祖首先用兵南方諸地,使得師老兵疲,最終在打北漢時已經力不從心。大儒王夫之也曾探究過宋太祖首先北伐的可能性,認為趙匡胤如果一開始就率大軍與遼朝抗衡,說不定會有所成功……

所有這些議論,皆是事後諸葛亮,因為歷史不能假設。即使在周世宗所向皆捷的情況下,當時的中原軍隊也並未真正與契丹勁旅交過手。天假其年,如果世宗不得暴疾,後周軍隊得以繼續北上,鹿死誰手,還真不能判定。乍勝乍敗,也是兵家常事。

趙匡胤建宋之初,國祚未穩,假使他揮兵北伐,萬一有個閃失,很可能國內立即發生兵變什麼的,這種巨大的風險是王朝開國者冒不起的。所以,宋太祖先南後北之策,在當時也算合情合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燭光 的精彩文章:

賀蘭鐵馬徹地來:狼子野心的西夏「開國者」們

TAG:歷史的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