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聲臨其境》雖然好看,但還是讓那些演員喧賓奪主了

《聲臨其境》雖然好看,但還是讓那些演員喧賓奪主了

文 | 甘琳

我們經常談到演員和表演,卻很少說到配音演員和配音。這是因為他們更多是一個隱沒在幕後的角色,大概只有在信息尚不通暢的譯製片黃金年代,我們才能越過演員,記住上譯廠那些配音演員的聲音。

由於這種幕後,配音這個終究還是從屬的工作,很難讓人有一次創作的成就感。湖南衛視3月完結的第一季《聲臨其境》就是想打破這個局面,將配音的作用大寫於觀眾面前,讓觀眾真正了解聲音的魅力。不過13期節目下來,節目基本已淪為一次大型的演員表演秀。

要說明白這個,就要先釐清演員和配音演員之間的不同。

演員多演一個角色,好聽點說可以是延長生命的長度,不好聽點可以說是對體驗的貪婪。而配音演員多配一個角色,更多強調的並不是體驗的豐富,而是如何去處理好與多個主體的中介關係。

這個中介關係的意思是,配音演員和角色(特別是影視角色)的關係沒有這麼直接,一方面自己輸出的聲音必須與演員的口型、節奏和表演等相一致,另一方面又必須貼合角色的氣質。

演員和角色中間,特別是在體驗派表演的範疇內,是沒有中介阻隔的,只有當自己和角色融為一體,才能完成一個合格的演出。

如果演員發揮得好,已經將自己約等於角色,那配音演員就可以將聲音幻覺的主體直接靠近角色,而如果演員並沒有很好的塑造角色,那配音演員就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局面:我要用聲音盡量撐起角色的音質,但又不能離演員太遠。

這樣的中介關係處理和分寸的把握,實在是太難了。

《聲臨其境》每期節目有三個環節,經典之聲、魔力之聲和聲音大秀,前兩個環節不見真人只聽起聲,最後一環節是選手露面進行舞台表演。

前兩個環節算是真正把聲音放在主位的比拼,不過很多演員選手在比拼的時候,忘不了老本行,又「演」了起來。

本質上來說,配音和表演不分家,配音是表演的一部分,只是更專註於台詞部分。但體驗角色的狀態、氣質和情緒時候,關在小黑屋裡的配音演員最多的輔助就是面部表情,最大的動作也只能限制在一個小圈裡。

比如《聲臨其境》里唯一一個專業配音演員邊江在給《指環王》的咕嚕配音時,是掐著嗓子的,這是在調整嗓子的前提下,調整技巧和感覺氣息。

而在給《海上牧雲記》里的黃軒配音時,邊江做了一個下蹲的動作,這是因為哭泣和悲愴時,更多是用氣息來調整,蹲下來的時候身體的情緒會更快頂到頭頂,從而到達黃軒在表演時候手持長劍質問群敵的表演狀態。

從掐脖到下蹲,邊江配音時候的動作不是為了模擬「演員/角色的動作」,而是為了模擬「聲音的動作」。而其他演員型選手在配音時,基本上都是重複配音片段中的演員動作,用表演來表演聲音。

比如王洛勇給哈姆雷特配音時完全匍匐在地、趙立新和劉敏濤給《暗戀桃花源》配音時互相挽手,這在專業配音演員的錄音棚中其實是很少發生的事情。

趙立新和劉敏濤

在技術不成熟之前,配音演員們可能還會在大鍋錄音的時候與對戲夥伴有直接面對面的業務交流,但在非線性分軌錄音技術普及之後,每個配音演員都是一次性錄完自己的聲音部分,並不會與人對戲配音,更不會有什麼眼神對望和十指相扣。

至於王洛勇這種浸入式的莎翁劇表演,當然不能否定其巨大感染力之後的表演成效,但這時候聲音的要素已經完全隱藏在王洛勇作為一個傑出百老匯藝術家的偶像形象之後了。

王洛勇

唐國強在評論寧靜的配音,曾用表演的毛邊感來定義優秀的配音,他認為毛邊所營造的省缺感比整整齊齊的聲音模式更吸引人。

封閉的錄音棚里,空氣的流動感沒有同期錄音強,錄音棚里的聲音缺少室外聲音的顆粒感和灰塵感,使得專業配音演員的聲音普遍都比專業演員的聲音更加「清脆」,而這個「清脆」也成為了配音演員能夠被亞文化青年定義為偶像的一個關鍵。

一方面為了擺脫這種過於規整的「清脆」,配音演員們有時候不會過於看中質量、頻響等硬性指標,不用實勁,有時候隨意說的台詞也比用實勁拱出來的聲音更有力。

這一點對於專業配音演員來說是做到口型、節奏等基本功之後的層次,而對於演員來說,卻是他們的第一層次。在這一點上,年度冠軍朱亞文就做得很好,他既處理好了聲音和演員的貼合度(聲音的層次),又沒有放棄自己的明星符號(表演的層次)。

年度冠軍朱亞文

另一方面,也正是這種清脆感,讓專業配音演員在給遊戲和動漫等直接創作而不需要演員中介的角色扮演中俘獲了許多青少年的喜好。

日本著名女性聲優花澤香菜音色的最大特點就是軟和甜,這種純聲音特質的屬性是定位偶像的關鍵,偶像對於觀眾/聽眾來說就是一種製造幻想的符號。

聲音偶像的經驗移置到中國,阿傑、邊江等中青年配音演員在給類似《戀與製作人》這種養成戀愛遊戲配音時,就可以大方將清脆、蘇和低音炮等聲音特性工整地表現出來,這和他們在給影視劇配音時「藏住」自己的聲音形象不一樣,完全將聲音個性的魅惑感表現出來才能製造關於自己的聲音偶像的定位。

《戀與製作人》

偶像的製造是關乎於一個完整主體神話的塑造,《聲臨其境》用「演員表演」時視聽感覺重合的效果給予觀眾一個關於聲音偶像的幻覺,而真正的專業配音演員,卻更適合去動漫、遊戲中樹立關於自己的聲音偶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顧長衛這片讓很多文藝青年不爽
《一一》體現了楊德昌電影存在的局限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