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傑雄 詩說寒食

王傑雄 詩說寒食

詩說寒食

王傑雄

《虞美人》

子推避世文公慍,放火求賢問。

綿山孝母有誰知?重耳修祠禁煙火、悔心遲。

無由此際心不忿,寒食清明近。

椿萱不在緬懷深,細雨紛紛難了、此愁心。

——雄雄寫詩

寒食節,比清明節的發生早了一年零一天,比端午節的發生大概早了358年。端午是戰國時代,是紀念屈原的,民間節慶文化活動傳承得很好,併流行至今。寒食與清明同源,發生在春秋時期,寒食的影響時至今日已日漸式微、遠不及端午和清明。有一疑問,為什麼清明節的發生比寒食節的發生偏偏晚了一年零一天,而不是一年整?

話說春秋時期,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一年後,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子推葬身之處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欽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同時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四海通寒食,千古為一人。寒食節為紀念先賢介子推而設,旨在傳承介子推愛國、敬親、功不言祿的美德。歷史上,寒食節有懷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訴求,如《寒食詩》就說明了這一點:「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另外,寒食這一天禁火,如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後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用漢宮借指唐代朝廷,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這首詩雖為諷刺詩,卻得到了唐德宗的賞識,御批提拔了韓翃。不料當時有兩個韓翃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並批道與此韓翃,成為一時佳話,此詩也就流傳天下了。

寒食詠詩,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唐人崔道融思鄉念親作《寒食夜》:「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情。」白居易行將不惑之年而心生感慨作《寒食夜》:「無月無燈寒食夜,夜深獨立暗花前。忽因時節驚年幾,四十如今欠一年。」人品不怎麼好的宋之問在被貶途中更是借景生情有感而作《途中寒食》:「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誠然,今人有自號蓬山樵夫者,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又寒食清明近,因故鄉遠隔,幽居樵山,是夜,一時有感,填《虞美人》,聊以自慰:

子推避世文公慍,放火求賢問。

綿山孝母有誰知?重耳修祠禁煙火、悔心遲。

無由此際心不忿,寒食清明近。

椿萱不在緬懷深,細雨紛紛難了、此愁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北京合格考方案升級成中國方案,則教育將迎來萬丈光芒!
北京飛車套裝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