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盤點世界上不幸遺失的七大絕世文物,中國竟有三件上榜,令人痛心

盤點世界上不幸遺失的七大絕世文物,中國竟有三件上榜,令人痛心

世界上一些無價的工藝品有的已經在戰爭中遺失,有的被黃沙掩埋慢慢被人所遺忘,有的只是單純地被誤放了位置卻連隻言片語的解釋也沒有。很多寶藏由於遺失太久,慢慢的人們就把它當成了傳說。

有的人把它拿到黑市販賣,有的人把它納為私人收藏,有的人則相信它是徹底毀滅了。本期為各位吧友帶來了世界上10大不幸遺失的珍寶,個個都價值連城,你聽說過幾個?。

7.萊特兄弟的專利(The Wright Brothers Patent)

美國國家檔案室里儲藏著一些歷史珍貴文件。安全部門牢牢看管著這些珍惜文件,卻依然阻止不了竊賊盜走一些零星文件。一個不知名的壞蛋悄無聲息盜走了萊特兄弟的專利文件,上面詳細記載了萊特兄弟寫的關於飛行器的概念。

直到2003年人們才發現它丟失了,從那以後,也沒有人能抓住那個竊賊了。由於檔案室頻繁出現盜賊,於是專門派遣了一隻武裝工作隊追蹤丟失的文件。

宇航員在登陸月球照的照片和興登堡號墜毀的錄音磁帶都已經被找回。但是如果不是在20世紀初,有人試圖拍賣手繪飛機草圖,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專利文件去哪兒了。

6.國光短刀(Tanto Mei-Kunimitsu)

盜竊國寶的現象不止發生在美國。據日本文化廳統計,他們保管的國寶,包括重要的史前古器物已經丟失了109件。因為私人收藏家收藏了這些珍寶,導致日本文化廳也不知其下落。列出的52把刀劍,17座雕塑,10幅名畫皆不知去向。

報道,這些珍寶要麼是被偷了後私人轉移藏了起來,要麼就是私人擁有者死了後無人能探知其行蹤。失蹤的寶物是13世紀的一把刻有國光字樣的短刀。

由於寶物持有者去世了,所以文化廳不能確定這件寶物是什麼時候成了價值連城的遺產。文化廳計劃開始時不時拜訪剩下的寶物持有者,隨時注意國寶的行蹤。

5、王羲之《蘭亭序》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26人賦詩41首,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

李世民生前對王羲之的書法推崇至極,曾命趙模等鉤摹數本,分賜親貴近臣。存世唐摹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唐太宗時馮承素號金印,故稱為《蘭亭神龍本》,是公認的最好的摹本。李世民生前遺詔要求死後頭枕《蘭亭序》,即所謂「生則同榻死則同穴」,所以《蘭亭序》真跡應該被埋在了昭陵里。但是溫韜(關中18座唐皇陵中的17座都是他盜的)盜昭陵的物品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

PS:如果沒有被毀,那麼它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昭陵里了!要是哪一天被你挖到了,能賣多少錢呢?建議:把「永和」兩個字扣下來兩億賣給永和豆漿,剩下的交給國家,獎勵500塊。

4.帕夏拉項鏈(Patiala Necklace)

帕夏拉項鏈稀有華美,由卡地亞於1928年設計。這條項鏈是贈給印度帕夏拉王公布品達辛(Bhupinder Singh)的禮物,它是由5條白金項鏈排列而成,鑲嵌的鑽石多達2930顆。

它的外層鑲嵌著緬甸紅寶石和其它種類的寶石,中心裝飾著世界第七大鑽石著名的戴比爾斯鑽石(一顆重達234.6克拉的黃鑽,大約有一顆高爾夫球大小)。這條項鏈是作為獎品而存在的,直到1984年它消失了。

最後一個佩戴它的人是王公布品達辛的兒子亞達維達王公。50年後,一位卡地亞代表人在倫敦重新找回了這條項鏈,但它最引人注目的寶石卻消失不見。其中就包括緬甸紅寶石和戴比爾斯鑽石。

卡地亞竭盡所能修復了這條項鏈,用方晶鋯石代替鑽石,不太昂貴的寶石代替原來的真寶石。相信如果現在王公的家族成員把這條項鏈修復的部分拆除了,然後賣出去,也能值2-3千萬美元。

3.地動儀

自從公元132年張衡造出了地動儀,僅在公元138年記錄了一次隴西地震後,「地動儀」就彷彿一陣煙塵般,消失在歷史的深壑。

1951年,考古學家王振鐸歷經數年,考證研究終於復原並製造的「張衡地動儀」模型。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的張衡地震儀模型,是根據王振鐸的設計復原的。

2.紅木船

如果一條船沉沒於距海岸數英里處,實際上搜尋者是沒有辦法到達海底的,這要花上幾十年甚至幾世紀才能找到它的殘骸。然而這艘船卻是完全不同的情況,它不是沉沒於數英里開外的海里、也不是沉沒于海底、更不是沉沒於無法測量的坐標中。事實上,我們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港西南部一個沙丘下發現了這艘紅木船。這艘神奇的船由烏木建造而成,推斷應該是紅木(但也可能是另外一種材料)。據說這艘船是在1552年執行葡萄牙探索澳大利亞的一次秘密任務中沉沒。又據說在人們失去這艘船消息的350多年後,在1847年,發現了它的船骸。所有關於這艘紅木船的消息也都是從大約150年前的捕鯨人和當地人口口相傳而來。儘管沒人能證實它的存在,卻也無人可以反駁,因此,關於紅木船的秘密也延續至今。一些信徒說庫克船長的三桅縱帆戰艦奮進號雖然可能是第一艘到達澳大利亞的歐洲船,但卻不是第一艘到達遙遠島國的船,因此,這艘紅木船應該不是庫克船長的奮進號。

1.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失落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和最珍貴的一塊寶玉石。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塊玉石能珍貴到與它相提並論。早在春秋時期,它就與「隨侯之珠」一起並列為當時中國的兩大奇珍了。發現它的卞和也因為和氏璧而聞名古今。卞和不僅因為遭到楚厲王、楚武王的誤解而失去了雙腳,更因為楚文王聽從了他的解釋而剖開了璞石最終發現了這塊寶玉,並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寶玉而獲得了生命的價值。

傳說和質地的好奇心。 和氏璧和由它製成的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上斷斷續續流傳了很長的時間,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當時石敬塘引契丹軍攻至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再也不見了蹤影。

從那時以後的各朝各代,都是當朝的帝王自己刻制自己的玉璽,再也沒有能得到歷朝歷代都認可的真正的「傳國玉璽」了。這個損失之重,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來說是多麼的巨大,誰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來。而傳國玉璽到底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恐怕真的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的的哪點事 的精彩文章:

探索油畫個性化語言的表達系統,千嬌百媚的個性化美女油畫欣賞
肖像油畫寫生創作中色彩的分析,著名肖像油畫里的窈窕淑女欣賞!

TAG:文化的的哪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