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篇我當自來水,強推《爆裂無聲》

這篇我當自來水,強推《爆裂無聲》

本來想接著寫阿春,今天看到票房排行,坐不住了,忻鈺坤編劇和導演的《爆裂無聲》,排第5:

從4月4日上映到現在,《爆裂無聲》的票房不過4千多萬,而口碑超級一般的《環太平洋之雷霆再起》,票房已經超過6個億。

我是真心肉疼了。

如果說,華語爛片票房被碾壓,我無話可說,可被碾壓的絕不應該是《爆裂無聲》這樣的良心片。

昨天朋友問我,上一篇公眾號文章,點擊只有34,打擊不?

說實話,一點都不打擊。

與點擊每況愈下相對,是我的寫作在進步。而且,目前因為剛開始寫,要補充的理論太多,時間和精力大都用在看書。

實力不夠、投入不夠、還不懂經營,輸人輸陣,在我這裡叫正常。

但《爆裂無聲》不同。論投入,論實力,忻鈺坤都有,所以特別不想這樣的好片和好導演,只是敗給市場。

忻鈺坤(1984-)

電影《爆裂無聲》的構思,忻鈺坤在2011年就有了。但他太寶貝它,擔心自己的名氣和財力不夠,拍出來市場效果不好,所以就有了他的處女作《心迷宮》(《心迷宮》不錯,燒腦,推薦)。

拍攝《心迷宮》,忻鈺坤真心不容易。

老婆工作他呆家,每天寫劇本、琢磨專業。因為李安被老婆養了十年,朋友們見了他,都喊:「李安來了。」

劇本寫好,千湊萬湊,只湊到170萬,開拍,什麼瑣碎事情都自己包圓,為的就是省錢。

就這樣,籍籍無名的忻鈺坤,帶著170萬投資,肩上扛著攝像機,用最簡陋的方式拍出了《心迷宮》。

忻鈺坤的電影才華很快得到認可。《心迷宮》取得票房和獎項的雙豐收:投資170萬,票房收入1065萬,並且獲獎成績斐然。

出生於1984年的忻鈺坤,本人和他的《心迷宮》,成2014年最大黑馬,這一年,他才30歲。

《心迷宮》在豆瓣評分8.6分,位列top250第167名:

名有了,資金便不愁了,忻鈺坤這才捨得把在懷裡揣了6年的《爆裂無聲》拿出來。可以說,我真為我們能有這樣耐心執著的電影人感到驕傲。

我如此執念要強推《爆裂無聲》,有侯孝賢說的原因:年輕導演比成名大導演,更需要市場的鼓勵。

同時我欣賞忻鈺坤這樣的人:行動力超強的理想主義者。我們的社會,多一個這樣的人,就多一份希望。

強推《爆裂無聲》,根本還是電影本身質量超高。

先說題材。

《爆裂無聲》的題材來自一則又一則環境污染相關的社會新聞,以及忻鈺坤對家鄉的印象。

包頭出生的忻鈺坤,對礦業發達的家鄉印象最深的是:「轟」地一聲,半座山塌了,接著來了大貨車、小轎車以及各式各樣有錢人,本地人生活的巨大轉折,好像沒以前窮了,內心卻又比以前更惶恐。

你要說,導演把這麼一個沉重的題材講得不好看,我也不推。關鍵是,忻鈺坤的電影技巧和故事講述,駕馭住了題材的良心和野心。

《爆裂無聲》故事大致是這樣:

礦工張保民(宋洋飾)的兒子失蹤了,他要找回他的兒子,這是主線。

圍繞主線並行的,是礦業集團董事長昌萬年(姜武飾)偽善、兇殘和隻手遮天的欺行霸市。

同時,由主線牽出的,還有另一個女孩——律師徐文傑(袁文康飾)的女兒失蹤案。

三條故事線,通過一個物或者事件(《心迷宮》是一口棺材,《爆裂無聲》是一個孩子失蹤)串聯起來,是忻鈺坤兩部電影敘事的共同之處。

多線敘事結構對於篇幅相對短小的電影而言,從來都是巨大挑戰。去年大熱的《敦刻爾克》,導演諾蘭在其中展示的多線敘事就是經典。

但忻鈺坤作為一個新人導演,一上來就挑戰難度,而且完成良好,不得不說,在電影敘事方面,忻鈺坤展示出超強的駕馭能力。

兩部電影,各有所長,《心迷宮》的敘事遊刃有餘,但畫面處理和演員表演略顯粗糙。《爆裂無聲》保持了《心迷宮》的敘事特長,同時拍攝技巧和演員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也就是說,《爆裂無聲》變得更精緻了。

在我看來,《爆裂無聲》的看點最少有仨:

一、細節

忻鈺坤在《爆裂無聲》中表現出他對細節的處理能力,讓人震驚。

此文只舉一例細節:批判於無聲處。

電影批判的是資本貪慾(開礦)造成的底層傷害(環境污染),但片中偏不提「環境污染」四個字,而環境污染的後果卻無處不在:

張保民兒子看見河邊靜靜躺著一隻死鳥;

張保民老婆不住聲地咳嗽;

他家桌上瓶瓶罐罐的葯;

有錢村長家一貨車的礦泉水;

昌萬年去小學捐款,渴了不喝水只吃西紅柿

這種無聲的靜默、不刻意的展示,不僅在藝術上使觀眾啞然失聲,同時也貼合我們總是無視悲慘以及被殘害者無處發聲的現實。

影片一半主題是無聲,但無聲背後掩藏的惡與痛,為影片的另一半主題——主角張保民的爆裂,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和情緒。

這就是本片忻鈺坤最高明處:無聲勝有聲。批判的力量用失聲來彰顯,更讓人心意難平。

二,意象和象徵

細節相關,是意象。

片中不斷用多種意象來豐富和象徵主題。

比如三角造型:

開篇張保民的兒子摞了一個三角形的石堆;

後來又在昌萬年的老闆桌上出現了一個華麗的金字塔;

還有張保民和兒子幾次出現的山頂尖;

以及最後被炸裂的礦山。

三角圖案一次次重複出現,既是三位主演張保民、昌萬年、徐文傑的三線敘事,更意味著主角們所處的現實——分層等級的無序叢林世界:昌萬年是食物鏈頂端的狩獵者,律師徐文傑是依附,而張保民與他的兒子,是下端的被狩獵者。

因此,作為被吃的羊的意象,隨處可見:

與之對應的,是昌萬年獵殺的冷弓:

與黑暗主題相呼應,在電影里,底層失子的張保民做的最多的是兩件事:找和打。而老闆昌萬年做的最多的也是兩件事:吃和殺。

同時,為把慾望之下人的獸性和野蠻意象化,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打鬥,都是徒手或趁手的工具:羊骨頭、椅子、擺件等。這些都加深了吃人和被吃、獵殺和被獵殺的主題,也強化了影片的風格:荒蠻、狠厲。

這部電影,直視人性的黑洞:貪婪、恐懼和憤怒:

三、男一張保民。

張保民絕對是《爆裂無聲》的看點之一。他在劇中的地位和表現,就像劇照中的底色——血紅色一樣醒目。

張保民是村裡唯一一個堅持反對開礦的人,為此他甚至戳瞎了同村村民的一隻眼睛。就是這樣,他也沒能阻止村裡開礦。

而後,他老婆被污染的水源禍害,常年依賴藥物,喪失勞動力,他唯一的兒子也失蹤了。

可以說,主角設定為啞巴,是神來之筆,再沒有比之更貼合《爆裂無聲》的主題,因為不能說話,張保民的眼神、拳頭、暴打的特寫鏡頭,極具衝擊力和表現力。以昌萬年為代表的群體對張保民這一群體的損害,都集中在張保民身上,由此產生的壓抑和憤怒,使張保民的野蠻有了更有力的說服。

張保民的對抗是這樣:因為被動、因為孤獨無助,又有病妻失子的憤怒,他隨時爆發的憤怒里,有著拚死的慾望和決心。

主角設定自帶強烈戲劇張力和鏡頭表現力,已經使電影成功了一半。張保民這個角色,是近兩年我看過的電影里,最有說服力的主角之一。

足夠強的戲劇張力、劇烈的影像衝擊,加上熨帖細緻的故事講述,這部《爆裂無聲》,雖沒有十分完美,但絕對沒有侮辱觀眾的智商。

電影前輩謝飛這樣評價忻鈺坤:

他是一名既會講故事又關心現實的導演。

任何把目光投向現實的藝術,都值得我們獻上敬意。《爆裂無聲》關注的就是我們眼下的現實:為明明就在眼前卻總被無視的傷害發聲

不少影評人感慨,忻鈺坤真大膽。

是的,但凡了解電影市場現狀的人,都會為他捏一把汗。兩千萬投資在這種不討好的題材影片中,即使過審了,也是一個危險的賭博。

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忻鈺坤還是省、省、省,拍攝周期僅有66天。又因為拍攝的時間是冬天,滿地都是雪。這些雪,與忻鈺坤想要的蕭索、荒涼的感覺不相符合,所以,每次開拍,忻鈺坤跟著幾十號人上山掃雪。

我想,這樣辛苦趕工,即使電影有什麼缺憾,也是值得原諒的。

看過忻鈺坤《心迷宮》的人,會發現《爆裂無聲》跟它有很多相似的元素:故事真實又荒誕,喜歡多視角講述,鍾情於對社會、對人性探索。

80後導演,從一開始出現,似乎就帶著強烈的個性、執著和野心。

侯孝賢知道市場的殘酷,在北影演講的時候,特彆強調:

這種不掙錢的片子,我們來拍好了,年輕人,機會不多,失敗了,就沒有下一次了。

看來,侯導的美意,他們只是心領,路,還是倔強地走自己的。這是電影的幸事,是我們的幸事。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對他們貢獻出來的真正好片,大聲喝彩。

喜歡《烈日灼心》、《無人區》等黑色電影的,推薦觀看,不會失望的。

(最後提一嘴,張保民妻子翠霞的扮演者譚卓,演技不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正經話正經說 的精彩文章:

霍金:敢跟上帝擲骰子的人
一個孟小冬,讀懂三教九流微末世界

TAG:不正經話正經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