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張靚穎被曝「分手」 | 女兒,如果這就是愛情,別要

張靚穎被曝「分手」 | 女兒,如果這就是愛情,別要


凱叔講故事

兒童聽故事大全

1400萬父母育兒寶典


作者 | 杜小艾





近幾天,瘋傳的張靚穎「離婚」事件不知是真是假,張靚穎的好友文雅又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對於這件事,網友紛紛表示「還是要聽媽媽的話」,甚至把張靚穎媽媽曾經在女兒婚前發布的公開信再次推上熱搜——






時間倒回到2016年10月,在張靚穎與馮軻公布婚訊後,張靚穎的媽媽第二天發布公開信,控訴自己的准女婿,試圖勸阻女兒回頭,卻什麼都阻止不了。




如今,眼睜睜地看著這段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的愛情似乎走到了預想中的結局。






作為一個女孩的媽媽,內心百感交集,充滿了各種擔憂:

「雖然女兒還小,可是總有一天她也會戀愛結婚,會嫁給一個男人廝守一生,她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會擁有怎樣的婚姻生活……」




萬一女兒不幸福,怎麼辦?家有女兒的爸爸媽媽們,現在開始行動起來吧。





給女兒足夠的父愛和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期缺失父愛的孩子可能會患上

「缺乏父愛綜合症」

,影響其在認知、個性、情感等方面的發展。而自小缺失父愛的女孩,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喜歡上「大叔」。



在張靚穎的人生中,父親一直是缺席的。








小時候,父親是一名長途車運輸司機,長期在外,跟女兒見面的次數很少。




後來,父母離婚,重新組建家庭,唯一跟她的接觸,就是每個月給她100元的撫養費。




初中的時候,父親病逝,自此,她一直跟著母親長大,再沒享受過父愛。



於是,當19歲的張靚穎遇到年長自己22歲、處處照顧自己的馮軻時,她對他便產生了如兄如父的情感。




從20歲到30歲,張靚穎的青春里一直有馮珂的陪伴,即使忍受著「小三」的傳聞,忍受著母親的不認可,甚至在2015年的長沙演唱會上,

這個愛得卑微的女孩還向那個遲遲不給予婚姻承諾的男人主動求婚。








她說:

「我不想一個人過了,你現在想娶我的話,你就上來。」

在長沙那個曾經開始的地方,在數萬粉絲面前,求婚需要多大的勇氣。




然而,那個男人不僅讓張靚穎在台上尷尬地等了一分鐘以後才上去,還很官腔地匆匆說了幾句就結束了。




所有人都在說:他沒那麼愛她。









十幾年過去了,張靚穎早已不是當年懵懂的「超級女生」,為什麼依然固執地選擇那個不夠愛她的男人呢?




心理學上,

自小缺失父愛的女孩,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父親」。




張靚穎對馮珂的感情,與其說那是愛,不如說更像是一種依賴,

她在那種依賴里尋求曾經缺失的父愛和安全感。




英國文學家哈伯特曾經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孩子需要母親溫暖的呵護,更需要父親堅實的臂膀。




親愛的爸爸,請多多陪伴你的女兒,給她足夠的愛和安全感

,讓她有足夠的底氣去選擇想要的愛情和人生,不要委屈了自己。





圖片來源:《不一樣的爸爸》






給孩子報憂的底氣,做女兒堅定的後盾




張靚穎與母親相依為命長大,與母親的關係

曾經

很親密,可後來卻漸行漸遠。




在那封公開信中,母親說,

「女兒舉辦的婚禮的消息是通過媒體才知道的,家裡的親戚

朋友來電話道喜時,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甚至還說,

不知道自己現在屬於「親朋好友」里的「親」還是「朋」抑或是「好友」。





三人曾有短暫的和睦期




曾經那麼親密的母女倆,如今走到了「連自己結婚都不告訴媽媽」的地步,令人唏噓不已。




看著文雅的朋友圈截圖中那句

「我收留這位在北京已經居無定所換酒店住了大半年的姑娘兩晚」

時,真的好心疼。




如果將來我的女兒遭遇痛苦,我希望能做她堅實的後盾,任憑其撲在我的懷裡肆意地大哭。





圖片來源:《結婚禮服》




生活中,有多少人會選擇向父母傾訴自己的煩惱和痛苦?又有多少人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寧願獨自忍受著各種傷痛,也不願意跟父母說?





天津大學生李文星誤入傳銷組織,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給母親打電話,依然沒有告知實情,只留下一句「誰打電話要錢都別給」就離開了人世。




武漢理工的碩士生羅正宇,辭職受挫,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沒有工作,寧願靠網貸度日也不願告訴父母真實的情況,直到自殺。




如果他們能有向父母報憂的底氣,告訴父母真實情況,回到父母身邊療傷,悲劇或許就會避免吧。








電影《完美陌生人》中,早戀的女兒想要去男友家過夜,會打電話諮詢父親的意見,而父親也沒有生氣地打斷她,而是心平氣和地跟女兒分析利弊,並給她提出指導性建議:





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不僅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談資。




如果你以後想起,無論何時回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




但如果你並不這麼認為或者不太確定,那就忘掉它吧。





圖片來源:《完美陌生人》




最後,女兒在衡量利弊之後,選擇不去男友家。




但是,女兒卻不喜歡跟母親交流,還提醒父親不要告訴母親,因為

她每一次想跟母親說說心裡話的時候,母親都不會耐心傾聽

,換來的只會是嘮叨或者發脾氣。





圖片來源:《完美陌生人》




用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用心看見孩子內心的擔憂或者期待,跟孩子建立起親密的溝通關係吧。讓孩子放心地跟你分享小快樂,向你傾訴一些小秘密,放心地在傷心痛苦的時候撲在你的懷中大哭。





引導女兒樹立理性的愛情觀



周末帶著女兒去小區的遊樂中心玩耍,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指著女兒大聲地說:

「我要跟妹妹結婚。」

令我沒想到的是,女兒告訴小男孩:

「我不要嫁給你,我要嫁給我爸爸!」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孩子在3~4歲時會進入一個

婚姻敏感期




這一時期是

情感發展和培養的重要時期

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將有助於為孩子以後的婚姻關係奠定基礎。




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講繪本《鱷魚愛上長頸鹿》引導孩子的愛情觀。








身高相差243厘米的長頸鹿和鱷魚相愛後,遇到很多問題:




在鱷魚的小房子里高高的長頸鹿走到哪都會撞頭,沒法舒服地坐,沒法舒服地站,甚至沒法舒服地伸個懶腰。




而搬進長頸鹿的大房子後,小小的鱷魚又遇到了各種麻煩,餐桌太高,樓梯太高,連馬桶都太高了……





最後,他們想了一個辦法:

在花園裡建了一個游泳池,在水中的兩個人高度相同

,終於可以相互對望,愉快地生活了。







這個故事告訴孩子:

相愛的兩個人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但無需一味地遷就,找到了彼此最舒適的狀態,才是最好的愛情。




當發現女兒情竇初開時,也不要盲目地阻止,要懂得引導孩子擁有更為理性的愛情。




陳道明發現女兒早戀的時候,特地邀請女兒一起去自己和妻子曾經去的早餐攤喝豆汁,跟她分享自己的戀愛經歷。








他這樣告訴女兒:

20年前,我和你媽媽因為人生的目標、志趣相投,我們覺得彼此是可以託付一生的人,於是走到了一起,共同創建了一個家,還擁有了你。




爸爸只想告訴你,你現在還小,思想還不成熟,很難承擔得起人生中最美好的愛情所賦予的責任,所以爸爸媽媽希望你能夠再過幾年沒有壓力、沒有憂慮的日子。




親愛的女兒,唯願你帶著滿滿的愛底氣十足地行走世間,成為一個美好的人,擁有美好的愛情和人生。




圖片來源:《母親》




作者:杜小艾,一個少女心滿滿的媽媽,自由撰稿人,專註兒童心理學研究,跟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叔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開團 | 它拳頭大小,卻能滅甲醛、除異味,房間車內都是清新空氣

TAG: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