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軼事:不管劉備多麼落魄,為何總有人追隨?

三國軼事:不管劉備多麼落魄,為何總有人追隨?

史料記載,劉備雖然自幼有大志,卻沒有特長,除了愛交朋友外。征戰天下二十多年,直到四十八歲才有了地盤。雖然他一直顛沛流離,然而,不論到哪個地方,總有一些豪傑願意投靠他,劉備身上到底有什麼價值吸引人呢?

劉備

1.識人之明

劉備識人之明不下於曹操,從漢中選將就可看出。拿下漢中後,劉備需要人鎮守,這是蜀中要塞,重要性不言而喻。眾人都認為應該選擇張飛,張飛也這樣認為,沒想到結果卻是魏延,要知道,他當時僅僅只是個牙門將軍,所以史料記載「一軍皆驚」。

魏延也沒有辜負劉備的厚望,鎮守期間「實兵諸圍以御外敵」,十年來平安無事。後來王平負責鎮守漢中,也是採用魏延的策略。如果沒有劉備的提攜,魏延恐怕一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所以,他也用忠臣回報了劉備,一輩子沒有反叛蜀漢,演義版的魏延,純屬被黑。

劉備

劉備東征失敗後,在江北防備魏國的黃權後路被斷,不能回到蜀國,不得已投降魏國。得知消息後,蜀漢內部許多人建議將黃權的家屬關入監獄,被劉備拒絕了,他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身在魏國的黃權也不相信劉備會殺他的妻兒。

除了黃權外,糜竺也是如此。關羽失荊州,與糜芳的投降脫不了關係。作為糜芳的哥哥,糜竺自然是擔驚受怕,親自向劉備請罪,劉備反倒安慰,「兄弟罪不相及」。

劉備


劉備當年任職平原相時,郡中人劉平看不起劉備,覺得他出身卑微,恥於被他管治,所以就請刺客去刺殺他。沒想到的是,刺客得知目標是劉備後,不忍心下手,告訴劉備真相後就走了。這種事古今少有,連殺手都能感化,可見劉備深得人心。

劉備


這是劉備成功的主要因素,這一點,恐怕曹操都會甘拜下風。劉備蹉跎半生,輾轉多處,先後投身於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卻始終是客將,並沒有從屬關係,一旦有機會,他還是會再次創業。

《九州春秋》有過這麼一段記載,劉表宴請劉備,中途劉備去了趟廁所,回來後慨然流涕。劉表問是何事?劉備說:我常年不離開馬背,如今一段時間沒騎馬,大腿上有就贅肉了,我快老了,可是還未建立功業啊。

劉備

這是一位有理想,堅韌不屈,又知人善用,深得民心的領導,會讓追隨的人一直看得到希望,這樣的領導,如果是你,你願意追隨嗎?

參考文獻:

1.《三國志·先主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周朝軼事:武漢方言「不服周」的歷史由來
漢朝軼事:呂后為什麼要讓惠帝看「人彘」?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