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工作太忙辭職的紫光董事長:一人管起64家公司,兩年狂投630億

因工作太忙辭職的紫光董事長:一人管起64家公司,兩年狂投630億

文|AI財經社 劉雪兒

編輯|鹿鳴

在117家公司任職的趙偉國,終於撐不下去了。

4月8日晚間,紫光旗下兩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國芯發布公告,稱趙偉國因工作繁忙辭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兩公司任何職務。

趙偉國發朋友圈表示:「確實太忙,上市公司程序性工作太多。」紫光集團方面回應,趙偉國仍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

工作繁忙也事出有因,趙偉國被業內稱為「併購餓虎」,曾8個月投資併購500億,並擔任64家企業的法人。他為此津津樂道,稱做投資就像女人逛街,一旦出手就是餓虎撲食。不過關於併購背後的秘密,卻爭議不斷。


如今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趙偉國,與這一清華控股旗下企業的結緣,始於33年前考上清華大學。

1978年百廢俱興,趙偉國的命運也處於十字路口,不顧父親要求學手藝的建議,趙偉國選擇高考之路,並在1985年考上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此前,因為父輩政治原因,他的童年在新疆塔城一個小村子度過,天天餵豬、放羊。

大學生涯中,趙偉國依然默默無聞,猶如當年的俞敏洪。「上大學前以為自己是天才,進了清華才發現天才是別人。」學習平平的他,受到《矽谷熱》的啟發,心底第一次萌芽了創業的想法。

讀碩期間,趙偉國開始在紫光集團做兼職工程師,這是他與紫光的第一次交集。隨後又調入清華同方,另一家清華控股旗下的公司,並參與了同方併購江西無線電廠。

時年30歲的趙偉國可能未料到,數十年後他被人冠以「併購餓虎「之稱,並由此鑄造一個龐大而富有爭議的商業帝國。

趙偉國的創業之心終於在2005年落地。他成立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如今占股70%,並進入房地產與礦產行業。

在這裡,趙偉國積攢了第一桶金。「當時進入房地產就像搶錢一樣,我帶100萬去新疆,回來的時候已經賺到45億,獲利4500倍!」他向《今周刊》回憶。

賺了錢的趙偉國被清華領導們看在眼裡,喜上眉梢,紫光集團當時經營困難正缺人。而趙偉國也不反感與紫光再續前緣,他對媒體透露,一方面創業久了深受天花板限制,一方面對清華、紫光還有很深的感情。

2009年6月,紫光集團股東會及董事會上,清華控股宣布引入健坤集團,讓其認購首旅集團持有的股份並增資,同時任命趙偉國為紫光集團總經理。儘管老股東因股票優先認購權問題心生不滿,趙偉國還是成功入主紫光。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顯示,北京健坤持股佔比49%,剩下51%股份由清華控股持有。

趙偉國向媒體透露,前兩年主要解決紫光的生存問題,有時公司發不出資金,他甚至自掏腰包,還不領薪酬。

生存問題解決後,如何發展讓趙偉國絞盡腦汁。恰逢國家將集成電路列入戰略方向,也準備設立1300億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趙偉國便將半導體列入紫光的主要方向。當發現好項目難找後,併購成了趙偉國發展企業的助推器。

8個月投資併購500億

趙偉國找項目碰了一鼻子灰,第一好項目太少,第二孵化漫長。於是,買買買成了他的人生標配,趙偉國也收穫「餓虎」稱號。

趙偉國的資本爪牙在2013年凸顯。當年7月,紫光集團與展訊達成私有化協議,交易總價17.8億美元;11月,紫光又同樣方式收購銳迪科,作價9.07億美元。從此,紫光從手機晶元門外漢,一躍成為全球基帶晶元出貨量前三的手機晶元設計公司,奠定了紫光的核心業務。

2014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成立,新入局者紫光又加快了在半導體領域的收購。

2015年2月,紫光旗下的紫光通信斥資10億元,認購4.8億股TCL股票。4月,紫光智能、紫光4.0分別出資20億、10億元,參與瀋陽機床增發。5月,紫光股份收購惠普旗下「新華三」51%股權,作價28億美元。

2015年下半年的投資併購依然瘋狂。7月,紫光集團投資1億美元,入股移動操作系統公司Acadine。9月,紫光集團宣布收購西部數據15%股權,作價38億美元。10月,紫光收購台灣力成科技25%股權,作價6億美元。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自2013年至今,紫光系共投資併購16家(不包括後期暫停或終止的),斥資千億元,其中晶元領域有11家。AI財經社發現,僅2015年的8個月里,紫光對外的投資併購金額達500億人民幣。

趙偉國的商界關係網也錯綜複雜。第三方信息平台天眼查顯示,除了吊銷和註銷的公司外,趙偉國任64家企業的法人,也在117家公司擔任高管職務。2018年福布斯富豪榜顯示,趙偉國以身家18億美元(約合113億人民幣),位列中國第264位。

說起趙偉國的投資策略,他曾公開透露:「我做投資就像女人逛街,不厭其煩地看,一旦看中,出手就是餓虎撲食。」


「只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接受媒體採訪時,對趙偉國這樣評價。歸根究底,外界對趙偉國的併購爭議重重,尤其在資金來源上。

The Information與《金融時報》合作發布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以融資規模計算,中國前20項融資交易總計430億美元,其中清華紫光以220億美元位列第一,其背後的金主為政府支持的私募股權基金,融資額為第二名滴滴的4倍。

根據創事記報道,有業內人士表示,趙偉國通過併購知名企業,更像是鑽國家產業政策的空子,以此獲得政府資金支持與投資優惠。

趙偉國曾在2015年公開回應,發展產業光靠國家與自己積累的資本遠遠不夠,「紫光不到兩年可能投資100億美金(約合631億人民幣),除了來自資本市場,也有產業投資。我們把併購的花錢生意做成了賺錢生意,通過資本溢價與增值,兩年里我們資產增值700億人民幣以上。」

趙偉國曾總結過他的邏輯:「資本投我們,我們拿錢去做產業,資本再到資本市場去套利,描述為互聯網思維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

如此看來,上市公司正是獲利的最佳棋子。2015年5月,停牌半年的紫光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募資收購香港華三等企業部分股權。復牌後,紫光股份連收16個漲停板,相比停盤前的28.91元/股,最高報收133.60元/股,16天里市值上漲1091億元。

同方國芯也如出一轍。2015年11月發布800億元定增預案,同方國芯(現已更名為紫光國芯)股價節節攀高,40天里市值增加102億元。耐人尋味的是,該定增因證監會2017年的再融資新規被迫終止。

爭議之下,趙偉國的併購之路也平添幾許風雨。

2015年7月,紫光擬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科技被否決;9月與全球第二大硬碟生產商西部數據達成收購協議,最終計劃流產;傳聞韓國SK海力士曾拒絕紫光的投資。

有業內人士質疑,紫光的收購併沒有建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被收購企業將技術、人才和研究中心轉移到大陸來的寥寥無幾,對提升本土技術幫扶不大,更像是在消耗國家過多的美元儲備。

而此次趙偉國的辭任,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激進併購策略下的被動選擇。但不管如何,他仍為紫光集團的領頭人,一時的「買買買」可能還將持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內涵段子被關背後:內容平台整治進入深水區,技術要為價值觀讓路
為搶320元iPhone,萬人通宵排隊19小時,未開門宣告售完網友怒了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