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還敢熬夜嗎?研究首次證實:熬夜提高早死風險

你還敢熬夜嗎?研究首次證實:熬夜提高早死風險

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

來源 | 美國西北大學、live science

編譯 | 顧金濤

審校 | 吳非

40萬參與者揭示熬夜早死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4月12日的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作者是美國西北大學的Kristen Knuston和英國薩里大學的Malcolm von Schantz,這也是科學家首次關注熬夜的死亡風險。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獲取了43萬名年齡在38歲至73歲的用戶的數據,並對這些人的健康狀況、是否死亡及死因進行了平均時間長達6年半的跟蹤。

在研究開始時,參與者需回答他們的睡眠類型,是「夜貓子」還是「早鳥」,或者是處於兩者之間。

研究發現,習慣熬夜的人患糖尿病、心理障礙、胃腸功能紊亂、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一系列病症的風險都要高於早睡的人。由於這些疾病本身也增加了死亡風險,為了排除這些因素對早死率的影響,研究人員對此做了校正。結果顯示,經校正後,在六年半的研究時間內,晚睡者的早死風險仍然比早睡者高出了10%。

這項研究沒有解釋不同睡眠類型死亡率存在差異的原因,但一些行為可能與此相關。例如,一些研究揭示,晚睡的人飲食健康的比例較低,而且飲酒、使用非法藥物的比例更高。

熬夜的原因:基因還是環境

是哪些因素讓你變成一隻「夜貓子」?你可能會想起高中時期怎麼也做不完的作業,或者是大學時在宿舍熬夜打遊戲的場景。的確,這些環境因素對我們的睡眠習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遺傳因素同樣不可忽略。根據作者此前的研究,遺傳與環境因素對睡眠類型有著同等重要的影響。

「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身體內部的生物鐘和外部環境不匹配,」Knuston說,「也可能與自身行為有關,包括心理壓力、進食時間不合適、鍛煉不足、睡得不夠、獨自在晚上醒著,或者是藥物與酒精。」

研究者稱,如果你的睡眠習慣與你的生物鐘不相符,一系列生理後果將顯現出來。此前的研究也表明,晝夜節律失調會導致血糖代謝和情緒受損。

改變睡眠習慣,或是…改變工作時間?

「夜貓子並非命中注定就是夜貓子,」Knuston說,「有些因素你改變不了,另一些因素則是你能夠控制的。」

為了改變晚睡的習慣,你可以做這些嘗試:盡量不要在深夜開燈,並讓陽光在清晨照進室內;努力保持規律的上床時間,防止越睡越晚;有意識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視睡眠時間;儘早完成一天的工作等事項。

對於遺傳因素導致的晚睡,研究人員也提出了他們的建議:「一旦我們意識到睡眠類型部分由基因決定,而不全是個人的過錯,那我們應該讓夜貓子的工作時間更靈活,」Knutson說,「不應該強迫他們早起趕8點的班,而是要讓上下班時間符合人們的睡眠類型。有些人可能更適合較晚的上班時間。」

「我們不能再忽視這個公共衛生問題的重要性了,「Schantz也表示,除了工作時間的調整,「晚睡者的生物鐘與太陽光照時間同步需要費更多功夫,我們需要研究如何幫助他們應對。」

在未來的研究中,Knutson和同事希望干預夜貓子的睡眠習慣。「然後我們可以監測他們的血壓和總體健康是否有改善,」她說。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7420528.2018.1454458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04/nu-noh040918.php

https://www.livescience.com/62282-night-owls-early-death.html

《環球科學》4月刊現已上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生物學家張瀰漫獲得2018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沙塵暴下的眾生相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