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握重兵三十餘萬,蒙恬何不起兵謀反,與扶蘇共謀大業而留下惋惜

手握重兵三十餘萬,蒙恬何不起兵謀反,與扶蘇共謀大業而留下惋惜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有傳言說滅秦者胡,因此,其讓蒙恬派30萬大軍北上攻擊匈奴。收復河套草原,驅逐匈奴幾百里,開始修築長城來抵禦匈奴。

蒙恬不僅打仗厲害還有戰略、戰術指揮的才能,而且在治理邊塞和保衛家園等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英雄背後往往都是心酸吶,致使很多英雄不是戰死沙場,而是遺憾而死。蒙恬的死可以說是帶著悲壯、無奈與嘆惋。我既心痛有惋惜,不知當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是懷著怎樣的心情、

蒙氏一家人忠肝義膽,斷不至於選擇反了。就算反了,在秦朝的法制制度下,你到底能調動多少兵馬參與謀反又不一定;三十萬大軍都跟你去反你能給人家什麼,蒙氏的整個家族還在秦國,謀反當時就要付出滅族的代價,能不能承受兩說。在當代有句名言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見親情有多麼的重。

秦王死後詔書到達的時候,蒙恬就勸公子扶蘇核對詔書的真假。但是公子扶蘇並沒有聽從蒙恬的勸告,而是直接自殺了!說句實話只要是稍微有腦子的人,都知道秦皇不會蠢到突然下詔書殺邊關將領,而且毫無理由的。

如果公子扶蘇聽了蒙恬的話,先靜觀其變看一下天下的局勢。他就能主動的多,比如他提出的複合,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起兵。但是扶蘇已死,帝國兩大候選人就只剩下胡亥,不管秦皇死沒死,你起兵就是謀反。

奈何性格深受將軍忠烈的扶蘇,不堪違背先皇一紙遺書就選擇了自殺。蠢還是剛烈。扶蘇一死,導致蒙恬無法起兵導致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蒙恬造反但名不正言不順,後有家族在皇宮。古時人有言立嫡立長的規矩,除非嫡長子十分的無能,不然應當老大繼承父位當名正言順,古代當然沒有現代人這麼豁達。

作為世代名將之後,其對秦王朝的忠心也讓其絕不會做出任何謀逆的事情,扶蘇自盡後,蒙恬的命運也就隨之終結。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不復還我們剩下的只剩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播食客 的精彩文章:

TAG:雲播食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