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統習俗中,什麼才算是喜喪?原來不只是年齡大這麼簡單

傳統習俗中,什麼才算是喜喪?原來不只是年齡大這麼簡單

一般年紀很大的老人去世,人們就會安慰他的家人,說老人家能活到這個歲數才走,這算是喜喪,應該為老人家高興才是。而 很多主家確實也會將這樣的喪事,當做喜事來辦,請來樂隊敲鑼打鼓,大擺宴席,辦得熱熱鬧鬧。

難道年紀很大的老人去世,就都算是喜喪嗎?在專門記述民間掌故遺聞的清朝《清稗類鈔》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可見,古人認為「福壽雙全」的逝者,才算是喜喪。如果更詳細具體的來說,去世的老人若滿足了:「全福、全壽、全終」這三個條件,那麼其喪事就可以稱為喜喪了。

全福

中國人自古講究的「福」,與錢財多寡無關,而是說家庭繁盛、親人和睦、子孫孝順。何為「全福」呢,一則是完成了給父母養老送終的責任,二則自己後繼有人,子孫香火不斷,那麼這個人就算是有福氣,可稱為「全福」。


全壽

逝者年滿八九十歲以上,這在平均年齡只有三四十歲的古代,是極為稀少的,當年清朝康熙、乾隆兩朝舉辦千叟宴,從全國邀請來的65歲以上的老人也不過一兩千人。如今醫學發達,人們也重視養生,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6歲,所以現代人達到「全壽」者還是很多的。


全終

其實就是「善終」,意思是有一個良好的結局,死法應是無疾而終,自然老去,而不是飛來橫禍、疾病纏身之類的非正常死亡。想想,一個老人即便已經年過九十,子孫滿堂,但若是因車禍而死,無路如何旁人也不敢安慰他家人,這是「喜喪」吧。

其實所謂的喜喪,根本原因還是人們出於安慰死者親屬的一種說辭,目的是為了讓他們節哀,畢竟逝者已矣,而生者仍要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樵講史 的精彩文章:

相比於馮玉祥和白崇禧,閻錫山為什麼能夠安度晚年?
希特勒為什麼一定要進攻蘇聯,哪怕陷入兩線作戰?因為沒料到倆小弟太坑爹!

TAG:漁樵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