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猜了將近二十年,最終接手巴菲特萬億帝國的,將是他們倆?

猜了將近二十年,最終接手巴菲特萬億帝國的,將是他們倆?

選誰當巴菲特接班人?從十幾年前開始,「股神」就被頻繁問及這一問題。

文 / 華商韜略 趙建勛

伯克希爾的股東和全球投資者,每年都試圖在巴菲特的致股東信中尋找蛛絲馬跡,搞清楚巴菲特之後誰將掌管這個萬億帝國?

2018年年初,伯克希爾公司決定提名兩位「年輕人」加入董事會,擔任這個市值5,000億美元的聯合大企業的副董事長。他們分別是伯克希爾能源公司CEO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以及集團保險業務負責人阿吉特?賈恩(Ajit Jain)。

其中,賈恩將擔任以GEICO、National Indemnity及其再保險業務為主的保險業務副董事長,阿貝爾則被任命為非保險業務副董事長,職責範疇包括除賈恩領地之外的所有業務,負責鐵路、化工、零售和能源等幾十個領域。

巴菲特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說:「這是挑選接班人的部分舉措,二人在伯克希爾—哈撒韋都舉足輕重。」市場據此推測,他們中的一位,最終將接替巴菲特。

【明確繼承人越快越好】

被譽為「奧馬哈先知」的巴菲特,是當代最富傳奇色彩的股票投資大師,他的「價值投資」理念對全球投資者擁有巨大的示範影響效應。早已「封神」的巴菲特,在過去50年裡帶領伯克希爾業績增長7500倍,股價上漲超過18600倍,他也一度成為有史以來全球首位千億富豪。

可「神」在時間面前也是渺小的。

巴菲特年近九旬,老搭檔芒格(Munger)更是95歲高齡,他們需要在自己神智清醒時,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在「新科技新經濟新金融」和「工業4.0」年代,產業的顛覆性、革命性是巨大的,這對投資理念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隨著伯克希爾公司的不斷壯大,做出比市場更好表現的能力已經有所降低,這一點巴菲特和芒格都公開承認。因此,儘快確定繼承人顯得越發急迫。而對於缺少巴菲特那樣輝煌業績和傲人聲譽的接掌人來說,能否儘快熟悉其他領域業務,找到更多價值投資機會,以贏得股東和投資者的信任,顯得格外重要了。

【繼任者的標準】

巴菲特很早就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並似乎已有答案,但他從未直接說出接班人的名字。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僅僅名列巴菲特接班人候選名單之中,也意味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咱們中國人更是清楚,過去的皇帝如果太早立儲,皇太子的結局往往都很悲催。

不過,巴菲特還是很早就對外明確了他的「選人」標準。

首先,繼承人只會從伯克希爾內部選出!

按照中國人的觀念和普遍做法,子女「血統最純正」,是公司繼承人的第一人選。但西方現代商業中沒有子承父業的傳統,大型公司尤其如此。況且巴菲特與第一任妻子蘇珊的三個子女,都沒準備在父親退休後領導公司,也沒一個承襲了父親的主業。

巴菲特大兒子霍華德今年63歲,在伊利諾伊州經營一家農場。他在1993年時成為了伯克希爾的董事,巴菲特希望霍華德以後能夠繼任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非執行董事會主席。

巴菲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住公司文化,並在CEO不稱職的時候讓兒子能夠出面換掉他。

巴菲特去世後,霍華德極有可能出任董事長,成為伯克希爾公司名譽上的「價值守護者」,擁有重要的表決權和維持公司企業文化的義務,驅逐任何想要顛覆公司的CEO。但他對公司的生意影響力不大。

巴菲特還公開談到,他的繼任者要「相對年輕,這樣可以在這個職位做的比較久」,希望新CEO能任職超過10年。

同時,他的繼任人必須是十分「理性、冷靜而果斷」,並且具有正直的個性,不要是為了膨脹的自我和高額的薪水,而是為了伯克希爾的發展而全身心的投入。他必須對商業有廣博的理解,對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此外很重要的是,他必須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他或她需要有一項特殊優點,即能遏制影響企業發展的傲慢、官僚作風和自滿……一旦這種企業病毒擴散,再強的企業也會顫抖。」

巴菲特並不認為伯克希爾是一家PE公司,因為他購買任何公司都不以退出獲利為目的,而是長期持有,獲取現金流,公司持續經營的能力和高分紅是他最為看重的因素。在伯克希爾,最重要的兩個職位是首席執行官(CEO)及首席投資官(CIO)。CEO需要統管整個伯克希爾公司,在伯克希爾三大業務——保險、公司經營和股票投資——中尋得平衡。CEO還需要繼承巴菲特「拋頭露面」、接受訪談、維持伯克希爾公司在外形像,以增強公司獲取長期低成本資金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股神的繼承人似乎並不要求在選股方面必須能力超人。為了幫助下一任CEO,巴菲特特意聘請了兩位前對沖基金經理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並作為首席投資官候選人。在巴菲特身後,伯克希爾高達200億美元的股票投資組合將會由他們來看管,同時他們也會幫助評估交易。

外界對巴菲特接班人的猜測持續了十來年,但巴菲特本人從沒明確退休時間,「干到一百歲」是他的口號,對伯克希爾也一直大權在握。與此同時,巴菲特的繼任競爭者也來來去去。

2000年,《華爾街日報》將伯克希爾NetJets業務的負責人聖圖利(Richard Santulli)列入候選人名單。但是在2009年時,聖圖利便辭去了伯克希爾的職務。2008年,巴倫周刊預測伯克希爾能源行業負責人索科爾(David Sokol)會成為巴菲特的繼任人,而索科爾在三年後違反內幕交易原則辭職。

賈恩和阿貝爾成為巴菲特心中的理想繼承人,是幾年前才逐漸清晰起來的。2014年,巴菲特在他的股東大會信中稱:「董事會和我相信,我們現在已經有合適的人能夠成為我的下一任首席執行官-或者說接班人,我需要說明的是,在某些重要方面,這個人比我做得要好」。

與巴菲特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打太極」不同,老搭檔芒格的表達則坦白得多,他在2015年致股東的信中直接指出,阿貝爾和賈恩均「具有世界級的卓越水平」,並稱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比他們的老闆更好。這封信似乎已經足夠說明一個問題:伯克希爾已經準備在這兩位中挑選一位,擔任公司未來的CEO。

賈恩和阿貝爾符合巴菲特的諸多要求。他們堅定地致力於伯克希爾公司的文化,主張注重效率和長期思考。他們都沒有什麼明顯的外部性格缺陷,同時也都為巴菲特打下了半壁江山。

【阿吉特?賈恩(Ajit Jain):養肥了巴菲特錢包的印度裔高管】

巴菲特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投資,而他投資的本錢,大部分來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保險業務。在這塊業務里,賈恩對公司的貢獻是最大的。

2012年至今,賈恩一直擔任伯克希爾再保險業務總裁,其業務是伯克希爾超千億美元保險浮存金(也就是客戶向險企交納的保費)的主要貢獻來源。巴菲特多次表示,用保險浮存金做投資是伯克希爾成功的關鍵,伯克希爾的成績超過一半要歸功於非上市的保險業務,「它比免費的錢更棒!」

巴菲特把伯克希爾比喻成一輛投資戰車,其前面兩輪是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後面兩輪是公用事業企業和製造服務零售企業,中間是核動力發動機保險業務,而保險業務的核心是再保險業務,掌管核心業務的人就是賈恩!

今年68歲的賈恩是印度裔,成長於在印度東部的沿海小邦奧里薩邦,是素食者以及印度耆那教信徒。

1972年,賈恩畢業於有「印度MIT」之稱的印度理工學院卡拉格普爾分校,後進入IBM印度分公司,但四年之後,隨著IBM停止印度業務,賈恩失業了。

1978年,賈恩來到美國,在哈佛商學院獲得MBA後加入麥肯錫。三年之後,他又重返印度,奉父母之命結婚,後在妻子的要求下,返回美國並再次受雇於麥肯錫。

1985年,賈恩在麥肯錫前同事的邀請下,加入了伯克希爾。一直想當工程師的他,加入伯克希爾純屬誤打誤撞。沒有任何保險經驗,賈恩卻很快被任命負責當時正處於困境中的國民保險公司再保險業務,業務覆蓋「超級災難」風險,包括颶風、洪水、地震以及北印度洋一帶的旋風。

經過多年努力,賈恩將這塊業務發展成了保險界的巨無霸之一。雖然只有30名員工,他領導的業務團隊卻在多個保險領域創下了交易規模的歷史新高。

賈恩從未想過有一天,他的工作會與偶爾襲擊他家鄉的旋風造成的損害產生關係,更未想到的是,他有可能成為巴菲特的接班人。

巴菲特對賈恩推崇備至,他曾說:「如果將來某天,查理?芒格、我和賈恩三人同在一條正在下沉的船上,而你們只能救一個人的話,去救賈恩!」

賈恩還是巴菲特每天都要與之談話的唯一一位高管,基本上每天都要通一陣電話,此外,巴菲特也曾多次表示,自己做的最好決定就是僱傭了賈恩。

2009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這樣表示:「伯克希爾歷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發生在1985年的一個周六。在賈恩走進我辦公室的那一刻,我立即意識到我們找到了一個超級明星。」在2016年的致股東信中,他說:「如果我或芒格(伯克希爾副主席)退休,總有人可以代替我們……但如果賈恩離開或者退休,沒有人可能代替他(nobodywould possibly),因為這些事情(領導保險業務)只有他做得那麼好。」

論及業務能力,賈恩的確有過人之處。

在業界,他以異於常人的果斷、敢於擔保別人無法承擔的單子而聞名,以對風險的精確理解以及強硬的談判風格(不達目標價格誓不罷休)著稱,並主導了保險業歷史上一系列顯著的交易:

(1)1997年,賈恩同意為加州地震局提供地震巨額再保,如果加州在2001年前發生地震,並且損失超過50億美元時,伯克希爾提供的再保險賠付約為15億美元。伯克希爾從這筆交易中賺取了5.9億美元保費;

(2)2000年,美國職業棒球聯盟的紐約洋基隊與著名球員艾利克斯?羅德里格茲簽了一份金額巨大的合同——10年2.52億美元。幾天後,賈恩就給羅德里格茲上了一份總額高達2.6億美元的健康保險;

(3)2001年,「9?11」恐怖襲擊後,美國保險業受到重創,但賈恩仍然大膽地承接了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保險;

(4)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是北美最高的建築,英國情報機構提供的情報顯示,恐怖分子企圖對它發動化學襲擊。賈恩不信邪,出人意料地為它提供了一份價值5億美元的保單;

(5)2006年,賈恩主導了當時全球再保險市場上最大的一樁併購案,伯克希爾出資逾70億美元接管勞合社的再保險Equitas公司整個資產和負債以及相關員工,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可以馬上收回3.58億英鎊的現金以及Equitas公司的控制權。

……

賈恩給巴菲特帶來了巨額利潤,後者一再表示,賈恩為股東創造了比他更多的錢,「賈恩歷來為伯克希爾賺到的利潤,恐怕比我(為伯克希爾賺到的)更多。我真的喜歡賈恩,甚至希望他是我的兒子。」

在股東和投資人眼裡,賈恩也是一個讓人放心的人。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與投資人的年度會議上,他和每個與會者都很熱絡。年會上比較流行的活動是打橋牌,「他即使與別人聊得火熱,也記得大家出的每張牌。他不會放過房間里發生的每件事。我倆第一次見面時只聊了一兩分鐘,但一年後再次碰頭時,他仍然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並且準確地記得我的名字。」管理著1億美元資產的美國投資人弗蘭克?貝茨這樣回憶道。

不過,外界對賈恩最終是否成為巴菲特的接班人,也存在一些疑慮。首先,賈恩的年齡已經超過標普500公司CEO的平均年齡。而巴菲特希望他的下一任CEO能夠長期地領導伯克希爾,任職期能夠達到至少十年。而稍早前,幾位與賈恩有過接觸的人士宣稱,他的健康一直有些問題,這最終可能會加大他的工作難度。

其次,巴菲特可能認為賈恩目前的角色中不可或缺,其首要任務並不是擔任伯克希爾首席執行官,而是繼續專註於伯克希爾廣泛的商業保險和再保險業務。保險業務是個要求極高的技術活兒,就是巴菲特自己也管得不太好。所以不管未來誰接替巴菲特掌管伯克希爾,管理保險業務的肯定還是賈恩。

外界也有觀點認為,賈恩對於伯克希爾的再保險業務實在太有價值了,升遷為總公司CEO反而是對其天賦的一種「浪費」。賈恩本人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不想擔任CEO的工作。

第三,就是他面臨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阿貝爾(Greg Abel)。

【阿貝爾(Greg Abel):併購經驗豐富,最會幫助巴菲特投資花錢】

巨大的資金規模是伯克希爾成功的標誌,也是挑戰,它已經無法像一個小公司那樣實現快速增長。下一任CEO將不得不面臨並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是回報率可能下降,工作本身也會變得更加困難。

巴菲特在2017年估計,未來十年,伯克希爾將不得不弄清楚如何應對和處理400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這比他過去五十年裡面部署的資金還要多。「你需要一個非常明智的資本分配者,」巴菲特說,「對於繼任者而言,資本分配甚至可能需要是他們的主要技能。」

而這正是阿貝爾的長處。

阿貝爾出生於加拿大,現年56歲。他曾以會計的身份加入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當時的公司的負責人正是伯克希爾後來的高管索科爾(David Sokol)。

索科爾發現這位年輕人有不可多得的管理才能,不斷將他晉陞到更高職位。2000年,隨著投資者追逐最新的網路股,伯克希爾公司收購了該公司的多數股權。

額外的現金意味著阿貝爾和索科爾必須找到機會有效利用這筆錢。成為巴菲特帝國的一部分後,阿貝爾所在的中美能源開始大規模收購能源企業,他們搶購了更多的電力公司和管道,還積極擴展到可再生能源。兩人將中美能源控股變成了能源行業的巨頭,該公司在整個北美和英國經營著幾家電力公司,業務包括州際天然氣管道,巨大的風能和太陽能農場。

2008年,索科爾離開中美能源進入伯克希爾集團,阿貝爾接管中美能源。自那以後,阿貝爾主持了近150億美元總額的能源行業併購案,帶領中美能源成為全美最大的電力供應商之一。2011年,索科爾被迫從伯克希爾辭職,這變相提高了阿貝爾在伯克希爾的地位。2014年,中美能源控股正式更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

到2016年底,該公司已擁有850億美元資產,他們是全球最大的風能和太陽能生產商之一,還經營煤和天然氣業務,大約82%的財產、廠房和設備分布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成為美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令人稱道的是,能源公司僱用了2萬多人,但總公司僅有二十幾名員工,管理成本相當小。

不似巴菲特和芒格,阿貝爾生性低調,不常在媒體場合拋頭露面,但在併購交易領域的敏銳和果斷,使其在業界聲名顯赫。

2017年伯克希爾年會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的諸多股東面前,對阿貝爾及其管理的伯克希爾能源公司迅猛增長大加讚賞,「雖然電力需求不像幾年前那樣大幅增長,但十年後我們在風力和光伏發電領域一定會有比現在多得多的投資,也將擁有比目前更多的電力公司」,「能源公司是伯克希爾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很難想像一個更好的經營方法」。

可以說,阿貝爾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能源行業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按照巴菲特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像很多伯克希爾的高管一樣,阿貝爾非常富有。多年來,他領取了數千萬美元的工資和獎金,此外,他還擁有所經營業務的1%的股份,可以轉化為價值超過4億美元的伯克希爾股票,如果他成為巴菲特之後的新CEO,將直接與股東的利益保持一致。

【隱形繼承人比爾?蓋茨】

不管未來誰接替巴菲特,對於股神和伯克希爾巨大的資產而言,有一個人的決定絕對至關重要,他就是比爾?蓋茨。

早在2006年,巴菲特就簽訂協議,將相當於個人資產85%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捐獻給比爾?蓋茨的基金會,這一條約保證了比爾?蓋茨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投票時能夠一票定乾坤。

巴菲特對比爾?蓋茨評價極高,兩人關係非常好,經常見面並一起參加活動。外界曾言,巴菲特一直把蓋茨看作他的乾兒子。進入伯克希爾董事會,比爾?蓋茨也保證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於伯克希爾的管理,相當於宣誓效忠於公司。

實際上,巴菲特最主要的工作不是進行股票投資,而是管理50多家下屬公司和收購更多的公司。這些下屬公司和擬收購的公司的經理人個個都很牛,不是一般人能夠鎮得住的,而比爾?蓋茨肯定能夠讓他們心服口服。

沒有比爾?蓋茨這個實際繼承人,其他人很難在「後巴菲特時代」鎮住這個全球最大金融企業的檯子,也沒有人能幫股神將千億美元的巨額財富,以最有效的方式投入於慈善事業。

巴菲特曾說,下一任CEO也將是公司的首席風險官。沒人比賈恩更了解風險,而在接連不斷的併購當中,阿貝爾對於風險的掌控亦是遊刃有餘。最終勝出者,是更沉穩的賈恩,還是年輕優勢明顯、能通過避免有效避免公司業績走下坡路的阿貝爾?相信答案很快便會揭曉。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80萬億產業國戰,贏下它,中國從此將站在世界之巔
現在,矽谷最勁爆的中國人,就是他了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