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待溝通的正確姿勢

對待溝通的正確姿勢

人的大腦是非常複雜而又高級的器官,吸收外部信息,驅動自我進化的同時,又負責發出指令,調度人體其它各個部分協調一致的動作。

所以大腦這個詞被借用過來,沾邊或不沾邊地安放在各種名詞後面,比如城市大腦、平安大腦、電信大腦、金融大腦、工業大腦等等,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大腦的內部結構其實也是分層的,其中有一部分負責人的原始需求,比如杏仁核。這些區域控制人的本能反應,簡單化地處理事物。表現為渴望讚譽,將批評視為一種攻擊,從而讓人產生戒備心理。

而另一部分,比如「前額皮層」,負責更高級的意識,這些意識更理性,能進行邏輯分析思辨,因而能夠分辨出建設性的批評其實對自己更有利。

兩個不同層面的大腦組織,相當於形成了兩個不同的你,一個是「情緒化和潛意識的你」,一個是「有邏輯和有意識的你」,兩個你經常打架。而延伸出去,這「兩個你」還會跟其他人的「這兩個你」兩兩交叉地進行溝通,從而產生複雜的溝通局面。

通常而言,大部分人未能意識到自己大腦裡面還有這樣低層次的「野獸」,更不知道這些「野獸」經常會試圖綁架人的行為。

理解了上述內容,也就理解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很多現象:

兩個人在溝通,互相不斷地在說,「你聽我說完」,「我已經理解你的意思了,但你沒搞清楚我想說的…」

溝通雙方的討論,因為就對方談論的某些部分不爽而引發辯論解釋,導致越來越偏離原來的主題。

要麼很反感自己的觀點被挑戰,要麼就會因無法說服對方而感到沮喪。

更關心是否被理解,而不是理解他人。當對方不贊同時,通常會認定自己沒有被理解。

這些問題不解決,基本上溝通都是不歡而散,或者就是強權壓制,儘管最後表面達成一致,但被壓制者可能依然一肚子不服。

達利歐在《原則》里提出了他奉行的原則,給出「頭腦極度開放」的建議:

當觀點不同時,抑制自己潛意識帶來的反感或抗拒的本能,在辯駁或發怒之前,先好奇地想,為什麼對方會有這樣的觀點

從更高的層次俯視,將挫敗感、憤怒感理解為人的原始生理反應,主動去控制它,讓自己冷靜下來、慢下來,以深思熟慮的方式看待眼前問題,長期如此鍛煉自己,人的負面情緒出現的頻率就會大幅下降。

真心認識到自己是有思維盲點的,一定會有自己忽略的內容。不要固守你對事物本來「應該」是什麼樣的看法,因為這可能會阻礙你看到真實情況。

重視證據,而不是憑感覺來說結論。多問自己或對方這樣的問題:你能說出哪些明確的事實,讓你形成這種觀點嗎?

達利歐確實是老江湖,書中的很多觀點直接擊中人的命門,非常有感觸。

人不是完美的,一定會有很多弱點,但人總是能進化的,只要你願意去進化。

關於進化,達利歐同樣有兩句話說得非常棒,拿來自勉:

不要擔心自己的形象,只關心如何實現目標

如果你找到了解決方案,弱點是不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鐘樓漫談 的精彩文章:

TAG:鐘樓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