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膜病」就是鯉浮腫病,它竟是北方越冬鯉魚嚴重死亡的罪魁禍首!

「白膜病」就是鯉浮腫病,它竟是北方越冬鯉魚嚴重死亡的罪魁禍首!

廣告

廣告

當代水產獨家報道:

作者 |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唐紹林 雷燕 趙文博 張恆 陸鵬 劉曉旭

來源 |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

鯉魚是東北及華北地區的重要養殖對象,近二十年來,在越冬期間鯉魚出現了一種以體表出現大量粘液為癥狀的疾病,養殖戶習慣上稱為「白膜病」,「白膜病」是北方越冬期鯉魚發病率最高,死亡率最大的一種疾病,嚴重的池塘鯉魚死亡率達到100%,九十年代初曾經造成北方部分地區的越冬鯉魚幾百萬公斤的損失。

近幾年北方越冬鯉魚的「白膜病」發病率已經大大下降,死亡率也明顯下降,但是每年仍然有部分池塘發病,嚴重的死亡率也達到50%。通過與國內外報道的鯉浮腫病毒病的癥狀、流行情況對比和實驗室病原檢測,初步確定北方越冬期鯉魚以「白膜」癥狀為主的疾病就是鯉浮腫病毒病。

■圖1 冬末春初的發病池塘

發病癥狀

■圖2 病魚體表粘液

■圖3 病魚體表大量粘液

■圖4 病魚背鰭有大量粘液

發病魚在冰面漫遊,多數凍死在冰層中,也有的見不到很多魚上浮,直接死亡在池底,春天拉網見池底有大量已經腐爛的鯉魚和魚骨。病魚最典型的癥狀是體表有大量灰白色粘液(圖2、圖3、圖4),部分魚體表出血(圖5),眼睛內陷(圖6),有的魚爛鰓,特別是越冬後期溫度升高後爛鰓嚴重。初春病魚晴天在下風口上浮、聚堆(圖7)。解剖見腸道發紅(圖8),脾臟明顯腫大。春季升溫後自愈的病魚鰓絲有缺刻,有的尾鰭粘液多引起潰爛後,自愈的魚尾鰭也不全。以上癥狀與歐洲國家報道的鯉浮腫病癥狀完全相同。

■圖5 部分病魚體表出血

■圖6 病魚眼睛內陷

■圖7 發病魚聚堆、上浮

■圖8 發病魚腸道出血

流行特點

越冬期鯉浮腫病秋末冬初水溫下降到15℃以下就有少量池塘發病,冬季覆冰期發病水溫最低4-5℃左右,在東北地區往往越早發病的池塘死亡率越高,有的池塘鯉魚死亡率達到100%,多數越冬期發病的池塘鯉魚死亡率30%~80%,春季化冰前後池塘發病率最高,春季升溫後,發病越晚死亡率越低,水溫升至大約15~20℃以後,不再發病,已經發病的魚也可以逐漸自愈。

只有越冬的鯉魚魚種和成魚發病,同池塘的白鰱、花鰱、鯽魚、草魚都不發病,有的池塘鯉魚全部發病死亡,而套養的花白鰱等一尾也不死亡。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病與飼料種類、水質、寄生蟲病、細菌病沒有相關性。藥物治療也沒有效果。以上易感對象和流行水溫等流行特點與鯉浮腫病毒在歐洲的流行特點基本相同。

實驗室檢測

2017年、2018年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對黑龍江哈爾濱地區、遼寧遼中地區多口發病塘的病魚進行檢測。取癥狀明顯的發病魚鰓、肝脾腎送實驗室進行PCR病毒檢測,結果鯉浮腫病毒(CEV)都為陽性,而錦鯉皰疹病毒(KHV)和鯉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陰性。

鯉浮腫病1974年首次報道於日本新瀉縣,引起當地鯉魚大量死亡,之後在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捷克、奧地利、土耳其等國發現,引起養殖的鯉和錦鯉暴發性死亡。該病至少九十年代初就在我國北方鯉魚養殖地區流行並造成嚴重危害,一直是鯉魚養殖業者十分忌憚的疾病,遺憾的是直至近幾年該病才引起國內的足夠重視,並通過實驗室檢測得到證實。

往期報道回顧: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氏水產商務網 的精彩文章:

養殖不再賭天運!第一茬小龍蝦養殖的關鍵節點,你做好了么?業內人士深入實際為你講解放苗工作
女子低價買到實心海參,水產店老闆:麵粉做的

TAG:騰氏水產商務網 |